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一朝回府 ...

  •   华丽的马车驶过长长的街道,车铃发出叮叮的脆响,在嘈杂的街道上显得格外悠长,小贩的吆喝声掺着一丝香醇的酒味飘了进来,谢灵徽不禁将帘子掀了个角,似孩童般好奇的打量着这热闹非凡的玉京城。听着外面人声鼎沸,百姓惬意而自在的交谈,店铺外的旗帜在空中飘扬,街道两旁的空地上有不少张着伞的小贩在叫卖。阳光透过翘角的屋檐洒在每条大街小巷上,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晕,一切都轻飘飘空盈盈的。

      太楚是诸国中最为强盛富足的国家,而玉京又是太楚第一繁华之地,这里闹市云集,歌馆酒肆林立,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争侵扰。

      谢灵徽坐在马车上,心中琢磨着淑妃最后的那句话,经历了一场闹剧后,妃嫔们便散去了,姑母又拉着她交代了好些话方才遣人送她离宫。此刻看着着繁华的街道,心中也变得轻松起来。这样的市井气息是尊贵庄重的宫墙之内所见不到的。她喜欢这样的人间烟火气。

      虽然玉京的人早已对各类装潢豪华的马车司空见惯,但还是有人注意到了这座异常富丽堂皇的马车,以及车上那一半遮掩在车帘下瑰丽秀美的脸庞。有人开始低声议论这是谁家的贵女。谢灵徽不想惹人注目,便放下帘子开始闭目养神。

      此时车外传来马蹄声,随着一声马儿的嘶叫,谢灵徽的帘子被掀了起来,只见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正微笑着看着她,只见他头戴紫冠,齐眉勒着宝珠金丝抹额,身着一件猩红大披风,眉如墨画,唇色如樱,生的风流韵致。

      护送的侍卫神色警惕,只听的车内少女一声惊呼,“三哥哥”,侍卫这才知晓这位矜贵的公子哥是谢灵徽的兄长,靖国公府的三少爷谢安青。

      少年嘴角勾出一个好看的弧度,说道:“我方才在闻珍楼,远远瞧着一辆马车载了一位美人,就想着跟过来瞧瞧,原来这貌若天仙的姑娘竟是小妹呀,可惜,可惜。”

      谢灵徽看着自家哥哥不禁觉得好笑,“原来哥哥不是专程来接妹妹的,既认错了人,那就快些走罢,不要拦了我的路。”

      谢安青懒洋洋的坐在马背上,望着自家妹妹笑道:“噢,那看来我这刚叫闻珍楼的厨子做的鸭子是没人吃了。”

      谢灵徽惊呼道:“是闻珍楼的梅香鸭!”,谢安青将怀着尚有余热的鸭子双手奉上,说道:“这回可不生气了吧。”

      闻珍楼的梅香鸭京都闻名,只是这鸭子制作法子十分复杂,且制作它的梅花只有冬日才可采得,因此这梅香鸭只有每年冬天才有得买,谢灵徽有一回吃过之后便一直念念不忘,但她每次出宫时间有限,这鸭子也不能经常吃到。谢灵徽看着手中热气腾腾的鸭子,知道他是掐好了时辰提前去买,虽然这个哥哥有时过于顽劣,但实际还是最宠她的,家中兄弟姊妹,也数她俩关系最为亲密。

      此时的靖国公府中,甘棠院的堂屋中坐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太太,下首还坐着一位气度不凡的中年人,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又碍于老夫人的脸色不敢开口,显得有些坐立难安。这便是这座院子的主人,谢老夫人和袭承了靖国公爵位的嫡长子谢老爷。

      只见谢老夫人轻轻抿了一口茶,便有一个丫鬟进来通报道:“老夫人,老爷,方才宫里人来报,说五小姐的马车已经出了宫门,过不了多时便要到府了。”

      “知道了,都先退下吧。”谢老太太说完便放下茶盏,这才看了自家儿子一眼。说道:“如今五丫头也回来了,她的婚事你可有什么打算?”她状似不经意的说道,语气平淡,让人瞧不出喜怒。谢老爷不禁捏了一把汗,斟酌着说道:“这…灵徽年纪还小,上头还有几个兄姊还未成婚,此时议论她的婚事,尚且….”

      “哼!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和你阿姊打得什么注意,徽儿自小就被她接入宫中,那时我便不同意,你们只知道看重这眼前的富贵,难道全然忘记了当年皇上是如何猜忌咱们家,你的父亲是如何提前归隐,你的妹妹…又是如何丢了性命!”谢老太太提到逝去的小女儿,眼含泪花,越发激动起来,谢老爷连忙上去安慰。急切道:“娘,你说的这些儿子如何不知道,我也希望阿徽能嫁个寻常人家,但阿姊有自家的考虑,儿子也无法呀。”

      谢老太太说道:“人人都知道,我谢家出了一个皇后,京中妇人闲话,哪个不羡慕我的好福气,可是这些年你姐姐受的那些苦楚又有谁能知道,她这些年在宫中殚心竭虑,与那些权贵的女儿勾心斗角,可曾有一日舒坦日子,我知道她如今处心积虑谋划也是为了咱们谢家,但你做母亲的只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平平安安的度过此生,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女儿,不想再看在徽儿重蹈她任何一个姑母的覆辙。”

      谢老爷低声说道:“母亲,你不在朝堂,不知如今的局势,自从那件事之后,皇上越发器重秦家,父亲辞官后,儿子和三弟虽还在朝堂,但靖国公府的话语权已不如从前了,幸而有阿姊和太子殿下撑着,庆国公府才不至于压靖国公一头,可如今皇上宠爱庆国公府送进宫的淑妃以至于有些冷落了阿姊,阿姊此举,也是无奈。”

      老靖国公,乃是三代帝师,两朝宰辅,在先帝还是太子时便跟随先帝出生入死,打下了这天下基业,一路辅助其登基。先帝感念太老爷的恩德,登基后便封其为靖国公。靖国公府一时风头无两,成为玉京城中最显赫的门第。

      先帝一生只有三个儿子,其中庶长子最得先帝宠爱,而皇后也诞有一位嫡皇子,而先皇又迟迟不肯立太子,一时之间朝堂之上关于立长立嫡的斗争愈发激烈。在两党未曾争出个结果时,先帝突然染病去世,于是便爆发了晋陵之役。

      而老靖国公之前便受先皇之托辅导大皇子至成年,于是在这场战役中选择了拥立大皇子,在当时乃至现在朝中最强势力的拥护下,最终大皇子赢得了胜利,而三皇子淮安王,先皇唯一的嫡子则被囚于泉州别院三年后上吊自尽。淮安王妃悲痛欲绝,几欲寻死,但为了刚诞生不久的小世子最后还是活了下来。

      当今皇上为显仁慈宽厚,安抚朝中人心,将两人送至偏远贫瘠的幽州,从此母子俩远离玉京,再无音讯。而淮安王的生母,则被尊为太后,但太后悲痛欲绝,从此青灯古佛,甚少踏出自己的寝殿半步。

      皇帝登基后便娶了老靖国公的嫡长女为皇后,她所生的嫡子也被早早立为太子。如今边境动荡不安,皇帝有意重视武官,并且早年还是皇子之时受到言官掣肘,暗地里有意打压文官的势头,因此武将出身的敬宁侯爷便顺势而起,势力逐渐壮大。

      而真正让皇后娘娘感受到危机的是另一个人,那便是皇帝的第二子,定王。定王的生母辰贵妃是敬宁侯的嫡女,刚生下他便撒手人寰,辰贵妃是当年皇上最宠爱的妃子,敬宁候府能够在当年快速上位也是有辰贵妃的功劳。定王这些年依靠敬宁候府的支持,年纪尚幼之时便被丢至军营之中历练,跟随敬宁候平定叛乱,在朝中颇有威望。皇帝怀着对辰贵妃的怀念与愧疚,在宁王十二岁时便封王分府,这般不加掩饰的恩宠,有些人便生了一些不一样的心思。

      那一年,是李元良被封为太子的第三年,也是谢灵徽被接入宫的前一年。高高在上的皇后娘娘,第一次感受到了危机。

      谢老太太听着儿子的话,遥想起某个已经逝去的时刻,她那个永远骄傲高贵的女儿面上的愁容以及悲伤至绝望的神情。

      “母亲,那孩子才十二岁,他就命他出宫开府,他没有忘记…母亲….这么多年了,他还记得那个女人!”

      “我要将徽儿带进宫里去,谁也不能将我的东西夺走!”

      “母亲,你放心,我会将徽儿教的很好,我会教她,如何守护住这一切的一切….”

      谢老太太闭上了眼睛,脑海里全是女儿那双充满泪水的眼睛,谢老爷说什么他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半晌,她缓缓睁开眼睛,看着欲言又止的谢老爷摆了摆手,说道:“这些事情,不要再在我面前说起,徽儿的马车要到了,瑗娘想必已经去门口候着她了,瑗娘是你的妻,这些年你宠她爱她,但是有些事情还是要早些与她说,你以为瞒着她是为她好,但我要劝你一句,千万莫因一时的隐瞒令夫妻离了心,让旁人有了可乘之机。”

      谢老爷面上有些羞愧,但心里却有些不以为然,她这个妻子是远安候府的嫡女,从小金尊玉贵的长大,未曾见过一丝阴暗,哪里都好,就是心地过于良善,都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行事仍然随心所欲。她虽掌着家,但麻烦事一般还没到她那便被人解决掉了,谢家大房仅有纳有一妾,没有那些后宅阴私,因此这些年她都还没褪去闺阁中小女儿的天真姿态,于是谢老爷便早已习惯将事情独自揽下,省的被她知道后又忧心仲仲,惶惶不可终日。

      老太太看着谢老爷的神情,知道他没有听进去,无奈摇头,且随他去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