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Chapter4·听祝贺 ...
-
五月的梨市已经初显夏意。校园里的梧桐树重新披上了茂密的绿叶,阳光透过枝叶间隙,在操场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气息,混合着青春汗水的味道——运动会季节到了。
宋沅站在教室窗前,看着操场上正在布置的运动会场地。红色跑道被重新划线,草坪中央搭起了主席台,各个班级的休息区也正在搭建中。整个校园洋溢着节日般的氛围,同学们的脸上都带着兴奋和期待。
然而宋沅的心里却像压着一块石头。今天是运动会项目报名的最后期限,而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
“宋沅!你决定报什么了吗?”姜依依蹦蹦跳跳地来到她身边,手里拿着一张已经填了大半的报名表,“我报了跳远和4×100接力。沈楠报了铅球,她说要展现‘反差萌’。”
宋沅勉强笑了笑:“我还在想...可能报个投掷类项目吧。”
姜依依夸张地摇头:“别啊!咱们班中长跑缺人,特别是女生800米,现在还没人报呢。你耐力不错,考虑一下?”
800米。这个词让宋沅的心猛地一沉。在她多年的转学经历中,运动会从来都是她最想逃避的场合。不是因为她完全缺乏运动细胞——事实上,她父亲是羽毛球教练,她从小耳濡目染,基础体能并不差——而是因为那种被众人注视的感觉,那种代表集体出战的压力,总是让她喘不过气。
“我...再想想吧。”宋沅含糊其辞。
姜依依还想说什么,但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纷纷回到座位。
这节课是班主任王老师的课。但令人意外的是,体育老师陈老师也跟着走了进来。
“同学们,”王老师满面笑容,“运动会报名今天截止了。陈老师来统计一下各项目报名情况,咱们班还有几个空缺需要填补。”
陈老师打开花名册,开始逐个念项目名称和已报名人数。当念到“女子800米”时,他皱了皱眉:“这个项目还是空的?有没有同学自愿参加?”
教室里一片寂静。有几个同学偷偷看向宋沅,让她如坐针毡。
宋沅低下头,假装整理书本。她能感觉到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那种熟悉的、令人窒息的被注视感又回来了。
“宋沅,”王老师温和地点名,“我记得你父亲是体育教练?应该有些运动基因吧。要不要尝试一下?”
所有的目光明确地投向了她。宋沅感觉脸颊发烫,手心开始冒汗。她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
就在这时,旁边的江旭突然举手:“老师,我报名男子1500米。”
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岔成功转移了注意力。陈老师惊喜地记录下来:“太好了!江旭同学很有勇气啊。”
宋沅感激地瞥了江旭一眼,他微微点头回应。
然而危机并没有完全解除。王老师仍然记得刚才的话题:“那么女子800米呢?宋沅,考虑一下?不为难你,只是觉得你可能有一些潜力。”
在这种公开的、温和却不容拒绝的压力下,宋沅发现自己缓缓点了点头。
“太好了!”王老师立即响应,仿佛怕她反悔,“陈老师,记上吧,宋沅参加女子800米。”
下课铃响后,同学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表达支持和鼓励。宋沅却像做梦一样,机械地回应着,内心早已被恐慌淹没。
等人群散去,她才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
“你没事吧?”江旭关切地问,“如果你真的不想参加,我可以帮你去跟王老师说...”
宋沅摇摇头:“不,已经答应了...再说,王老师说得对,我确实有点基础。”她叹了口气,“只是...站在起跑线上,所有人看着你...那种感觉太可怕了。”
江旭理解地点头:“我懂。但你知道吗?跑步有一个好处——一旦发令枪响,你就只需要关注自己和跑道了。观众都会模糊成背景。”
这话稍稍安慰了宋沅,但恐惧依然存在。
随着运动会日期临近,宋沅开始自觉进行训练。每天放学后,她会独自在操场上跑几圈。起初只是慢跑,逐渐增加速度和距离。
让她意外的是,跑步本身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当脚步规律地落在跑道上,呼吸与步伐逐渐找到节奏,一种奇妙的平静感会降临。她开始理解江旭的话——在奔跑中,世界确实会缩小到只剩下自己、呼吸和脚下的路。
但一想到比赛当天会有无数眼睛注视着自己,恐慌就会再次袭来。
周三下午,宋沅正在训练时,发现江旭也在操场上。他似乎在练习中长跑,步伐稳健,呼吸均匀。
看到宋沅,他减速跑过来:“怎么样?训练顺利吗?”
宋沅擦擦额上的汗:“比想象中好一点,但离比赛要求还差得远。我最好成绩才三分五十秒,听说去年冠军是两分五十。”
江旭笑了:“又不是要你拿冠军。完成就是胜利。要不要一起跑几圈?我可以给你些建议。”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放学后的训练成了两人默契的约定。江旭确实给了很多实用建议:如何分配体力、如何控制呼吸、如何在最后冲刺。
“800米最难的是它既需要速度又需要耐力,”江旭解释,“前200米不能太快,中间400米要保持节奏,最后200米全力冲刺。”
宋沅认真听着,尝试在实践中应用。她的成绩确实在提高,最好时能跑到三分三十秒左右。
但比成绩进步更让她意外的是,她发现自己开始享受奔跑的感觉。享受风掠过耳边的声音,享受汗水带来的释放感,甚至享受疲劳后肌肉的酸痛——那是一种活着的实感。
运动会前三天,一个意外发生了。
训练时,宋沅在最后冲刺阶段不小心扭到了脚踝。剧痛让她立刻停下脚步,坐在跑道上倒吸冷气。
“怎么了?”江旭急忙跑过来。
“脚踝...好像扭到了。”宋沅忍着痛说。
江旭仔细检查了她的脚踝:“肿了。今天不能再跑了。我陪你去医务室。”
校医检查后表示没有严重损伤,但需要休息至少两天,不能进行剧烈运动。
回教室的路上,宋沅情绪低落至极:“看来连完成比赛都做不到了。”
江旭安慰她:“还有三天才比赛,说不定能恢复。即使不能完全恢复,走完800米也是完成比赛。”
但宋沅的沮丧不仅源于伤势,更源于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已经开始期待那场比赛,期待测试自己的极限,期待冲过终点线的时刻——即使可能最后一名。
这种期待本身让她困惑。曾经的她是多么害怕和抗拒,现在却为可能无法参赛而失望。
脚踝的伤确实在两天后基本好转,但远未恢复到最佳状态。运动会前一天,宋沅试着慢跑了一圈,仍然感到隐隐作痛。
“明天量力而行就好,”江旭建议,“不要勉强。运动会最重要的是参与和享受过程。”
宋沅点头,心里却暗暗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跑完全程。
运动会当天,阳光明媚。整个校园洋溢着节日气氛,广播里不断播放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和各项比赛通知。同学们穿着统一的班服,脸上画着彩绘,举着自制标语为自己班的选手加油。
宋沅的女子800米比赛安排在下午。一上午,她坐立不安地看着其他比赛,既希望时间慢点过,又渴望早点结束这种煎熬。
中午休息时,姜依依和沈楠特意来找她。
“紧张吗?”沈楠问,递给她一瓶运动饮料,“补充点能量。”
姜依依则拿出一个小幸运符:“这是我去年去寺庙求的,带给我好多好运。现在借给你!”
宋沅感动地接过:“谢谢你们。其实...比想象中紧张多了。”
“正常啦!”姜依依搂住她的肩膀,“我第一次参加比赛时,紧张得差点同手同脚走路。但一旦开始,就什么都忘了。”
沈楠点头:“我们会全程为你加油的。记住,不是只有第一名才值得掌声。”
同学们的支持让宋沅温暖,但无法完全驱散紧张。当她前往检录处报到时,心跳快得像要蹦出胸腔。
检录处已经聚集了其他参赛选手。几个看起来专业而自信的女生正在做拉伸运动,轻松地交谈着。宋沅默默地站在一旁,感觉自己像个误入专业赛场的新手。
“第三跑道,宋沅。”裁判员点名。
她走到指定跑道,做着简单的热身。脚踝仍然有些不适,但尚可忍受。阳光直射在跑道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她能看台上班级同学聚集的区域,虽然看不清具体面孔,但能想象出他们期待的目光。
“各就各位——”裁判的声音响起。
宋沅蹲下身子,双手撑在起跑线后。这一刻,时间仿佛慢了下来。她能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感觉到手心的汗水,甚至注意到跑道上一粒细小的石子。
然后——
“预备——”
她抬起臀部,重心前倾。
砰!
发令枪响的瞬间,宋沅像被释放的弹簧般冲了出去。正如江旭所料,最初的恐惧和紧张在起步后消失了。她的世界缩小到只剩下脚下的跑道和规律的呼吸。
前200米,她按照计划控制速度,保持在中间位置。耳边是呼啸的风声和观众席传来的模糊加油声。她能听到班级同学在高喊她的名字,但那声音仿佛来自很远的地方。
第一个弯道过后,她开始寻找节奏。吸气两步,呼气两步,手臂摆动与步伐协调。江旭的建议在脑海中回响:“找到你的节奏,然后保持它。”
300米处,队伍开始拉开距离。领先的几个选手已经明显超前,而宋沅保持在中后位置。她的呼吸开始加重,腿部肌肉发出酸痛的信号。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旁边跑道的一个身影突然减速,然后停了下来——有人因体力不支退赛了。这个景象意外地给了宋沅力量:至少她要坚持到底。
400米标志过去,意味着赛程过半。宋沅的体力明显下降,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艰难。她的喉咙干渴,肺部灼热,脚踝的疼痛也开始复苏。
“保持节奏,不要慢下来。”她默默告诉自己,但身体的本能渴望休息。
看台上的加油声变得更加清晰。她能分辨出姜依依尖细的嗓音和沈楠沉稳的鼓励。甚至好像听到了江旭的声音...
500米处,真正的痛苦开始了。传说中的“极限点”到来,每一下呼吸都像刀割,腿部像灌了铅般沉重。她的速度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接连被两个选手超越。
绝望感开始蔓延。为什么要答应参加?为什么要让自己受这种罪?走完剩下的路程也不会有人责怪...
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跑道内侧的草地上。江旭不知何时来到了场地边,与她并行慢跑。
“调整呼吸!两步一吸,两步一呼!”他大声喊道,“手臂摆起来!就剩300米了!”
宋沅勉强照做,惊讶地发现稍微调整呼吸后,痛苦减轻了一点。
“想象你在平时的训练!这只是又一圈训练!”江旭继续鼓励,“你能做到!”
他的出现和喊话像一剂强心针。宋沅重新集中精神,专注于技术要领而非痛苦。她注意到自己的姿势因为疲劳而变形,于是努力挺直上身,增加步幅。
600米标志过去。最后200米冲刺阶段。看台上的加油声震耳欲聋。宋沅能清晰听到班级同学齐声呼喊她的名字。
“最后冲刺!把所有力气都用上!”江旭在场地边喊道,他的声音中带着罕见的急切。
宋沅咬紧牙关,尝试加速。但身体已经接近极限,速度提升微乎其微。更糟的是,脚踝的疼痛突然加剧,让她差点踉跄。
“坚持住!就剩最后直道了!”江旭的声音依然在耳边。
视线开始模糊,汗水刺痛眼睛。宋沅只能看到终点线那条红带子在远处晃动。她听到其他选手从身边跑过,知道自己已经被远远甩在后面。
羞耻感和挫败感涌上心头。她多么想表现出色,为班级争光,证明自己的勇气。但现在,她连完整跑下来都如此艰难...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的那一刻,看台上传来的声音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不只是她班级的同学,几乎全场观众都在为最后几名坚持的选手加油。
“加油!坚持到底!”
“就快到了!不要放弃!”
“你是最棒的!”
这些鼓励没有特定对象,却是对所有仍在奔跑的人的致敬。宋沅突然意识到,运动会的真谛或许不在于胜利,而在于这种不言放弃的精神。
她用尽最后力气,抬起头,目光锁定终点线。脚踝的疼痛已经被全身的疲劳淹没,每一步都像在泥泞中跋涉。但她没有停下。
最后100米,奇迹般地,她竟然还能稍微加速。不是真正的速度提升,而是意志力支撑着不让自己慢下来。一个选手在她前方明显减速,宋沅艰难地超越了她。
终点线就在眼前。她能看清裁判和工作人员等待的身影,能看到班级同学聚集在终点线后为她加油。
最后几步,她几乎闭上眼睛,全凭本能向前冲去。
当她终于冲过终点线时,迎接她的不是失望的寂静,而是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几个同学立即上前扶住她,防止她因虚弱而跌倒。
“太棒了!你完成了!”姜依依激动地喊道。
沈楠默默递上水和毛巾。
江旭站在稍远处,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成绩?宋沅甚至没有立即关心。她弯下腰,双手撑膝,大口喘气,感受着全身每一个细胞的疲劳和疼痛。但这种痛苦奇异地伴随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她完成了。没有退赛,没有走路,真正跑完了800米全程。
最终成绩公布:第四名,三分四十五秒。不是好成绩,但对她个人而言,是突破。
颁奖仪式上,当冠亚季军上台领奖时,宋沅在台下真诚地为她们鼓掌。这些女孩确实值得尊敬,她们的表现令人惊叹。
但让她意外的是,当比赛完全结束,班级同学围过来时,没有人失望她的名次。相反,大家纷纷表达敬佩和鼓励。
“最后那段太感人了!我看得都快哭了!”
“明明那么痛苦还坚持跑完,这才是体育精神!”
“为你骄傲,宋沅!”
王老师也特意过来:“宋沅,今天你展现了真正的勇气。这比任何奖牌都珍贵。”
回班级休息区的路上,江旭走到她身边:“脚踝还好吗?看你最后有点跛。”
宋沅惊讶于他的观察力:“有点疼,但值得。”她停顿了一下,真诚地说,“谢谢你...在最后那段过来鼓励我。那时候我几乎要放弃了。”
江旭微笑:“我知道那种感觉。每个人都会遇到那个临界点,区别在于是否选择继续前进。你今天选择了继续。”
夕阳西下,运动会接近尾声。同学们开始收拾物品,准备离开。宋沅坐在休息区的长凳上,看着被夕阳染成金色的操场。
她的身体疲惫不堪,脚踝仍在隐隐作痛。但内心却充满了一种奇异的平静和满足感。
她回想起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克服自身极限的成就感。她曾经那么害怕被注视,害怕失败,害怕让期待她的人失望。
但现在她明白了,真正的勇气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选择前行;真正的成功不是超越他人,而是超越昨天的自己。
“走吧,”江旭的声音打断她的沉思,“大家准备去聚餐庆祝了。今天每个人都值得庆祝。”
宋沅站起身,虽然脚步因疲惫和疼痛而缓慢,但背脊挺直。
八百米的跑道很短,只有两圈多的距离。
八百米的跑道很长,长到足以让一个女孩面对内心的恐惧,跨越自我的局限。
在那个夏天的运动会上,宋沅没有赢得任何奖牌,但她赢得了比奖牌更珍贵的东西——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对勇气的真正理解。
而当她与同学们一起走向校门,融入欢声笑语的人群中时,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再是一个人在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