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义臣偏逢不仁王,勒马东向投云军 ...

  •   山口一役中,童将军遭云军俘获。荣王虽然没有杀他,但这一路上他的日子也不好过,吃了不少苦头。他被绑在马后,又因连日来荣王只给他饮水而不允许他进食,全身无力。硬是被马生拉硬拽的出了山,好不容易遇到荣王安营扎寨,这才有了喘息时间。此时已是形容枯槁,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忍辱偷生的乞丐,全然没了往日的神武将军的威赫。
      且说荣王和清漪也并不着急从童将军嘴里套出城内的什么话来。而是命人烹些肉给童将军送去。那童将军依靠在树上连一丝力气都没有,突然闻到一阵肉香,也不睁眼,也不用箸,扑上去就用四五天不曾洗的手抓来往嘴里送。满桌菜肴,顷刻间化为乌有。荣王手下人撤走了杯盘。童将军恢复了些体力,心里却思忖着荣王此番是何意图,靠在树上一言不发。
      清漪见童将军恢复了体力,走上前来,命人解开了童将军腕上的锁链。蹲下来和童将军平视道:“将军这一路受苦了,这几日就好生歇着,我们会好酒好肉伺候着,将军只管好吃好喝。”
      童将军却向旁冷笑道:“休以为伺候我几日好喝,就妄想我归服于你们。”
      清漪也毫不掩饰道:“那将军既然已经知道我们有心善待重用你,何不屈尊降贵于我们麾下?”
      童将军向旁啐了一口道:“休要以为我是那忘恩负义之徒,君主信任于我,我怎忍心让他失望?我今日就是捐躯在此,也不会背弃恩主。”眼神中流露出你再逼他一步,他就绝不久留于人世的决绝。
      清漪嘴角现出一丝轻嘲道:“将军可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得势时,高朋满座,帝王青睐,失势时,门可罗雀,茫茫然丧家狗一般。你不忘恩义,可别人未必看中你这点情分。将军英武一世,可在这人情世故上倒是痴的很。还是劝将军早日投靠我们,莫要误了前程。”
      童将军听此怒目道:“你们这些忘恩负义之徒,怎明白仁义两字。”
      清漪叹息道:“那将军既然不知回车复路,那就只好眼睁睁看着我们擒了国君,踏平槐安国,你却束手无策。”
      “哈哈哈,你们也太小看了我,童某披甲至今有十年矣,身历八十余战,所挡者破,所击者虏,不曾败北。青林山口一役,若不是天要亡我,怎何以至此?你们想要加害于国君,莫要不看我的面子。”
      且说那童将军本是刚愎自用之人,也有些自负傲慢的心境,别人要是质疑他的能力,他不仅不会觉得自己有缺点,相反会觉得别人不知天高地厚。
      山林口一役不思自己用兵不善,却说不逢天时。清漪也已摸透了此人的脾性,于是又追问道:“为何不能?我们已兵临城下,而你也不过是我们手中的罪虏,我军只待修整齐备,攻入城中。”
      童将军果然上了当,自吹道:“哈哈哈,你们怕是不知道,这座城当时修建之时有一座密道,为的就是提防今日的局面。这密道由我修筑,极尽机关巧道,除了我与国君,没人知道它的入口和出口,等你们攻进去,早是一座空城。”
      清漪嘴角噙起弧度道:“是吗?那想必将军一定不会告诉我们密道方位。那我们也不会为难将军,依旧会好茶好果招待着将军,您好生歇着,时候到了我们自会放你回城。”
      说罢,站起来抖了抖因刚刚蹲在地上沾灰的衣角。显然她对童将军的回答很满意。童将军问道:“为何放我回城?”
      “将军既不愿屈从,那我们杀了将军,就算改日攻下城池,岂不是胜之不武。将军若感恩我今日举动,回去多美言几句,说不来你们国君还愿意与我们交和呢。”
      童将军听之并没有半点怀疑,反而朝地上淬道:“不可能,就算我死也不可能。”。
      何清漪笑而不语,临走之时又转头向看押之人说道:“好酒好肉伺候着将军,别怠慢了。”
      清漪走出一箭之遥,荣王道:“看姑娘这样子,想必是有了计策了。”
      清漪道:“童将军是个义臣,他守着那仁义不肯退后一步。那他相信什么,我就摧毁什么。直到他愿意说出密道的方位。”
      “那请姑娘移步帐内详谈。”
      ……………
      第二日,荣王和清漪正在帐中查看来往信件。有兵士来报,擒获槐安一名探子。荣王低头对清漪道“来的真是时候。”清漪笑而不语,出了中军帐。
      荣王过了一会才命人把探子带上前来,那人一副农夫伪饰被军士压着。
      却见他脸上并无惧色道:“既然已落入你们手中,便无求生之心,你们也别妄想从我口里套出什么情报。”
      荣王笑道:“既然如此,本王也不会强人所难。童将军起初也是你这般油盐不进,现在好酒好肉倒也吃的习惯,如今看来你倒是没有他识抬举,那就留着你也没用。”
      那人皱眉道:“童将军归服了你们?”
      荣王刚要答话,却听外面大乱,东边道:“着火了,着火了”,西边又道:“有贼军,贼军杀进营了。”荣王也来不及多想,自己提剑就奔了出来。帐中帐外一时大乱。
      那探子便趁乱刺伤了云军,逃了出来,直奔城内,此时云军也无暇顾及,那探子竟然一路逃进了城。
      城内槐安国朝堂之上早都乱成了一锅粥,文官分成两个阵营,主战和主逃僵持不下。
      只见一老臣颤颤巍巍持笏奏上:“陛下啊,宋国覆灭之际,宋军拼死守护都城,都城沦陷,大臣陆安子为避免皇帝受辱,背着十岁的小皇帝跳崖而亡,这才保住了皇室尊严。而陛下如今却要从狗窦离开国都,苟且偷生,失了皇室颜面啊。这是万万不可的。更何况云军穿山而过,辎重又未到城下,两方交战,我们未必不会取胜啊。倘若真有不测,老臣愿意做陆子安,为皇室留住尊严啊。”
      话音刚落,这边又有人道:“陛下,万万不可。童将军如今被俘,城内能够领兵打仗的武将几乎没有。人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今日我们若从密道出城,躲过此次危机,改日卷土重来。照样能兴复皇室。”
      又有人争执道:“逃,往哪里逃,你看如今南域十五国,哪个国家肯收留我们?逃出去别是自投罗网,成为他人刀下魂,方便了别人邀功。”
      兵临城下,大臣们说话也没了往日文邹邹的言辞,做事也没了往日的礼节,皆都口无遮拦。
      此时的皇帝更是坐立不安,看着大臣们争执不下,没有一个好对策,心里比热锅上的蚂蚁还着急。
      焦灼之际,却听有人来报,童将军回来了。众人一听,皆都喜出望外。
      童将军上殿,众人见它形容枯槁,衣衫褴褛,想必是吃了不少苦头。童将军上前行了礼。
      有人问道:“将军此番败北还能安然无恙的回到都城,可是为何?”
      童将军一脸傲色道:“末将临死不惧,那云军看没有办法招降我,遂放我回城,企图让我劝降国君。他们是小瞧了我,我怎是那种背信弃义之人。还请陛下放心,我此番回城,必带领将士拿下云国皇子。趁现在他们辎重军未到,请陛下发兵。”
      槐安帝喜出望外,正欲发兵。却看到一旁有人在使眼色。
      槐安帝遂道:“兹事体大,你们权且退下,容我想想。”
      童将军见此也无法,只得随着其他大臣退出去回府休息。而殿内只留下刚刚给槐安帝递眼色之人。
      只见那人道:“童将军能够从敌军安然无恙回到城内,焉知他没有被招降呢?而且那侥幸逃回来的探子来报,童将军被俘之后,荣王待她十分苛刻。可是到了城外,就好酒好肉的招待他,他竟也吃的十分乐意。荣王态度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莫不是童将军给了什么好处?刚刚童将军又说到,云国企图利用他招降您。所以对他不可不防,让他领兵出城,他若真动了叛变之心,后果不堪设想。”
      槐安帝思忖良久道:“爱卿所言极是,可是若两军交战,我们还不得不倚靠童将军。此人不能轻易处死,容我赐酒试探试探,若是他饮下,证明他并无二心。”
      于是,槐安帝命人捧清酒送到童将军府内,传话道:“陛下说了,你此番从敌营回城,焉得你没有二心,你若饮了此酒,方能证明你清白。”
      童将军一听这话,如五雷轰顶。他可想不到是有人在帝王面前进了谗言。他只怨恨那槐安帝不讲仁义,失信于他。他从没有料想过槐安帝会不相信他。这酒里有没有毒倒不重要,就是为国君五马分尸也在所不惜。只是他出生入死征战数十载,此番又在敌军那里受了五日空腹之苦,就为重新回到国君身边。
      而如今,他却怀疑他。在他眼里,他的命如草芥,情义也如草芥。这样的国君自己还执着什么。果真应了那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既然如此,他又何必苦守着所谓的仁义。这槐安帝此番举动真真是让他凉透了心。又思忖道,云军又几番好意招揽我。我莫不如投了他去,也好好逍遥几日。心里已暗自打定了主意。只见他也不喝那酒,拔出自己的配剑,利索的杀了送酒之人。
      一路投东,极速上马悄悄往城门而来。那门前将士也都是他的麾下,见他出城也不加阻拦。就这样,童将军被何清漪放回不到两个时辰,就又回到了云军之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