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师 ...
-
能请来郑小山和郑文喜两位老先生来给把活。
王声高兴了许久。
郑文喜先生住在祭台村。
从福宝阁到祭台村不到5公里。
从祭台村到八里村不到7公里。
这第一段路,下了演出,爷仨一步一步走回去,要走40多分钟。
这第二段路,他俩走得快些,也要走1个小时不到。
就这么一来一去,走了将将一年。
早也盼晚也盼,苗阜的干爹都喊了许久,王声愣是还是没能喊上那声师父。
那天苗阜背了一段菜单子,拉风箱的老毛病一点都没犯,看见郑先生的脸上微微的见了点笑意。王声大着胆子叫了一句师父……
后面的话是不能再说了。师父你收我为徒吧,师父我什么时候能拜师啊,师父我到底哪儿还差着行市,师父……
这些话,在心里兜兜转转,只恨不能光明正大的说出口。
‘当不得你这一声,等你递了小贴磕了头再说吧。诶,先把昨天的卖布头过一遍。’老先生眼里不揉沙子,一句话砸的王声不敢接茬。
摆好了架势,王声卯着劲,一来惧怕郑先生严厉,不敢出错,二来想显显好,博师父一个高兴。‘哎,这块吆喝贱了吧……’
老先生确实是调教人的行家里手,苗阜气短,用菜单子磨,他凉调,偏偏要唱卖布头。
刚唱到‘到了北京城,讲究八大祥,到了瑞蚨祥、瑞林祥、广圣祥、益和祥……’,被叫了停。起调不对,跟着唱了两三遍,郑先生才点头让接着刚才的唱。
凉调唱歌,熟词熟口一路从头唱下来倒也不怕,最怕的就是这且说且唱,断了再起,王声有点找不到调了。一紧张,下面那句词是死活想不起来了。
王声后背都叫汗塌透了,说不出是急的还是臊的。苗阜在旁边杀鸡抹脖子的使眼色,‘前面的祥,诶诶,祥……’(注1)
王声那里顾得上听他说什么。也不敢从头再来一趟,心里着急,脸上又不能挂相。急中生智,口念白评讲了一句:
‘要说这八大祥本是前清同治年间,在北京大栅栏地界上,八家最大的绸庄。真丝绸缎无论是绫、罗、绸、缎,还是纱、绢、绉、纺,讲究的是一言堂,不二价,和气致祥,诚信待客。’
一边说着,脑子里转的飞快,满世界的踅摸,好歹想起来下句啊,偏偏今天活该倒霉,真是什么提示都没见着。
‘嚯,这是从哪过了评书的活了?’郑先生气乐了。‘自个去外边撅根条子进来。’
院里堆着引火的干树枝子,半人高一垛,王声实诚,也不挑粗细,撅了一根就拿进了屋,恭恭敬敬的递过去。
天渐渐的冷了,夜路风大,刚换了冬天的厚衣服,他又习惯性的屯袖口,只露出指尖。伸出手来,格外的可怜。自觉不是受罚的样,急忙连摞带卷的把两只手都露了出来。
‘干爹,让声再来一遍吧,夜个在家可熟呢。’苗阜忍不住讲情。
‘你还替他讲,你昨天那段卖布头,比他的毛病只多不少。’
‘是是是是,干爹咱可不敢生气。慢点,您慢点,哎哟,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哪。’
‘年轻轻的哪来那么碎的嘴子。’郑先生到底没绷住,顺手扔下那根棍,‘今天这顿手心板,不是打你没背下来,而是打你这个耍花俏。台下练活错了就是错了,要分析为什么,下次上了台就不会错。练活有错糊弄过去,明天上了台,你还怎么糊弄?’
王声端详着自己的手,红印早就消了,什么都没留下。错词忘调那么多次,这手上怎么还是只有写字的茧呢,他想。
潼关的西北风迷了眼,苗阜伸手拽过他的手。冰凉的指尖揉过热辣辣的掌心,舒服里面透着一丝的痒。王声眼框子里的泪终于掉了下来。
苗阜半天不见人接茬,扭头一看,却是满脸的泪。“你咋哭哩?’
‘我……‘我怎么那么笨呢?为什么我凉调呢?我是不是一辈子都唱不好了?王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气噎喉梗,眉毛眼睛涨的通红。
‘大不了咱以后不使柳活儿了!’
‘你敢!我……我练。’别人听一遍就会,他可能要练一周才刚刚找全了调,那又怎么样。他可以再练十周,练到师父点头为止。
‘小儿诶,你得似我要收的第一个凉调的徒弟了。’有天听完他俩对的对对子,郑先生慢悠悠扔出来一句。‘活路比人少,那就使得比别人更瓷实。你有文化,以后好好说吧。’
王声懵了,苗阜推了他一把‘声,咋傻了?喊人啊。’
他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师父!’
‘今天咱爷俩就算是定下来了,回来找找我那几个老兄弟,定个时间摆知吧。都不富裕,不必大办。’
当王声以为终于可以登堂入室时,郑先生却病了。
他在2009年的春天有了师父,也在2009年的春天,失去了师父。
师道大矣哉,入门授业学一技所能,乃系精进自身立于江湖之策,拜师之道,历代相传,礼节隆重,尊古之风,传承至今。
今有王声(师赐艺名王宏声)甘愿拜于西北相声名家郑文喜门下,授业学演技艺。出师之后,永不忘怀。他日有成,重谢施恩。自后随分师徒,谊同父子,对于师门,当知恭敬。身受训诲,没齿难忘,情出本心,绝无反悔。空口无凭,谨据此字,以昭郑重。
诚具名贴,恭行拜师大礼。
呈贴人王声
夏历己丑年三月二十日
立
忆与恩师初遇,于福宝阁登台献艺,多有照拂,屡获指点。声少幼功,门径未通,困顿之中,冒昧登门。师不嫌资质蠢陋,知无不答,倾囊相授。因朝夕问艺,投缘合意,约为口盟,万事俱备,只欠摆知。奈何病祸忽至,天不假年,师徒情深,杏坛缘浅。幸得蒙师娘做主,恭领三宝,拜师归门。
徒弟王宏声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