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折桂令 ...

  •   仅仅过了两日,商以安便差人送来拜帖。这次诗文会选定的是天香楼的一个雅间,这倒是令虞瑾策颇感意外,毕竟天香楼主打的是各色菜肴,而并非那些文人雅士所喜爱的美人歌舞。但仔细一想这选地倒也有几份深意在里头,毕竟这次诗文会南北并举,无论是朝堂还是一般读书人之间,其实都对南方士人的风流成性颇有微词。这次要是还像以往一样选那些琴楼歌馆,怕不仅仅是搬了石头砸自己脚,还能给北方士人攻歼自己的把柄。反倒不如自降身段选一家饭馆,也算给双方一个面子。

      对于虞瑾策而言,这算得上一个顶好的消息。他作为藩王出入饭馆还算正常,但要出入风月场所虽说也没有限制,但名声到底是有亏。他还没忘记自己是一个已经有家室的人,被无端记上一笔也是不美。

      当天晚上虞瑾策换了一身衣服,便随着舒公公到了天香楼,掌柜的在京城经营多年,早就练得一双火眼金睛。这位拿出拜帖的人一身青衣,瞧着年纪刚刚及冠,虽说脸色有些苍白,但模样也真是一顶一的好,眉目深邃,鬓若刀裁。掌柜的不合时宜的想起刚刚到的几位读书人,斗胆在心里把二者放在一起比了比,觉得眼前这位气势更足,像是哪家的王公子弟偷摸跑出来的。想到这他脸上的笑容愈加诚挚三分,忙不迭地上前询问,

      “公子订了雅间,可对酒水吃食有什么要求,眼下正是春笋好的时候,咱这楼里有新出的笋煎腊肉,还有些时蔬包子,您看看要点什么,保您满意。”

      舒公公倒是客客气气地回了一句,“劳掌柜的费心,我家公子前些天身体不适,这段时日太医说得要忌口。准备几壶好茶,并些清淡吃食就行。”

      “欸,欸,好的,跑堂的,将贵客引到雅间去了。”

      跑堂的得了令,恭恭敬敬地把人引到雅间,虞瑾策打眼一看,这雅间怕是为多人准备的,位置也好,打开窗就是一片灯火繁华的景象,距离歌楼也近,安静时还能听见些许弹唱。隔壁举人来的不多,眼下只能大概听听悉索的交谈声。

      “以安用心了,这么大的雅间包下来也不是一笔小数字,怕是让他破费了。”

      舒公公倒是不慌不慢回答道,“公子不必担心,他这是投桃报李,还的是您之前给他送去的那份名。”他跟在虞瑾策身边看了不少事,自然能知道自家代王殿下有意将这份功劳让给商以安。纵使这个身份情况摆在这,舒公公还是觉得商以安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这次只不过出了点钱而已。

      跑堂的将茶和餐点送了过来,茶是碧螺春,粥倒是新鲜的很,那跑堂笑嘻嘻的说,“公子真是好福气,这是我们新出的招牌菜叫做鸡笋粥,用的是最新鲜的笋子和鸡肉,在灶上慢火闷了一天,不少大官就是来排队也买不着的。眼下给公子享用了,正是这道菜的大运道。”

      这话说得舒公公心里舒坦,虞瑾策自打出宫立府就一直低调行事,用的人都是打小自宫里便一直伺候这位长大的。很多人见了自家殿下都得多看两眼才能分辨出来,这位跑堂的话是有点糙,但好歹是句恭维话。他见虞瑾策也没露出什么不耐烦的表情,这才给了一小块碎银子算是跑腿费。

      跑堂的欢天喜地地接过银子,他跟掌柜的多少沾亲带故,这才能拿到这一份差事。就在他送菜上来的时候,掌柜的还特意提醒他,要他多说几句吉祥话,不要惹到贵人。谁能想到自己几句好话下去,竟还得赏钱。就在他正打算往楼下走的时候,碰巧遇见两个读书人正上了楼,其中一个就随口问他。

      “跑堂的,今儿办诗文会的雅间在哪啊?”

      跑堂的顿住仔细想了想,想到之后猛地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自己得了块银子险些把今天的正事忘了,那些读书的要举办什么诗文会,特意选了一个最大雅间。自己咋能把这事给忘了。

      “您只管上这层楼,那门口有梅花的就是了。”

      “多谢了”

      于朝楟和王巍谷两人到的时候也是巧妙,那孙浩为首的一帮人还没酝酿好词准备嘲讽。来主持本次诗文会的商以安便到了,姓孙的就算有再多言语,此时也得憋回去。

      酒过了几巡,众人的情绪多少有些挑起来了,商以安假装漫不经心地提到了边疆一事。

      “都说那,边疆苦寒,军卒也是连年逃亡,我辈见了此情此景,心里也是大受触动,不知在座诸位有什么好的法子能保边疆安稳,不妨说说,就当这次诗文会的题如何?”

      雅间还是有几个酒喝得少思维尚且清明的,心里不免有些担心。“以安兄出此题目怕是不好,要是传出去,我等怕是要被革了这举人身。”

      “欸,不用担心,我们如今尚未登科,谈论此事一不算妄议朝廷,二来也是想着出谋划策。若是怕了,大可不必参加。”

      这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话总算是把众人唬住了,商以安在心底叹了一口气,这活看着是风光无比,但自家祖父不想帮,自家爹,算了,更没啥用处。自己只能硬着头皮胡诌了,希望隔壁的代王殿下能给自己勇气与力量吧。

      商以安还没开口呢,就听见一个略显尖细的声音传了出来。

      “说到底,边疆生事,就是朝堂上那群武夫想要夺权,与其在这讨论如何解决边疆,倒不妨想想如何遏制朝中武将。“

      这话说得可不客气,连躲在隔壁偷听的虞瑾策被惊地呛了一口水,咳嗽了好半天。文以定国,武以安邦。这是历朝历代都不曾更改的思想,本朝就是再崇文抑武,所做的也止于文臣统军。至于遏制武将,这话说的好听,但越在高位越是明白,大梁安稳的基础一直都不在那些嘴皮子耍得好的文人身上,而是那些年复一年驻守边塞的军卒。

      商以安也被惊了一下,他寻思着这是哪家憨憨,书读成这个样子就被放出来了。定眼一看是江南士人代表孙浩,那没事了。此人就像绣花枕头,摆着好看,难堪大用。

      他咳嗽一声,把话题接了下去,半点都不想搭理孙浩。

      “我前些日子听闻九边缺粮,大量军户逃逸,只觉得甚是痛心。后来苦思冥想得了一个法子,侥幸写了篇策论,诸位不妨帮某参看参看。”

      这份策论是商以安连夜赶的,本来是想邀请代王帮自己掌眼,却不想自家祖父点醒了他,代王本义就是假托自己的名声。自己再去找他,那有心之人终会发现代王才是此事主谋。

      “这方法倒是巧妙,若是军户能够自己屯田产粮,自给自足,那军户也就没有逃逸的想法,至于民屯并重应当是考虑到军户人手不足,大量田地容易荒废,二者并举,至少能稳边疆二十年。“

      于朝楟看着文章感慨万千,他是南方出身不假,但徭役一事无论南北,再说徭役尚可破财消除,这军户户籍可就像扎进骨头的钉子,根本拔不掉。眼下能有法子改善军户处境,他自然感慨万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