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章 无住生心证菩提 ...

  •   第四章无住生心证菩提
      张自在疑惑的问:“玉兄,你这锦囊里放的是什么?”
      “能让我们进去的好东西。”石玉自信的说:“想知道是什么吗?”
      张自在笑笑,不做言语。
      石玉神神秘秘的说了一句:“天机不可泄露。”
      张自在……
      不一会儿,小和尚出来了,将锦囊还给石玉,施力唱了一句佛号:“二位施主,了念禅师请你们进去。”
      “多谢。”石玉还礼:“小师父,了念禅师还说了些什么?”
      小和尚道:“了念禅师说让你好生保管这个锦囊。”
      石玉当下明白,于是和张自在进了禅房。

      只见禅房陈设简单,两张桌子,几把禅椅,还有几卷经文,一个老者坐在禅椅上,神色平和,脸色红润,身着灰色袈裟,脖子上挂着一串普通的念珠。
      石玉和张自在当即施礼:“见过大师。”
      了念大师笑笑:“大师二字不要提,愧不敢当。”
      张自在笑笑,外界的大师都遍地走了,了念大师依然如过去的风骨,看来不同时代的人确实有着不同时代的烙印。
      “请坐。”了念禅师请石玉和张自在坐下,而后斟茶:“寒寺简陋,没什么好东西,这西湖倒是龙井挺多的,请二位小施主尝尝。”
      石玉道了声谢,而后开口:“这次不为求佛,只是来看看大师,顺便请教佛法,讨得一个心安。”
      了念禅师说:“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我不过虚度光阴九十哉,比你们多吃几十年的米而已,现在人老了,不光身体不行了,脑子也跟不上了,你们既然不嫌我这老和尚老,我们也就是随便聊聊,讲授佛法不敢。”
      张自在道:“禅师可记得禅宗的一次争论?神秀禅师说: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亲拂拭,何处染尘埃!
      而六祖慧能禅师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二者之别还望禅师讲解。

      了念笑道:“神秀禅师和慧能禅师二人天赋不同,所走的路也不同。神秀是渐悟,慧能是顿悟,神秀的适合大部分人,适合局外人和局内人;慧能适合出世的修行家;像天赋与众不同的,脑袋经常有灵光乍现的人,往往顿悟比较多,而一般循规蹈矩的人适合修渐悟。而说到佛法妙理,理和顿悟,但是修行还需要一步步来,修行要渐修,打坐、诵经、参禅,急不得。”
      石玉看着张自在和了念禅师聊禅,心中想到:法相宗唯识论自从玄奘法师从天竺带回来有就没有多少人喜欢那些过去专业的佛法,之后就是净土宗和禅宗大行其道,而净土宗由于简单没有太多的内部理念架构,任何人只需要双手合十就可自成人间净土,所以深受平民百姓的喜欢;而禅宗则是和中国文化相适应的一个宗派,特别受传统读书人喜欢,有文化有智慧的人都喜欢悟禅机,像苏东坡、贾宝玉、林黛玉这样才华横溢又绝顶聪明的人,所以禅宗带有大量的文学性,一直是儒生的最爱,所谓的儒释道三家,释是指的禅宗。

      石玉笑道:“敢问禅师,佛家也讲究对自身的修炼吗?”
      了念禅师回到:“施主是问的打坐之类的吧,传统的佛教自达摩祖师西来时,带有印度的法门,类似与现在的气功瑜伽,后来年久失传,现在只是以静心为主,静心是修行的真经,心静悟到了真佛,才是关键,悟到了佛,才生了法。”
      “那佛的关键在哪?”张自在问道:“道家有四字纲领,上善若水,能么佛家讲究什么?”
      “佛家的话。”了念禅师略作思索:”佛家的话应该讲无住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因心无住而生心,非生心而无助。无住生心,方见佛性,能悟道禅机方可证道菩提。不执于相,不滞于物,此为出家人的出世心态。”
      张自在说:“空即色,色即空,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佛家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等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和道家讲的“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恍,”有异曲同工之妙。“
      了念笑道:“佛道两家此语,不过是求其本心而已。本心若能明心见性,则可自成一方净土,不见如来,亦无所谓。”

      石玉笑道:“禅师一句话,令晚辈获益匪浅,奈何晚辈身处滚滚红尘,只能触摸到佛的门坎,想要登堂入室,怕是还要历尽九九八十一难了。”
      “红尘是名利场,也是修行处。”了念禅师道:“随缘而起,因缘而尽,施主不必自恼。观二位施主,也是饱读诗书经卷之人,身上一股书香气,禅可洗人,诗书也可宜人性情。读书也可自觉,觉醒圆满,也可红尘中见佛性。”
      张自在道:“小子唐突,原来随手信笔写过一首关于佛的诗,斗胆请禅师斧正:
      菩提为树心为台,
      本欲洁净惹尘埃。
      苟醒又醒日三省,
      安知不结圣人胎。”
      了念禅师道:“小施主此翻偈语,乃神秀禅师的思想,带有儒家诚意正心修身之道,儒禅和融,是中国出世入世之间抉择后的立场。如六祖慧能者,天生聪慧,佛性昂然者千古罕见,能如偈语中持之以恒修心者,才符合众生之道。像后世许多人学习六祖的法门,不得其法而入魔道,讲佛像烧了取暖,以证道菩提,是不可取,不具顿悟之资质,而行顿悟之法门,不得全然出世心而欲立地成佛,实非易事。”
      石玉道:“其实说到佛,佛家讲人人与生俱来即有佛性,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如来,则求佛就是求己,求己就是求佛,佛性不在外,就在自己的心中,扫尘涤垢,即可证道菩提,立地成佛。”
      “小施主聪慧过人,胆识更是异于常人,不尊如来,不朝世尊,只尊自己心中的佛性。”了禅笑道。
      石玉道:“我不仅不尊金佛,更不信来世,只尊今生,不求来世的福报,不求前世的因果,我信今生。”
      了念禅师笑道:“小施主与我佛家有一些缘分,看来缘分不是很强喽。”
      “打扰大师多时,我二人先去禅房外转转,就先不打扰大师修行了。”石玉和张自在欠身像了念禅师道别:“有机会还会再来看望大师。”
      说完就打算告辞。
      不过了念却叫住了石玉,说:“小施主走好,那锦囊里的东西还请务必收好,切莫出了差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