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二章 ...

  •   祭祀第三日,天子事农,以求来年风调雨顺,造福大殷万民。李肃昭握着锄头在麦田里挥了一下,宗室子弟纷纷随之,这也是秋季祭祀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农为民之本,与之相对的就是由皇后或太后在立春主持的桑蚕礼,每年都由水太后在长安郊外主持进行。
      事农礼耗时倒是不长,李肃昭得以在午膳之前便回到行宫,却得知芈竟陵不在永安宫内。
      “他去哪儿了?”
      “回陛下,世子刚刚让寒姑姑陪着去了太医院,”湘月恭恭敬敬地行礼道,“世子说他手上的伤愈合以后还未找靳太医道谢,今日便是去送谢礼的。”
      “差个下人去不就得了,”李肃昭很是不满,“要他亲自跑一趟做什么。”
      “世子说,谢礼不亲自奉上,不足以显诚意。”
      “……属他规矩多。”
      “陛下,”颜春台小声提醒,“王爷和楚大人还在正殿等着您呢。”
      少年皇帝便黑着脸拂袖而去,湘月站在门口看了好一会儿,才回去打扫屋子,刚到后院拿起水桶,却见司马元正坐在后院的花坛边上,不由吓了一跳。
      “卫尉丞大人。”
      湘月对司马元尚有些畏惧,她本就身材纤细又生得稚嫩,在高大魁梧的司马元面前简直像兔子见了狼,何况在武王小筑那三年,司马元对他们主仆几个从来都是不冷不热的态度。她不像寻雪那般胆大,见到司马元能绕道走就绕道走。
      “还没有百夫长听着顺耳呢,”司马元吐掉叼在嘴里半天的一根狗尾草,“湘月姑娘,我问你个事儿啊。”
      湘月小心翼翼地放下水桶:“您说。”
      司马元脸上颇有些惆怅:“你家世子……从小到大生过气没有?”
      “……没有。”
      “一次都没有?”
      “一次都没有,”湘月很轻地摇摇头,“世子是楚王殿下的长子,另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自世子幼时起,王后……楚王妃就常常教导他要礼让弟妹,故而从来不敢生气,连使小性子也会被王妃关到书房去抄书。”
      “年纪这么小就活成这样累不累啊……”
      “大人?”
      “没事了没事了,你忙你的,”司马元站起来想走,瞥见湘月手里的水桶,又一把抢过来,“那院子里头的宦官又不是死人,轮得到你一个姑娘家干这粗活,放着我来。”
      李肃昭却是怒气冲冲地大步闯入议事殿,发现水太后也在,稍稍敛了神色行礼:“儿臣拜见母后。”
      “怎么这么迟才来,”水甘棠扶了扶发簪,“这些天祭祀累着了?”
      水太后明显精心打扮过,她本就年轻,做皇后的时候也不过二八芳华,年轻时更是与邯郸第一美人楚凌音不相上下,更弹得一手好琴,如今年不过三十,依旧面若凝脂,齿如瓠犀,一步一摇更显风姿绰约,只是比年轻时多些威严少些稚气。这次并非正式议事,她却久违地穿着层叠的檀紫色朝服,高高挽起发髻,一如她当年刚刚登上太后之位的模样。
      这便是做给旁人看的——她水甘棠不仅是后宫之主,还是大殷帝国的主人。
      “儿臣不累,只是想到要和楚大人议事,衣服下摆沾了泥土多有不妥,正要更衣又听说母后亲自前来,不敢让母亲久等,才匆匆赶来,”李肃昭朝颜春台使了个眼色,“母后恕罪。”
      水甘棠听到最后几个字眉头微蹙:“罢了,还是说正事。楚大人出使一事,摄政王有什么想法没有。”
      “回太后,”李君博捂着嘴打哈欠,“臣身体不适,太医说不宜劳心劳力,故而没有想法。”
      “你……”
      “楚大人乃人中龙凤,年纪轻轻便在朝臣中游刃有余,臣弟以为,太后或许是多虑,”李君博看看楚铭安,又看看李肃昭,笑道,“陛下以为呢?”
      李肃昭会意:“朕以为皇叔说得有理。”
      “可萨珊人并非我朝中人,那小公主阿使德维尔娜又骄纵成性,楚大人此去,当真有把握?”
      “回太后,臣绝对称不上胸有成竹,只是若再不与萨珊人当面商议,我大殷西域危矣,”楚铭安微微低头,似是犹豫,“所以臣斗胆,想向太后要一个人同行。”
      “谁?”
      “乐府女琴师,玉泠秋大人。”
      水太后断然没想到楚铭安会要玉泠秋同行,她有让玉泠秋监视楚铭安之意,这主动送上门反倒叫她心下嘀咕,只是毕竟把持朝政多年,面色倒是不改:“泠秋不过一介抚琴女子,充其量就是哀家身边的女官,同楚大人一起出使,能有多大作用?”
      “太后未免有些小瞧玉姑娘,”楚铭安面色严肃,“玉姑娘不仅琴艺一绝,更是性情坚毅,智慧过人,更重要的是,身为女儿身,她不会引起萨珊人的敌意,她又心思细腻,有她在身边,一是可以为臣出谋划策,二是打消阿使德维尔娜的出兵念头,让他们相信,我大殷的确是为言和而去。”
      水甘棠心下疑虑,却不想明着辩驳,她倒是好奇楚铭安在搞什么名堂。楚铭安虽为御史之子,但绝称不上在朝臣中“游刃有余”,相反比起燕时越等年轻人,他倒是多了几分莽撞和单纯,唯有颀长的身材与一张英气十足的脸称得上是“人中龙凤”,这一点像极了他的姑姑楚凌音。水甘棠发觉了李君博的目光,她知道这必然是李君博的指使,这位曾经吊儿郎当的闲散王爷从来不明着与她作对,但总是能让她心里堵得厉害。
      她沉声道:“摄政王以为呢?”
      李君博拍了拍手:“楚大人好眼力啊,才子佳人为国出使,这必然流传为千古佳话,将来还要给太后记一功,臣以为这实在是好主意。”
      这是什么好主意,这简直荒诞离奇——然这又着实有利于她,玉泠秋毕竟是她的人,也的确聪慧过人,有她跟在楚铭安身边,说不定能打听到李君博的真实意图。水甘棠面上多有不悦,最后还是应允,又探讨了出使应带些什么礼物,条件倒是好说,再要城池定然寸步不让,但却可以减免其商品入大殷的税银,使萨珊人在敦薨山安居乐业。
      议事便如此匆匆结束,水甘棠先行离开,李肃昭见她往九华殿方向去,便稍稍放心。转头又对李君博不解道:“皇叔,你既然知道玉泠秋是太后的人,又说楚大人出使敦薨山是为了不让她对楚大人不利,为何还让楚大人向母后要人呢?”
      “若是让太后察觉楚大人知道玉泠秋接近他的本意,太后当如何?”
      “可……可朕以为母后已经知道了。”
      “她知道却不戳破,便是她想试试,我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李君博双手揣进袖里,这次他是真的想打哈欠,“对太后来说,玉泠秋随行百利而无一害,而她必然认定这是臣的主意,她也只会专心来对付我,恰好给楚大人机会。”
      李肃昭恍然大悟:“所以,楚大人此去并不仅仅为了出使,还是要给太后演一出好戏?”
      “陛下果然聪慧,”李君博赞道,“只是要辛苦楚大人,这一路必然不大好过。”
      楚铭安慌忙摆手:“王爷哪里的话,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能为陛下所用,是臣的福气。”
      “那就请楚大人早些回去歇息,明日送大人启程,可不要误了时辰。”
      楚铭安退下后,李肃昭才想起他先前还在为羋竟陵一事不满,正要向李君博吐苦水,却见李君博抱着胳膊似笑非笑地望着他。少年皇帝刚刚要说出口的话又不得不咽回去,李君博是不怎么生气的,他总是笑着却让人能知道他有不满。
      “皇叔……是不是有什么事?”
      “陛下先前那句‘母后恕罪’可不是您自己的语气,”李君博低头看看李肃昭的衣裳下摆,“您这不是祭祀时粘上的泥土,却是花园里的黄土吧,刚从羋竟陵那儿吃了闭门羹回来,连说话都同他的语气一样。”
      李肃昭一惊,他根本没注意方才自己是什么语气,也来不及辩驳,就听李君博继续数落他:“陛下同谁交好,自然是陛下自己的事,但若让臣子左右了心神,可不是好兆头。太后现在必定召见了燕相商议,陛下若真的想对世子好,还是适当保持距离,免得让世子惹祸上身。”
      “朕不要。”
      这次倒是李君博吃了一惊,李肃昭的任性从不在朝堂上发作,更不干涉政事,这还是李肃昭第一次如此坚决得没有半点犹豫地反驳他的话,又听李肃昭握着拳头继续说下去:“是朕亲自请他做朕的伴读,也是朕亲自让他住在永安宫,他是朕的臣子,理当为朕效命,那朕就要亲近他重用他保护他,让世人知道,朕不是小孩子,朕有能力保护朕重视的人,旁人,统统无权干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