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一个新家  ...
            
                 
                
                    - 
                          出了桂林,经过了一座座如擎天柱般的直插云霄的小山,行不多久,我们就进入了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重山峻岭,行进在大山之中的狭窄的盘山公路上。山风吹来,树木和竹林起伏着发出低沉的呼叫声,当山风稍已静止,那潮水般的虫鸣声‘哇'的一片涌来,盖过了天地间的所有声音。我们的汽车孤独地行使在人烟稀少的大山之中,像一只孤舟在波浪翻滚的绿波中航行;一会在谷底顺河而行,一会爬上山顶穿过迷雾重重,其道路之狭窄、地势之险峻令人惊心动魄。
 快到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一个叫龙胜的小县城。我们在一个小饭店要了饭和菜,令人奇怪的是米饭都是红色的。吃了饭我们的车又开始在大山里盘旋,从山顶看到对面山坡上的是一层层的梯田里的油菜花在阳光下金灿灿的开放着,散发着一种甜丝丝的香味。
 
 经过一天的旅途,下午五点多钟汽车出了一座山口,山下豁然开朗:一大片方圆几十里的较为平摊的丘陵地带横亘在面前,夕阳下、在群山包围之下、在稻田和绿树围绕之中,一座不大的小县城矗立在紫色的轻烟之中,一条弯曲的闪着波光的大河从小县城旁绕过,远远地听到城里传来鸡鸣狗吠和汽车喇叭的声音。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那是一个地处湘黔贵交界处的一个小县城,也就是部队机关所在地。
 下了上坡,汽车开进了一段比较平摊的公路上,到了汽车站往右拐进了县城的那条大街了,到了城中心的十字路口,那里有百货大楼、邮电局、银行等砖瓦结构的建筑。过了十字路口往东走,上了一道土坡,坡的南边有一座电影院。上了坡没多远,在马路的北边石头台阶上边有着漂亮的拱形大门,大门下边有一个站岗的战士。这里是部队的临时机关所在地。
 在往东走,汽车拐进进了那条灰色的青石板街道,古老陌生的街道两旁多数都是两层的青瓦木结构的黑灰色的小木楼,水牛犄角似的白色的儿墙直插云天。街上的行人大多穿戴黑色衣裤,光着脚板,慢条斯理地忙着自己的营生,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并不太在意。我心里疑惑的嘀咕着’这里的人怎么没鞋穿呀?‘
 后来汽车开进了一个大院子里,那里原来是一座中学校园,有几栋楼房和许多平房,楼房前几个石砌的方方的池塘,池塘边有几十颗枝繁叶茂的大树。汽车停在一座两成楼的前边,七八个当兵的已等在那里,父亲和他们打过招呼后,士兵们就一拥而上,七手八脚的卸家具搬行李。屋子早已打扫干净,桌椅板凳床铺都是现成的。楼上楼下的大人孩子都在看我们搬家,许多人和父亲打着招呼。我们家的新邻居孙伯伯与老伴何姨也一起帮着搬东西。父亲推让着说“孙处长您歇着,有他们呢。”孙伯伯笑哈哈地说“累不着,大人孩子都来了?”父亲向他们介绍母亲认识。孙伯伯磨摸我的头笑哈哈地说“好了好了,以后就与我那两个小子一块上学一块玩就行了。”我看了看他身边的两个男孩,不好意的笑了笑。其中一个比我大点的,瘦瘦的,嘴唇上已经露出了黑黑的胡须,显得很成熟的样子;还有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矮矮敦敦的,有一双鼓鼓的金鱼眼睛,显得淳朴善良,望之可亲。于是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
 我们的新家很简陋,那是由一间学校的教室改造而成的临时住所,四周的墙壁黑暗而潮湿,隔壁人家的说话声也能听得清清楚楚。我们收拾好了屋子已到了掌灯时分。母亲拿了一包从山东带来的黄土吩咐我放在水缸里,让我去打水准备烧水做饭。我提着桶出了门,黑暗中院子里许多孩子嬉笑着跑来跑去,池塘里的荷花散发着清香,楼上灰暗的灯光映在幽暗的水里,像星星似的闪烁着眨着眼睛,青蛙听到我的脚步声闭上了嘴。
 我走到水龙头哪儿接水,几个女人叽里呱啦说笑着,手里洗着洗衣服。一个年轻的女人问我“小孩,你是谁家的孩子?”我告诉了父亲的名字。那女人说“嗷,新搬来的,我说没见过呢。”
 我提着水回到家里,见餐桌上已摆上了饭菜。母亲说:是您何姨送来的。又拿出了一包煎让我给何姨家送去。就这样我们度过了新家的第一个晚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