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十六章 ...

  •   几年的时间一晃而过,阿妩也从一髫龄女童渐渐成长为少女,腰身抽长如细柳,带着几分圆润粉嫩的脸蛋已然被清冷婉约的螓首蛾眉所取代,几年平静安适的日子使得她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若真要找出一点,怕就是更为清冷了些罢。

      大业九年,城墙冰雪消融,长安城里春寒料峭,满城花朵久久未开,较之前几年百花齐放,繁花似锦的热闹景象,今年便冷清了很多。

      不少人心中暗自嘀咕着,‘开年就见萧条景,今年怕不是个好年啊。’

      不管大家有何想法,一道圣旨霎时间激起了千层浪——皇帝欲意亲征高句丽,自去年大败而归后,自去年大败而归后,‘高丽小丑’就成了皇帝的一块心病,如鲠在喉,寝食难安,又见突厥不复以往的恭顺与臣服,更是着急着要亲自拿下高句丽,以此威震四夷。

      纵然不少朝臣反对,也无法改变皇帝的一意孤行,毕竟去年一路凯歌攻下四五十城,最后溃败于辽东城,皇帝觉得拿下高句丽指日可待,更何况此次他亲自出征,以帝王之威震慑敌人鼓舞士气。

      此战志在必得,又想到为了借此机会让四夷了解大隋的兵强马壮,以更好震慑他们,皇帝便邀请西域诸国使节一同出征高丽。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也在这次东征的队伍中,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上战场,确实第一回经历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忐忑的同时,心里更多的是激动,他们知道,这场必胜的战争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磨砺,更是一种机遇。

      然而,临了,两人都没有随队伍出征去前线,而是跟从担任督粮官的李渊一并押送粮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以,他们出发的日子,比起浩浩荡荡的大军早上一个多月,虽然不用奋勇杀敌,阿妩还是亲自打点着阿兄的行李,上一世李二郎常年出征在外,阿妩比起高氏更为清楚如何能使包裹不累赘,又能把在战场需要的东西都一一带上。

      天气尚未回暖,阿妩担心高句丽那边更寒冷些,就在里衣上下了不少功夫,不仅加厚了好几层,还把易受伤,易受寒的地方又特意做多加了些上好的蚕丝絮以作保护。

      一般在战场呆过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难以治愈的毛病,随着年纪增大,这些毛病也就日益折磨着他们。上一世,李二郎手下的几员大将都免不了有一些陈年旧疾,有时发病起来,哪怕是在战场上铁骨铮铮的汉子也疼痛难忍。

      比起其他人,阿妩自然对阿兄和李二郎的那些陈年顽疾更为了解,所以特地在阿兄日后会犯病的地方,又多费了些心思,心想着,哪怕就算改变不了,能或多或少的让阿兄少受点罪也是好的。

      长孙无忌的行李并不多,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精简,其中以春夏两季的衣物与各种起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药物居多。

      准备好了一切,只差把包裹送给阿兄了,阿妩侧坐在床沿,以防有所遗漏,她又悉心检查了一次,却始终没有把包裹打上结。

      目光落在孤零零放在一侧的那件丝绸里衣,阿妩神情中颇显踌躇之意。那里衣无论大小还是材质都与长孙无忌的略有差异,倒也不是她偏心,只是那人在衣食住行上比素来不拘小节的阿兄更为讲究些,所以阿妩在选料子时也多了几分特意的偏向。

      做这样一件衣服完全是习惯使之然,当年嫁入李家之后,她同李二郎总是聚少离多,每回出征或远行之前,她都会像这般亲自打点着他的行李,只要是她力所能及的,都不假他人之手,从一开始手忙脚乱整理出大半个马车的行李,到后来轻松自如的做到轻车简行。

      只是这样的情况没有坚持几年,随着后院的女人越来越多,每回出征前,那些女人都会准备打点好各式物品,让下人抬往前院。那一年阿妩看到前院已经有两辆马车都塞不下的包裹后,远远看着的她愣神片刻,那年她的包裹第一次没有出现在李二郎的行礼中。

      她以为李二郎会有所察觉,又或是看到那两大车满满的行囊而拒绝后院那些女人的满满情意,可是没有,直至最后出门,两大车的行李他无一不落带走了。

      阿妩记得,他回来后的第一晚宿在了她的院子里,在她亲自伺候那个男人宽衣解带时,当双手触及那件白色丝质里衣时,熟悉的触感使得她的手蓦地一顿,不用费什么心思,她一眼就能看出这是韦氏独有的针法。阿妩一直以为只有她才知道这个男人在穿衣上的一些小偏好,却不曾想到才仅仅进门不到一年的韦氏就已经知道了她费了好几年功夫才从李二郎身上慢慢摸索出的一些小喜好。

      若说这仅仅是一种挫败,那夜云雨之后,她久久不曾睡去,视线涣散的看着背对着她而眠的李二郎,几次想把他唤醒,质问一番那些藏在心里急欲脱口而出的话。

      她想问什么呢?为什么没见你穿我为你做的衣裳?亦或是,你为什么会穿韦氏做的里衣?

      她想,答案也许她知道,只是太伤人了,阿妩想,她应该给自己保留最后一丝的自尊,至少在他面前。

      后来,阿妩依旧会在成为秦王的李二郎出征前准备一个包裹,只是再没送出去过,阿妩只是让娴娘收好,不再过问,后来成为太子妃搬进宫中,有回突然想起那些东西,随口问了句娴娘,娴娘支支吾吾的说东西已经旧了,所以搬进宫时都处理了。

      阿妩也就没有继续过问。

      不知为何,今天看着那件光滑柔软的里衣,阿妩的思绪飘到了那年李二郎登基前的日子,从玄武门之事到他正式登基只有短短两月,当时一切都在繁忙仓促的准备着。

      突然有一日,他因对在登基时穿的龙袍不满意而发了火,又听说他这两日莫名的开始节食起来,吓得昔日秦/王府的一众亲信与后院女子都纷纷上她这来探听消息。

      “要是不满意,那再去找一批绣娘日夜赶工,这是殿下最重要的日子,自然要事事顺心才好。”虽然阿妩对他没由来的发火感到不解,但也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违背他的心意,心里暗自决定要多去寻找一些技艺精湛的绣娘,尽量赶制出一件令他满意的龙袍。

      只是他到底想要怎么样的,总得有个大致方向吧。

      李二郎没有正面回答她的话,在仔仔细细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她后,视线最后停留在那盈盈一握的腰身上,眼中满是黯然:“观音婢,你有没有觉得我胖了。”

      阿妩皱眉不解的看着他:“是不是龙袍做小了,那妾身吩咐下去让他们赶制件大些的。”阿妩原本想说是让绣娘在原来的样式上扩大些,话至嘴边,又改了口。

      毕竟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日子,阿妩觉得还是纵容他一回的好,虽然哪怕做一件寻常衣服也要好几月,更何况是龙袍,在短时间内想要做到尽善尽美,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她想,她对这个男人总是多了几分心软吧,所以才会陪着他一起任性。

      “为什么这么些年你都没变?”李二郎大掌覆上她的腰身,手掌慢慢划过她柔软的腹部,敏感的细腰,最后揽过她的身子,把头深深的埋在她的小腹上。

      想起以前,阿妩有些发愣,小腹异样的感觉让哪怕是成婚多年的她也免不了有些腿软,阿妩伸手想要推开他:“别闹了,哪里没变了,明明老了许多。”

      一抬头,正好看到梳妆台上的那面铜镜,里面隐隐印着一个一个二十来岁俏丽的面容,抿嘴掩去了那抹苦笑,明明才二十来岁,却不知有着多少的沧桑。

      沉浸在自己苦恼中的李二郎没有听出阿妩话中的那抹落寞,“你同嫁我时的模样并无二样,而我却渐渐不复当年的俊朗。观音婢,要是我老了,丑了,再不复当年,你还会心悦于我吗?”

      幽深的墨瞳闪过一丝挣扎与慌乱,但很快就恢复了平日的冷静,阿妩反手抱着他的头,细语轻声的安慰着:“二哥这是怎么了?待二哥登基之后,何愁没有美人相伴于侧。”

      阿妩故意忽略了他听到这话时的反应,一时间,两人沉默相对,直到最后,他才闷声说道:“观音婢,为我亲手缝制一件里衣吧,登基的时候,我希望能穿在身上。”

      “好。”阿妩毫不迟疑的应下了。

      后来,幼女出生后的两年里,她一直缠绵于病榻,随着身子的越发虚弱,越到后来清醒的时候越少,有时醒来,便会看到他独自在偌大的寝宫里等待着她醒来。

      有一回她整整昏睡了一日,醒来时已是夜半,却见他盘腿坐在床榻边,认真的批阅着奏章,见她醒来,连忙放下手中事情,小心翼翼的扶着她坐起。

      成婚二十余载,他们很少有这样的时候,那些年里他们单独相处的时候不少,却总是说着别人的事情,说着儿女的成长,后宫妃嫔的琐事,庶子庶女的婚嫁,以及平息他因朝臣而起的怒火.....

      没有人知道,他们这对天底下至尊至贵的夫妇在一起,谈论着家、国、天下,却唯独不提他们自己。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之间越发的疏远了,观音婢,我一直以为我们能走一辈子,我还有大半辈子的时间能寻回你。”他压抑着哽咽的嗓音,紧紧拥着她,埋首在她的肩胛骨,似个无措的孩子般哭泣着。

      “二哥,我们都不想这样的,只是命该如此,愣谁也改变不了。”对于她日益衰颓的身体,她早已心里有数,更知道前几日因为内侍提出要为她备下后事,他一连对着朝堂宫中发火数日的事情。

      “观音婢,答应我,别离开我。”他像个孩子般惊惶无措的紧紧盯着她,眼中的渴求令她不忍直视,好似只要她的回答,就能改变既定的命运一般。双手用尽全力束缚着她孱弱的身体,阿妩甚至能感受到全身各处,甚至连骨头都在疼痛着。

      轻叹了声,阿妩没有似往日那边或违心的安慰着他又或者故意岔开话题,毕竟有些事情他们再不面对,以后怕是没有机会了。

      “二哥,我们终究不可能如同寻常夫妻那样,这一世到底如何,我们心里都清楚,别再自欺欺人了。我们一直都配合的很好不是吗?无论是在李府,秦/王府,还是在这大唐皇宫里,我们比天底下任何一对夫妇都更为默契,这难道还不足够吗?”

      一时间,他愕然无措,张了张嘴却始终没有出声,阿妩稍显疲惫的倚靠在垒起的枕头上,闭上了双眼,不再看他。

      “至于情爱之事,我一直以为二哥你会懂。李府,秦王府,皇宫,二哥的世界越来越大,而我至始至终守着这个后院,二哥总想着日后——日后把视线停留在我身上,其实真的没有必要,因为打一开始我就不曾想过会在原地等着二哥回头。二哥倒也不必觉得难受,这一世为二哥倾心用情的女子不在少数,而二哥对她们也都或多或少的有段情谊,韦氏的相助之恩,杨公主的表兄妹情......”

      “观音婢,你是不同的!”李二郎急于反辩着,看着阿妩一脸的平淡,他竟然没有办法把话说下去。沉默一番后,很是颓然又难掩希翼的问道:“观音婢,你对我难道真的不曾有一丝的.......爱恋吗?”

      “我们这样已经是最好了,不是吗?”

      红唇轻启,这句话对李二郎来说,比直截了当的拒绝更为痛彻心扉。

      “二哥,我们的地位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有更多个人情感,我们都活的过于清楚了。去年,二哥不小心看到那本我闲暇无事时写的《女则》后,当时你说要把这印出来,以供全天下女子学习。我拒绝了,因为这不是什么名家大作,更为重要的是,我写下的条条准则只是为了时刻自我提醒着,行差步错,我不能因为我的行为而使二哥你颜面有损。”她日日夜夜用这些准则严苛的自我要求着,束缚着,从来不是为了让人赞她一句‘贤’,而是希望能与他并肩而立,更是以此警醒自己不被这天底下最为尊贵的身份而迷失了双眼。

      她从不奢求帝王之情,因为阿妩知道这份情靠不住;她也从不等待着李二郎的爱,因为长孙家的女儿有自己的骄傲。

      后来,阿妩只听得李二郎说:“观音婢,我们俩是不是一开始就错了,若是当年成婚之后,我能对你多用点心思,你能对我多点依赖,我们是不是不会走到今天这步?.......若是能从头再来,观音婢,你还会嫁与我为妻吗?”

      当时,阿妩睁开眼,对上他通红的双眼,很快就迅速避开了,因为里面的炙热让她心虚不已,阿妩最终也没有回答。

      这一世或许在世人眼中的幸福美满,却是阿妩再不想重新经历一回的痛苦。若有来世,阿妩只盼两人不再相遇,因为同样高傲的两人无论开始如何,结局怕都是殊途同归。

      往事历历,每当想起时,阿妩仍旧心有戚戚,泪水滴在那件白色的丝质里衣上,在烛灯的照耀下泛着柔和的光芒。

      最终阿妩把这件衣服放进了无忌的行囊里,至于用不用的上,她自不在乎。

      也算是怜惜他今年会经历的丧母之痛吧。

      在无忌押送粮食出发后,阿妩这样自我安慰着,突然手指间的绣针刺破了食指,鲜血霎时浸染了娟帕。

      这一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她曾经的婆母窦氏随着家公一并出征,结果病倒在途中,四月时,急忙被送回长安城,没两日他们收到了李家送来的婚贴与聘礼,希望能通过她嫁入李家而冲去窦氏的疾病。

      果不其然,几日后,窦氏病重返京的消息传进了阿妩耳中。

      第三日,李家的媒婆上门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第十六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