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

  •   人间三月,春色正浓,正所谓绿柳拂风,草长莺飞,本是个踏青游玩的好时节,可今日不知为何,母亲不准自己出院门,更不准出宫。在屋里实在无聊透了,只好呆坐着看看院里的风景,幸而春景还不错。
      “你听说了吗,现在宫里都传遍了,陛下要立大皇子为太子了!”院门边上偷闲的宫人正三三两两的在树荫下嚼着舌头。
      “真的假的呀,陛下不是一直不喜大皇子不学无术,整日闲玩吗?”旁边洒扫的侍者也凑了上来。
      “大皇子毕竟年纪还小,贪玩些也是有的嘛。”
      “什么呀,大皇子都十五岁了,再过几年都能娶亲了,都说三岁看老……”
      “可不是嘛。”又有一个十几岁的小丫头打断道,“你们知道大皇子抓周的时候抓的是什么吗?”
      “是什么呀?”众人都很感兴趣。
      “大皇子直接无视了案上抓周用的金玉礼器,一手抓了旁边的饼饵,一手抓了作画的孔雀石。”小宫女像模像样的笔划起来。
      众人听了皆是哄笑。
      “可这也没办法,陛下这把年纪了就大皇子这一个儿子,其他公主皇子都夭折了。”
      “其实大皇子从前身体也不好,那年高烧差点也不在人世了呢,不然怎么起了这个名字。”
      “看来是命里合该如此啊……”一直在角落的老者长叹了一声,看了看四方的天,又继续去做洒扫了。
      众人正准备散了,就听到了院门外的通传声。

      “册封使到。”
      宋佶还在廊下发着呆,听到通传声的五儿赶忙提醒。
      “主子主子!册封使到了。”
      “啊,册封使来干什么的?”宋佶这才把神思从天外收回,一脸茫然。
      “主子,快去接旨吧。”五儿在旁边催促着。
      宋佶赶紧忙身,此时册封使已经到了近前。
      “奉天子令。”册封使高声朗曰。
      宋佶乖乖地下跪恭听。
      “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国。皇长子宋佶,中宫嫡出,孝仁恭悌,礼范内外,可立为皇太子。所司具礼,以时册命。”①
      “谢父皇,儿臣接旨。”宋佶接过诏书。
      自己被册封为太子,并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毕竟父亲只有自己这一个孩子。太子……想必也不是太难当的吧。
      “恭喜太子殿下。”院内的侍从宫人齐声向宋佶道贺。
      “太子殿下,陛下的意思是要殿下即日搬去东宫居住,另外也要去太学读书。从前殿下的身子弱,才未进太学,现下殿下已经是太子了,可不能懈怠了。”册封使正是宋佶的皇叔宋章,此时正拉着宋佶的手,语重心长。
      “我知道了……”宋佶嘴上答应,心中却苦闷极了,眉头皱成了一团。
      本以为当了太子后的生活和从前比不会有太大区别,谁知道这就要去太学了。
      “头疼啊……”看着皇叔离去的背影,宋佶只觉得以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翌日。
      “主子主子,该起身了。”
      宋佶迷迷糊糊中就听到五儿叽叽喳喳的声音,被吵得头疼。
      “这才什么时辰呀……”昨天刚搬到东宫,不知折腾了多久,刚睡下不多时,就又被吵醒了。
      “主子,已经卯时三刻了。”
      “卯时三刻?”宋佶眯着惺忪的睡眼,嘟囔了一句,瞬时反应了过来,怒道:“才卯时三刻你喊我干什么呀?”
      “可是主子,太傅辰时开讲,现在要是不起来,就赶不上了啊。”五儿急得直冒汗,今天是
      太子进学的第一天,第一天就迟到,他们这些下人不知要被怎么责罚。
      “啊……”宋佶在卧床上悲号着,以后日日都要这么早起,真是要了亲命。

      “五儿,让车夫再快点!”宋佶在车内急急地整理衣冠,还不忘将脑袋探出窗外催促。
      “主子,已经很快了!”面对宋佶的催促,五儿也只能干着急,要是速度再快就算不迟到,明日太子急速纵马的消息也要传遍洛阳了。
      宋佶终究还是没在卯时三刻起身,等他将睡虫赶走时,离辰时已不足两刻了。
      “主子到了!”马车一停在太学门口,五儿就急匆匆地扶宋佶下车。
      “好!你把书给我!”宋佶一手抄过五儿手里的书本,急匆匆地冲进了太学的大门,往勤学殿跑去。眼看着过了拐角就要到殿门了,宋佶却突然撞上了从拐角迎面走出的一个人。
      “啊…疼…”巨大的冲击一下子就将宋佶撞倒在地,他吃痛的揉着自己的脑袋。
      “刚才撞上了什么东西呀……”宋佶暗自念叨着,抬起头才发现原来是撞到人了。
      “你…没事吧…”那人上前把宋佶从地上扶起,语气却甚是平静,丝毫也没有慌乱之感。
      宋佶站定才发现眼前这人比自己要高上不少,一袭玄衣,面上毫无表情,只是看着自己头上撞出的包。
      “我…我也不知道。”宋佶只觉得头有些晕,却判断不出有没有事。
      “不对!要迟到了!要是迟到了指定出事!”宋佶想起大事,又要向殿门跑去,看着还站在原地的男子,开口问道,“你也要去勤学殿进学吗?”
      “是。”那男子说话很是简短。
      “那赶紧去呀,听说太傅谢夫子可严厉的紧,进学第一天就迟到还不得被剥层皮?”宋佶拉着男子的手要走,却发现那人愣在了原地。
      “你还等什么呀,赶快赶快。”宋佶急的就快跳起来了。
      “好。”男子终于跟上宋佶的脚步,一起进了学堂。

      “太子殿下,你这速度可有些慢了。”崔乐一见宋佶气喘吁吁地进门,就开口打趣道。
      宋佶见谢夫子还没进学堂,终是松了口气,没好气道:“赶上了不就行了?”
      崔乐的父亲是驸马都尉,所以他经常入宫,宋佶和他也是熟得很。
      “太子拉着的是?”这对话让殿内学子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殿门口,立即就有人注意到了太子身后的男子。
      “眼生。”另一人回答。
      宋佶这才发现自己还拉着那男子,急忙松手,转头道:“你快入座吧。”
      说完便向自己的座位跑去。
      “太子殿下安好。”宋佶刚坐定就有人到他案前行礼问安。
      宋佶赶忙起身还礼,“你是…郑音吧,好久不见了。”宋佶只犹豫了一瞬就想起了来人的名字。
      “堂兄!”宋佶一起身就看见了坐在下首边的宋华,赶忙打了招呼。
      “太子殿下。”宋华也起身还礼。
      殿内大多是宋佶认识的世家子弟,有些即使叫不出名字也很面熟,只有他刚才撞上的男子是从未见过的,宋佶不禁对他的身份有些好奇。
      “夫子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句,郑音和不在坐席上的学子都赶忙回了坐席。
      话音刚落没多久,谢夫子就走进了殿门。
      谢夫子谢朗出身陈郡谢氏,才学斐然、德高望重,素有当世君子的美名,由他出任太傅是再合适不过了。只是这谢夫子古板严肃得很,从前在太学讲学时就因严厉、不苟言笑而声名在外,世家子弟见了他都像老鼠见了猫,没有不绕道走的。
      宋佶赶紧坐正了身板,不想被挑出什么毛病。
      谢夫子走到台前,安坐下来,一双细长的丹凤眼扫了圈下坐的众学子,捋了捋自己不算长的胡须,才缓缓开口道:“诸位有些是在国子学里进学过一段时间的老生,有些是才进学的新人,过去怎样并不重要,你们被选为太子伴读必然都是有过人之处的。从今日起你们要陪伴太子,督促太子,做太子的益友。”
      太学中分为国子学和常学,只有上等士族家的公子才能进入国子学进学,普通士族家的子弟只能进入常学。
      “谨遵夫子教诲。”台下诸学子齐声称是。
      “从你开始,依次介绍下自己吧。”谢夫子指了指宋华。
      宋华应声而起,“在下宋华,字子荣,家父长乐王宋章。”
      宋华是宋佶唯一的皇叔之子,长相出众不说,为人更是谦逊有礼,进退有度,只比宋佶年长一岁却要成熟稳重得多,京中的达官显贵对他都是赞不绝口。对这位堂兄宋佶很是尊敬,但也许是他的气质过于高雅,宋佶不是很敢亲近,在他面前只有毕恭毕敬、小鸡啄米的份。
      “好,下一位。”谢夫子微微点头。
      “在下卢照,字明之,出身范阳卢氏。”在宋华后面的是卢照,说话字字铿锵,一派正气盎然,倒颇有谢夫子的风采。
      卢照是这一辈士族子弟中出了名的神童,三岁会作诗,五岁能写赋,现今才十四岁已经名满京城,学识比起那些四五十岁的老学究也不遑多让。他热衷于儒学,且多有自己的见解,常参加太学博士的清谈会,能让那些自视甚高的老古板们真心赞叹,都称他是未来的栋梁之才。
      “卢明之?我听其他博士提起过你,听说你这小小年纪已经在注经了?”谢夫子听到卢照的名字,顿时颇感兴趣。
      “不敢,学生只是对圣人之言有些自己的想法,不敢称作批注。”卢照回答得谦卑有礼。
      “很好。”谢夫子显然是很满意。
      “崔乐,字弦伦,清河崔氏。”不等夫子开口,崔乐就直接起身。
      “下一位。”谢夫子皱了皱眉头,却也没有表达不满。
      崔乐虽然才十六岁,但在洛阳城已是有名的放达②,不尊古礼,任性随意,谢夫子想必早有耳闻。相传崔乐自出生到五岁,任凭家人如何开导逗弄都不说话,就在大家都以为他是哑巴的时候他却开口说自己只是不想讲话,谢朗这样的老夫子自是看不惯崔乐的做派。且崔乐此人虽然整日闲散,却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一本书他翻过一遍就能一字不落地背下,且文采斐然,这更让京中不少士族子弟对他很是推崇,竞相效仿。
      “在下郑音,字心由,出身荥阳郑氏。”郑音拱手作揖。
      荥阳郑氏本也是名门大族,这些年却有衰颓之势,当中原因不为人知。
      ……
      终于到了席末与宋佶迎面相撞男子,宋佶向后探着脑袋,很是好奇他的身份。
      “在下夏康,字安君,家父骠骑大将军夏毅。”夏康起身作答,语气仍是平淡,表情也很漠然。
      话音刚落,殿内便是一片哗然。
      “骠骑大将军家的儿子这么会在国子学?”
      “而且还被选作太子伴读?”
      “啧啧,什么时候行伍出身的蛮子也能来国子学了?”
      夏康似乎是没听见旁人的嘲弄,淡然地坐下了。
      “肃静!”谢夫子对这场喧闹很是不悦,“都在议论些什么?”
      众人立即安静了下来,不敢在进学第一天就惹夫子不快。
      谢夫子见没人说话,才继续开口道:“今日,我们学论语,把案上的书打开……”
      宋佶仍是偷偷转头,看了看夏康。夏康只是低着头,打开了案上的书本,看不出有什么情绪。
      就在宋佶准备回头时,夏康却突然抬起了头,刹那间四目相对。
      宋佶赶忙回首,慌忙地打开书。
      “不会被当作什么奇怪的人吧……”宋佶心中大囧。
      ①册封太子诏书参考秦王李世民立为太子的诏书。
      ②放达: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