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6、第 106 章 ...
-
大靖疆土广阔,物产丰饶,引得四方异族常年虎视眈眈,垂涎不已。这四方异族分别为东夷、南蛮、北狄、西戎。
自古南疆多蛮族,骁勇善战,不死不休。所谓蛮族,乃是柔然、鲜卑、乌恒、夜郎、白马五支民族的共称。从云梦王朝时代开始,这五支民族一直以南疆为境,自由繁衍生息,不与外界往来。
太祖皇帝逐鹿中原时,南疆亦发生了变故。五族之一的白马族实力渐增,逐渐起了一统南疆的野心。经过数十年的苦心经营,白马族终于统一了五大部族,成为南疆真正的王者。从此,南疆各部以白马族马首是瞻,尊白马族首领为王。
等到太祖坐稳江山,白马族已统治南疆多年,根深蒂固,不可轻易撼动。白马族忌惮大靖的兵强马壮,太祖亦担忧南疆人的反复无常,阴险狠厉。
于是双方各退一步,太祖册封白马族长为异姓王,默许白马族对南疆的统治权,且爵位世袭罔替。白马族则必须俯首称臣,接受大靖朝廷的册封,定期向朝廷纳岁进贡。
太祖皇帝深谋远略,视南疆石王府为心腹之患,为了兵不血刃地解决南疆之事,自册封第一任石王之日起,便立下祖训:石王正妃,必须出自大靖皇室贵女,石王世子,必须是石王正妃所出的嫡长子。
如此一来,南疆石王府在传承接近百年之后,嫡系血脉与大靖皇族融合,与大靖朝廷的关系更为密切。
石王府的变化引起了南疆各部族的不满与非议,认为混合了大靖人血脉的石王已经不是真正的白马王族,被压制多年的鲜卑、乌恒、夜郎等族蠢蠢欲动,意欲取而代之。
于是才有了昭帝在位时长达七年的五族之乱。
昭帝派兵镇压了南疆的内乱,然而石王府嫡系血脉已在动乱中损失殆尽,昭帝在不得已之下,为了安抚南疆五族,从石王直系后裔中挑选了一位生母为乌恒族人的庶子承袭王位。五族在此动乱里实力大减,并没有与大靖朝廷继续对抗的勇气,只能默许了朝廷的安排。
但从此以后,石王府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每任石王仍然迎娶来自大靖皇族的贵女为正妃,同时广纳五族女子为姬妾,其中不论身份高低贵贱,只要先生下长子,其长子便可被册立为世子。
这亦是昭帝为了保住南疆的无奈退让。
令人惋惜的是,不论白马王族想了多少办法来保证王族血统的纯正,可继任的石王子嗣越来越稀少,成活率也极低。等到最后一任石王病逝时,偌大的石王府只有一个嫡出的王主,半个儿子都无。
后来,石王主被纳入景帝的后宫,封为穆清夫人,却没有生育子女,无波无澜地度过了一生。
穆清夫人一死,石王府最后的血脉就此断绝。白马族已不复当年的气势,其他四族亦缺少统一南疆的实力。
景帝顺水推舟地在南疆设置了节度使,由石王府统治南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及至宣帝登基,派遣南宁侯俞家长期驻守南疆,石王府的名字在南疆人的记忆里逐渐淡去。
广德年间,惠帝接到密报,言及南疆有异动,白马族遗老密谋扶持假冒的石王后裔起兵举事,意图恢复白马王族昔日的荣光。
当时皇太子烛烈正在南宁侯大营历练,惠帝便将探听虚实的任务托付给了烛烈。
烛烈与百里炽繁只身前往,却发现白马族所居住的部落一夕之间被屠戮殆尽,其族上下共计七百余人无一幸免。
白马族都已不复存在,所谓的石王后裔、起兵举事自然成了空谈。
一个南疆部族的覆灭,并不能牵动大靖朝廷的关注,紧接着锦王在东越谋反,惠帝派人在南疆查了许久,亦查不出究竟是何人所为,又牵挂东越的局势,此事便不了了之。
彼时的我恰巧见证了东越大捷的喜讯,对于其他人所述的南疆白马族之事并未放在心上。
不曾想,过了这么些年,白马族居然有存活者来找百里炽繁报仇。
百里深泽指挥下人将尸体搬走,清扫整理庭院,从容自若,驾轻就熟。
我冷眼望着百里深泽将一片狼藉的庭院在片刻之间收拾妥当,领着下人悄然退了出去。
偌大的飞华院,只剩下我与百里炽繁对望。眼下已无外人,我也无心掩饰,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
“百里哥哥还是说实话罢,白马族当初被灭族,是哥哥和你干的吧?”
当初调查南疆异动之事的奏本写得含糊不清,颇具春秋笔法。可若是把今日之事联想起来,事实的真相便呼之欲出。
别人或许只是有所怀疑,可我只要稍稍一想,便能确定此事绝对与烛烈、百里炽繁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