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悔不当初 ...

  •   “皇上,柳述不堪流放之苦,七日前服毒自杀。”来人是大理寺少卿刘青,他以前不过是个下七品的大理寺丞,凭着与宇文化及的关系步步高升,现在已经是下三品的大理寺少卿。

      新帝登基后,他更是频频出入皇宫,俨然成了皇上在大理寺的代言人。

      皇上的思路被打断了,他愣了一愣:自杀?服毒自杀?选在这个时候服毒自杀?对于柳述,他固然没打算留活口,但这样快,而且是服毒自杀?

      似乎有些蹊跷。

      是不是应该派人去查一查?总该给阿五一个交待吧?

      宇文化及在一旁冷哼一声:“哼,柳述只怕是听说汉王兵败的消息才心灰意冷的吧!”

      杨广的心冷了下来。

      刘青躬身报道:“柳述是在行走途中突然毒发身亡。事出突然,地处荒僻,押送的兵士只能将柳述的尸体就地掩埋。这一场大雨连绵这么多天,尸体恐怕腐烂严重……”

      杨广冷冷问道:“你们大理寺的人怎会如此疏忽,竟会让他身携毒药?”

      刘青嗫嗫嚅嚅地低声回道:“终归是皇亲国戚,士卒也不敢过于为难,也没想到他竟有寻死之意……柳述又是极机智之人,所以……是属下疏忽,罪该万死!”

      他惶恐地跪下,心里暗骂:这该死的柳述,这点苦、这点委屈都受不了。凭着兰陵公主与皇上的交情,熬一熬不就过来了?

      说句实话,他刘青看在柳述曾扳倒杨素的份上,实在没有太为难他。他跟随的是宇文化及,乐得看杨素的笑话。

      偏偏这个娇滴滴的附马就给他捅出这么大个娄子!

      他哀求地瞧了瞧宇文化及。长安人给宇文化及取了个外号叫“轻薄公子”。这位“轻薄公子”在皇上面前永远都是循规蹈矩、道貌岸然,但一离开皇上的视线便是另一张嘴脸:骄横暴戾,不遵法度,经常带着随从纵马狂奔于长安的大街小巷之中。

      闹出过多少事!

      他刘青可没少为他料理后事。

      宇文化及轻轻咳了一声道:“皇上,当时楚国公曾预言不出一月必胜,臣还认为是口出狂言,没想到皇上洪福齐天,竟然真是如此!可喜可贺啊!”

      皇上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喜色:的确,当务之急是彻底击溃杨谅,永绝后患。柳述自杀,也是咎由自取。

      不管先帝对柳述曾有怎样的安排,死了,便是死了,一颗死了的棋子就不成其为棋子了。

      他不置可否地挥挥手,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去,他高大雄健的身影缓缓行走在空旷寂寥的大殿之中,无比尊贵,无比落寞。

      他心中暗暗叹息:与阿五之间的结再也无法打开了。

      那个甜糯淘气的小阿五再也回不来了。

      乐平公主得到消息时正在院中看着静训打捞荷花。盛夏之后又连天暴雨,这满池的荷花瞧着瞧着就衰败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段时间,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狂风暴雨,乐平公主几乎天天去柳府劝说杨五娘,天天都碰了软钉子,到最后,连向来沉得住气的她都有些恼羞成怒:这样子的一根筋,有父母护着自然无妨。可如今,几个兄弟杀的杀,囚的囚,还不懂得审时度势、明哲保身?!

      到了此时,她心底倒有几分同情皇上了:谁摊上这样一个刺头都头疼。杨广也算给了阿五机会。

      也只能长叹一声“生死由命吧。”。

      就如这满池荷花,有的经风历雨后仍能傲然开放,有的却残败凋零与污泥为伍。

      命运固然弄人,但何去何从,却取决于个人。

      阿五这算是择善而从?还是一意孤行?

      但孩子却不懂悲风伤月。于她们而言,姹紫嫣红固然美丽,残花败柳同样可爱。静训站在池塘边兴致勃勃地指挥下人们打捞水里的荷花和花瓣,时而跑到杨丽华身边叽叽喳喳地报告她的新发现。

      “祖母,你看你看,那花瓣好美丽啊,多象母亲的那条石榴裙的颜色哦!”

      “祖母,祖母,那上面有只蜻蜓 ,祖母祖母,我要那只蜻蜓,哎呀,那蜻蜓怎么飞走了?”

      杨丽华这才慢慢敛了愁容,笑眯眯地瞧着静训兴奋得发红的小脸:车到山前必有路,也许转机就在下一个转弯处?

      何必愁苦得忽略了今日的美好?

      她一边“好,好,好”地应着,一边乐呵呵地听着,突然她眼角处看见她的贴身侍女阿竹神情黯然地匆匆进来。

      她的心沉了下来。

      服毒自杀?为什么会选在这个时候?

      是不堪流放途中的辛苦屈辱?

      是因为杨谅兵败,他再无出头之日?

      是皇上授意?皇上缘何如此心急?

      戚家村与此事可有关联?

      她心思百转,一面赶紧往柳府去了,一边吩咐下人:“赶紧去高府通知高夫人。”

      高夫人自然是杨英儿。杨勇在世时与柳述甚为相投,两家过从亲密,杨英儿也很喜欢这个五姑。柳述这次出事,究其根源还是当年的储位之争。

      于情于理,杨英儿都不能袖手旁观,高家,都该加以援手,哪怕他们自己亦是如履薄冰:高颍虽复出为太常卿,高表仁两口子却被劝留在长安长住。

      杨广对杨勇一家终归是不放心的。

      但正因如此大家才该同舟共济,否则各自为营,最终会被各自击破。

      杨丽华心中一声长叹:杨勇即位,天经地义,几个儿子心服口服,杨勇对弟妹又一向优容宽厚…… 如果今日坐在皇位上的是杨勇,她们何至于如此惶恐不安?杨谅何至于高竖反旗,引来杀身之祸?

      父母的错误却要了子女的性命。

      如果他(她)们地下有知,会否后悔?如果他(她)们知道他们最心爱的幼子、幼女都将不保,会否心痛?

      但转念一想,当初杨勇前来向自己求助时,自己又何尝不是袖手旁观,婉言推却?自己又何尝不是抱着明哲保身的心思想远避是非?

      如今危及自身,才悔不当初。

      相比而言倒是这两个最小的弟妹更有勇气,可惜杨谅实在不是杨素的对手。杨素敢于出兵前立下一月为限,那他一定有了必胜的把握。

      阿谅终究难成大器。父皇死得蹊跷,杨谅如能以此为借口起兵,远胜过这羞答答的“清君侧”。

      更愚蠢的是竟然拿“战神”杨素开刀。

      可惜唯一能与杨广抗衡的杨勇被他先发制人除掉了,剩下的真的不足为惧了。

      父亲在天有灵,会心痛吗?会后悔吗?

      谁知道呢?自古无情君王心。也许他看中的恰恰是杨广的这份狠辣。

      皇家中最可笑可悲的便是亲情二字。可怜当年父皇还曾夸口说大隋朝不会有兄弟相残的惨剧,因为他(她)们兄妹十人均为同父同母所生,自小亲厚,也一定会终生友爱。

      何等滑稽!

      她对阿五的关切,有多少是出自姐妹情深?有多少是缘于利益考虑?连她自己也不清楚。她害怕阿五如有不测,她与戚家村之间脆弱的联盟将不复存在,因为她不知道柳述究竟藏有多少底牌。

      所以更加害怕。

      以前再难,还有父母兄弟在后面谋划支撑,还有母亲拼死来捍卫自己,她从来不是孤身作战。

      可是现在,同室操戈,她该依赖谁?她能依赖谁?

      她又该与谁同舟共济?

      她心里一片茫然。

      她可以不在乎自己,但她不能不在乎娥英和静训。这两个孩子,一个太天真,一个太小,完全没有自卫的能力。如果她不能替这两个孩子将一切安排妥当,她百年之后,她们该如何自处?

      她双手合十,为阿五、为娥英、为静训虔心祈祷,她们都还太年轻、太纯洁、太美好,她们都应该享有一份岁月静好。

      而当她念及阿五时,只觉心如刀绞,她没想到自己饱经沧桑的心竟还会为她人疼痛,她没想到这么多年心如止水的日子竟未曾磨灭她炽热的情感。

      她依然无法平静地面对自家亲人的离去,所以她才会不顾一切地奔到了大宝殿并窥到了真相的一角。

      是如愿以偿,还是后悔莫及?

      她只求阿五能平平安安地活着。只要活着,再深的伤痛都可能淡漠、都可能愈合。她是过来人,她知道的。

      她想,柳府现在一定是狂风肆掠,阿五一定会痛哭流涕、哀声嘶嚎;她心中又急又怕,急的是不知道阿五会如何发疯,自己该如何解劝;怕的是如果阿五真的要死要活的,可怎么办?

      她打点好精神,匆匆闯入柳府。她惊诧地发现,柳府还是一如既往的安静寂寥,池塘的水已经快满到池边了,上面漂浮着好些打落的花瓣,几尾锦鲤在肥厚的荷叶和娇艳的莲花瓣间来回逡巡,跃跃欲试想逃离这一方天地。

      除了偶尔的鱼儿拍水的声音,整个院子里静悄悄的,既没有呼天抢地的哀号、也没有呜呜咽咽的哭泣声。

      柳府安静得没有一丝人气。

      莫非所有的人都出去了?柳府的那些家人奴婢都去了哪里?

      阿五又去了哪里?

      她的心不由怦怦乱跳,她的脚步有些虚浮,她的泪水开始不由自主地往下淌,她哽咽着唤道:“阿五,阿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