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五章 紫云新苑移花处(下) ...

  •   “太后良谋,能在这深宫中自保求存,”良久,含烟抬起头,原本晶亮乌黑的眸子里却笼着一层薄雾,“可含烟愚钝,能做的,却只有躲避了。”

      “唉,哀家是今儿听了你的话,恍惚想起了从前的自己。想哀家若能回到从前,怕也不肯要这锦衣玉食却又凉薄险恶的日子了吧?倒是宁肯嫁个寻常百姓,一夫一妻地踏踏实实地度过一生。”太后声调不高,缓缓的语速中听得出真切的向往。

      “小家小户的日子真是让人羡慕呢。”含烟接口,“可惜以太后的天资地位,怕是注定的娘娘命,躲也躲不开的呀。就算是含烟,千方百计地逃离这佳丽三千的后宫,也一样逃不开与人共事一夫的命运。”

      太后面色一僵:“你说的是……高凤舞?”

      “太后也知道?”含烟讶然地抬起头。

      “听老五提起过。”太后已恢复镇定。

      “高凤舞那小妮子我模糊地见过一次,模样儿还算俏丽,心机看起来不深。倒是满口‘瞻墡哥哥’地叫着,气势上不肯让人。”

      “叫老五哥哥吗?看来两个人的关系真的不浅了。”太后若有所思地点头。

      “含烟这次见太后,也想向太后讨个懿旨,将高凤舞赐给襄王做个侧妃。”

      “怎么?”太后正襟坐好,目光警觉地上下打量含烟,“这话怎么讲呢?”

      “我若不向太后请旨,高凤舞就做不成侧妃了吗?反正左右逃不掉,不如请太后成全了我这个人情。何况与其让高凤舞引着襄王整日在外面逍遥,又怎如拘了她来,每天对着,‘照应’着也方便些。”含烟凝视着太后,语气里有无奈,有果决,更有一种酸酸的狠毒。

      “这么一说,倒更象哀家年轻的时候了。”太后赞许地点点头,又犹疑了一会儿,方决绝道:“也罢,就应了你了!”

      含烟忙着谢恩,太后却笑着往后一倒:“平日里虽有那么多妃嫔陪着哀家说话取乐,算起来都不如今儿我们娘儿一席话痛快尽兴。如今我也乏了,你顺路再往坤宁宫打个晃,就到前边文华殿去等老五吧。”

      ――――――――――――――――――――

      文渊阁,也是朝中军机要处,阁老大臣们同皇帝商议朝政的地方。入阁亦称拜相,因此能够出入阁中的只有少数几位大臣,其中以文华殿大学士、太傅柳士奇为首。柳士奇乃三朝元老,又身患痼疾,因此这阁中甚至单辟一室为柳士奇休息起卧之所。

      平日里这文华殿就是防护重重,今日里更是戒备森严。照老规矩,当值的宫女太监一律不可靠近大殿,未经传召私自入内者定是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殿内暖阁里静悄悄的,只有三个人:皇帝朱瞻基以手扶额坐在炕桌边,神态呆呆地正发愣;襄王朱瞻墡手持香茗,肃立在窗前,似乎在欣赏美景;而那传说中几能呼风唤雨智比诸葛的名相柳士奇,此刻却一脸尴尬,不安地揪着胡子。

      一只燕子扑楞楞地从檐下穿过,打破了屋内的寂静。皇帝回过神来,扫了二人一眼,清了清嗓子,问道:“师傅,五哥,你二人一文一武,一内一外,算得上朕这大明的擎天柱了,如今朕遇上难题,少不得要仰仗二位。――这办法可想出来没?”

      朱瞻墡微微笑着,并不答言,只拿眼去看柳士奇。

      “咳,咳,老臣说过了,老臣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怕思虑不周全,耽误了皇上的大事。待老臣回去慢慢想了来再回禀万岁。”

      “师傅,这套说词您用了好几回了。朕不需要您考虑周全,只想听听您简单说说您的看法和判断。这一个多月以来,每到关键的时候您都要考虑考虑,虽然每次考虑了,还能和以前一样拿出个完美的方案来,但朕等不及啊,如今事急如火,关系到我大明江山的安危啊师傅!”

      “太傅咳得厉害,怕是哮喘又要犯了吧?”襄王在一旁凉凉地笑着,“据说太傅有个习惯,每每思虑过甚就会引发哮喘,需要内子含烟以独种手法按摩。而平复之后就能思如泉涌,屡试不爽。可是如此啊,柳太傅?”

      皇帝飞快地瞟了朱瞻墡一眼,接口道:“是呢,这一个多月来,很少见师傅犯这旧疾了,可是相对而言,脑筋似也迟钝了不少啊。”

      “咳,咳。”柳太傅脸涨得通红,似乎旧疾就要发作,“皇上恕老臣无礼。咳,如今小女含烟就在宫中,可否让小女前来为老臣诊治?”柳太傅挣扎着说完,已是咳成一团。

      皇帝见状,亲自下塌扶住柳士奇,高声叫了当值太监来吩咐:“送柳太傅到东配本仁殿,请王妃过来诊治!”

      几个太监扶了柳士奇去了,甫出殿门,那咳声已缓了许多。

      襄王转过头去望向窗外柳士奇被搀扶着远去的背影,面上那一抹冷笑渐渐淡去,继之而起的是沉思的神色。

      “五哥是在奇怪闻名天下的文华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礼部侍郎、太傅柳士奇为何如此出人意料吧?”皇帝没有回到炕桌上去,而是踱到那张紫檀大翘头案子边上,随手拿起一支画笔把玩,却正是含烟陪伴太傅在此时闲来常用的那一支。

      “臣早年间一直跻身军旅,虽知柳太傅受祖皇帝及父皇重用,乃我大明股肱之臣,但一直不曾有谋面良机,实在没有想到是这样一个人。”襄王转回头来,脸上又挂上了淡淡的冷笑。

      “朕从幼时起便常受师傅教诲,”皇帝从手中画笔上抬起头来,轻轻叹了口气,“每每看了师傅现在的窘态,脑子里却还是他当年白衣翩翩笑谈天下的模样。都说师傅怕是这病害的,可太医们又都说不出什么来,好在师傅虽偶尔如此,公务上头依然让人挑不出什么来,这些年名头又如此响亮,也只有这么将就着过了。”

      襄王沉默片刻,忽然道:“皇上,臣以为,此次叔王私下约见英国公张辅及高远高将军,并非坏事。”

      “哦?”皇帝的目光闪烁着疑问。

      “叔王给英国公送礼,左右不过联络示恩,以求相助,可国公累世英豪,忠心不贰,此次又主动向皇上告知叔王进京事宜,自然大可放心;至于高远高将军,皇上可知近来济南禁了商旅出入?济南本是商户聚集、南北通达之要地,如今商旅被禁,则北方的铁器、马匹难以南运,纵使叔王乐安㈢城中大富,也无用武之地了。”

      “这道理朕明白。可济南商旅,朕曾以盗患为由明令禁过几次,都是草草收场,怎地这一次,效果如此之好?”

      “皇上可知这济南守将潘达光乃高远将军旧部?从来唯高将军之命是从;而高将军在靖远之役中曾为叔王所救,一向受叔王礼遇颇厚?”

      “略有耳闻。”皇帝点头,“济南城南接乐安,北望京都,正是重中之重,而军心难安,朕亦不敢轻易换将啊。”

      “正是。是以这潘达光的向背忠貳,实在是关系社稷安危的大事。而此次济南禁商,无异于正式宣告效忠朝廷。叔王不惜露面京都,怕是志在高远将军啊。”

      “嗯。”皇帝若有所思地点头。

      “启禀万岁。”文华殿外的当值太监遥遥高呼,“皇太后命人来传懿旨。”

      “传进来。”

      小太监疾步进来,先给皇帝请了安,然后道:“太后有谕,柳太傅身体欠安,经柳王妃调治,已无大碍,现留宫中调养;柳王妃父女团聚,又与太后言语投机,故留宫中小住;请襄王爷勿念。另,太后已准柳王妃所请,赐建平伯高远之女高凤舞为襄王侧妃,请襄王爷自去准备婚礼事宜,并赐佳期于下月初五日迎娶。”

      ―――――――――――――――――――――――――
      ㈢乐安:汉王朱高煦初封云南,推辞不就,后改封山东乐安(后称武定州,今惠民县)。

      -----------------------------

      今儿的话,写在文下吧:
      真的很感动,昨天因为文章人气太少,感慨了下,结果居然有那么多大人回应我,出乎意料的温暖,呵呵。
      尤其是armber,从这篇修改稿一发出来,就来支持我,看文如此认真,评论如此精彩,鞠躬,谢谢。
      还有111,看过原稿,还能继续看我修改篇,当真厚爱,再次鞠躬。
      另外,其他的大人,008、苏、君不见、花间一壶酒、duzhe等,我的温暖一样来自你们,三鞠躬。
      如此三鞠躬,谨致上我最诚挚的谢意,并将尽我的努力,写好文章,回报大家的关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