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十二  ...
            
                
                
                    - 
                          孙权的第一封信很短,周瑜的很长。孙权发过去的第二封信很长,周瑜的却很短。
  孙权知道周瑜的脾气,你退一尺,他就退一丈,你若硬要进一步,他便死守一步不让。
  他身上有一种看似温和实则令人恐惧的百折不挠。
  孙权记得刚刚认识周瑜时,觉得这个哥哥和自家阿哥大不一样,文雅又沉稳,他就是讲笑话,也不动声色,总是严肃地把故事讲完,等待他人捧腹时,才抿一抿唇,双目略弯,含一点儿笑的韵味,好像在品尝别人的快乐。
  当年初识不久,周瑜来拜访孙府,孙策趴在前院大樟树上,从葱郁的密荫中露出一张脸,向树下的小周公子招手:“公瑾,上来。”
  周瑜仰头静立了片刻,就开始爬树,孙策突然就明白了:他是不会的。但是他不肯说,也许他说过,自己没在意。
  那天孙权听说周瑜来了,从屋子里跑过来时,正看到文雅的周家哥哥,穿着织绣云纹银丝红袍,袍子下摆破了,站立在树杈间,无声地看着面前的孙策。斑驳的树影将阴翳碎落在他脸上,孙策与他对视——孙权觉得他们对视了很久——直到孙策俯下身,单膝跪在粗枝桠上,扯下腰带,替周瑜包扎流血的小腿。
  繁叶略带青绿的影摇曳着,樟树的香气在剧烈的阳光下浓郁地弥漫在空气中。
  孙权觉得周瑜像一根弦,拉得狠就绷得紧,他总得在绷断之前,将手中的弦略松一松。
  周瑜的退让,实际上是带着一种无意识的轻视,可是孙权为了达到目的,有时候不在意倚小卖小服个软。
  他想:至少,我能算准你的反应,你却未必知道我的心。
  因为,你不像我这样痴狂地注视过一个人。
  所以他忍了周瑜的第一封信,再次软语款款,情真意切写了第二封信,信很长,表达了各种关切和担忧,并且什么都允诺了,只要此刻公瑾肯回来,他日必重发兵,夺取荆州。
  这次,周瑜的信很快回来了,信很短:此时千钧一发,战机绝不可失。周瑜绝不能负主公重托。
  随信附上一截两断的玉簪。白玉莹润,断口平滑。
  信使道:“大都督说,主公当日断案以示抗曹决心,雄震天下,他……”
  孙权挥了挥手:“下去吧。”
  周公瑾,我坐在这个位置上,还要怎样向你让步才行?
  孙权心里不自在时,他当然不知道,周瑜读他的信时,曹仁的兵士正在大帐外,用最恶毒的语言叫嚣着献出大小乔,活捉周公瑾。
  孙权想了半天,提笔给周瑜写了正式的军令,令他速回,并又附信,信中道:公瑾莫违当日所诺,切勿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