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第 41 章 ...

  •   得到汉朝公主到来的消息,那乌孙国的国王军须靡,率领大相、大禄和左将军等众大臣,出外迎接。其时,赤谷城外的夏都特克草原上,阳光熔和,空气干爽,绿草茵茵,羊肥马壮,各种色彩的小花尽放。各地的牧民都听说他们的昆莫要娶两国的公主,所以都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观看。前面说过,乌孙国的习俗与匈奴国一样,是一个逐水逐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一辆车挂,就可以拖着一个家庭,然后是牛马随后,一路而来,到了都城四周,再架上一个篷帐,就是一个新家了。正是由于如此,这时的赤谷城外四面八方,都已经住上了许多的老百姓。
      两国公主的营帐搭建在通向城门道路的两侧,而那个军须靡昆莫,则带着群臣从中间的道路走了过来。于是,两国的护婚使节和随行人员,都列队于大道的两侧,而两国的公主也都站立于前头,迎接着乌孙国王。
      乌孙国王军须靡,这时已经六十余岁,头发已经花白,容貌也显得有些苍老,不过精神尚好。他下得马来,见两边都站着公主,不知道先迎哪位公主。那冯嫽轻轻在公主身后一推,公主自然地走上前去向昆莫致意,所以昆莫也自然而然地先与汉家公主见礼。那日逐王与阐布在这个时候也是十分计较的,但见先与汉家公主见礼了,也没有办法,只得将自家的分主推向前来,与昆莫见礼。
      两行人都见到了乌孙国王,乌孙国王没有停下,就一手携着汉家公主,一手携着匈奴公主,转身向着城内行去。由于乌孙国王右手握着的是汉朝公主,左手握着的是匈公主,而事后国王封刘解忧为右夫人,封胡妇为左夫人,这是后话。
      这时候,观看如此隆重场面的乌孙国臣民,已经拥挤在道路的两旁,有的还摘取了草地上的鲜花摇晃着,向两国的公主致意。
      两位公主是在昆莫的携手中同时走进赤谷城的,不公先后,这也是冯嫽的功劳,如果没有冯嫽的这封信,那不知礼法的乌孙子王或匈奴公主很可能就先进入赤谷城了,如果是那样,汉朝的皇帝与大臣都觉得有失国家的尊严。
      国王将两位公主引入大殿,然后举行欢迎仪式,开宴畅饮。不过汉朝的公主由于这一路走来都是吃的牛羊肉和干馒,缺少蔬菜,肠胃有些不适,所以只得应酬着少许吃些东西,而每当喝酒的时候,她都只碰一下嘴唇,余下的都让那倚云代劳了,因为冯嫽也不善饮酒,唯独倚云有酒量是好的。而那引匈奴公主的生活习惯与此差不许多,所以没有影响。
      已经向就近各国发出了邀请,让他们派人来参加国王的大婚典礼。没有几天,周围的国家都来了人,有些来的是国王,有些来的是大禄、大将或侯爷。乌孙国国王举行盛大婚礼就此举行。在这个婚礼上,国王同时宣布封刘解忧为右夫人,封胡妇为左夫人。
      接着,乌孙王宣布全国欢庆三天,在这三天之中,除了让羊马自由吃草之外,民众就什么都不做了,男人都掉在了酒缸里,女人们则穿上鲜艳的衣服,尽情地载歌载舞,没有汉子的女人都去会情郎了。
      在我国的周、秦和西汉时,是以“右”为尊的,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则表示贬官
      而匈奴人与乌孙人开始都没有这种讲究,他们一般认为,君王是背北面南坐的,那么左手是在东面,应为第一,右手在西面,应为第二。但后来看到汉朝以右为尊,于是也就效仿了。
      因此,把刘解忧公主封为右夫人,应当算是第一夫人,而在实际上,在乌孙国王的眼里,却是不分彼此,同等对待。
      姑墨国王陪同王妃孟十六来了,还带来了孟十七,虽然刚刚分别,但再次见面也十分亲热。好像有说不完的话要讲,但公主却只说了一会子话就去休息了,孟十六、十七与冯嫽、周菀萍和倚云呆的时间最长。
      但是婚后,因为刘解忧因旅途劳累与饮食不适,生了几天病,经过同来的医生的调理,才慢慢好了起来。
      那右大将军此时已经等不及了,他跑去对昆莫说道:“大王,末将还有一事,须向大王禀报。”
      “什么事啊,说吧!”那国王与胡妇睡觉起得甚晚,此时还睡意朦胧。
      “末将看上了汉公主的侍女冯嫽,欲娶她为妻,公主已经同意,就请大王恩准了。”
      “这是件好事啊,大禄同意了吗?”
      这大禄就是国王的弟弟,右大将军的父亲。
      “我老爹也没有意见,他看到过这位姑娘,认为她挺好。”
      “那还等什么,就办了吧!”
      “那得由你下旨,证婚。”
      “好啊,我们乌孙国喜事一桩接一桩,是兴旺发达之兆啊。”
      然而,事情又发生了变化。
      右大将军呼颜颇还没有退出王廷,那个匈奴的日逐王就要求接见,同时他还带了一个章布郎其罗。
      行完礼之后,那位日逐王说道:“乌孙昆莫,我们匈奴国有一事相告,那就是想请昆莫成全一桩好事。”
      “什么事啊?”
      “大王也知道,你的身边有汉家公主,也有匈奴国公主,比方由于不相融洽和语言不能等原由,容易生出误会和不快,所以必须有人协调。另外,我国的第一等武士阐布是国师的大弟子,他看中了汉家公主的一个侍女,如果他们能够结成夫妇,那么我们匈汉在乌孙国就是一家人了,所以,这桩婚姻请大王成全。”
      乌孙王问道:“日逐王,本大王还没有听懂呢?你说谁与谁结婚成为夫妇?”
      “大王,可能是小王说得急了一些,没有说清。我们匈奴国第一武士看中了汉朝公主身边的侍女冯嫽了,请大王作主,同意这桩婚姻。”
      乌孙大王有些奇怪起来了,他说道:“这真叫怪了,难道右夫人身边的这位侍女能赛过公主?怎么人人都想要她啊?”
      阐布一惊:“什么,有人已经向大王要求娶她了。”
      “是啊,要求娶他的人现在还在这里呢,他就是我国的右大将军呼颜颇。”
      那阐布有些恶狠狠地看了右大将军一眼。说道:“大王,这个冯侍女竟若天人,这位右大将军怎么配得上她?”
      或许是他说得急了一些,没有把话说明白,就一下子把这个右大将军贬得很低,引起了右大将军的不满。
      “啊哈,难道你那么个侍卫就能够配得上她?你更不配!”
      两句话一说,这两个青年人立马变成了仇人。
      双方凶眼相对,双手握拳,像两只即将开斗的公鸡。
      昆莫有些闹不懂了,“咦,这个冯嫽不就是汉公主身边的侍女吗?有什么了不起的,要你们两个人都看上了她?”
      “大王,你可不了解这个冯姑娘,她的武功在我之上呢。”这是阐布的话。
      “大王,冯嫽的美貌与本领都为我们乌孙国所无,就是在整个西域,也难找出一个人来与她相比。所以你一定要为末将证婚。”这是右大将军的话。
      昆莫点了点头:“喂,日逐王,阐布武士,我也不知道这个冯什么嫽有什么好,但是这件事是我们右大将军先提出来的,本王已经答应了他,你们晚来了一步,依本王看,还是算了吧。”
      日逐王倒是可无有亦可,但阐布却不干:“大王,你们国家的习俗和我们匈奴国一样,如果一个女子有两个或多个男子看中,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比武定亲,谁的本事大武功高谁就能娶到这个女人。”
      右大将军认为不但他先请准了国王,而且公主也同意了,这个阐布根本没有理由同他抢:“阐布,谁跟你比武,本将军不仅今天来请准了大王,而且在天山之战之后请请准了汉家公主,并征得冯姑娘的同意。不像你刚刚才冒出头来,这种事总有个先来后到的吧?总有个征得本人同意的吧?”
      “我们匈奴国娶亲,根本用不着女方同意,我听说你们也不必如此。所以冯姑娘同意不同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上了她。你大概估量你的武功不如在下,所以退缩了吧?那正好,你就退出来吧!”
      “休想,你休想要我退出,比就比,你有什么了不起,还怕了你不成?”
      “那好,现在我们日逐王在这里,你们昆莫也在这里,两位大王都听见了,你可不许耍赖!”
      “我还怕你耍赖呢,现在就击掌为誓。”
      两个人的大掌一下子拍实了,令两位大王也无话可说了。
      出宫之时,那阐布有些得意,而右大将军有些懊悔,他刚才是太激动了,虽然在整体方面那个阐布什么的他根本看不上,但是就单打独斗的武功一项他可能略差一些,而比斗场上就是差那么一丁点,也会造成全局性的失败。
      他本来是请准大王之后就去公主那里报告好消息的,现在他有些犹豫了。这怎么办呢?
      在外面转悠了半天,还是不得不去告知公主。
      这时恰好冯嫽去看望孟十六与十七她们,不在公主身边。公主听了右大将军的叙述,叹了一口气道:“大将军,你当时也太冲动了,你先告诉本宫,也先去告诉你们有大王,你是先家,你急什么,只要说一句:此事就让右夫人与大王定夺吧就成了。还用得着你与他击掌为誓?你中了他的计了。”
      “公——右夫人,那怎么办呢?”右大将军听了更加着急了。
      “没有关系,不是你们还没有比武吗?等冯妹子回来之后,我们商量一下再作决定吧!”
      那右大将军听了,也十分后悔自己的冲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