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7、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67) ...
-
她转发文章后自己写了一段话:我现在只能借助林清玄的这些文章来理解佛经,跟你的修行差得太远[害羞]其实这些二十年前我都看过,奈何只是走马观花无甚收获。现在从头在看,毕竟有了生活经验,理解得还是深刻些。你一开始就直接看佛经吗,不需要借助他人讲解?
他16:48回复:都一样[偷笑]。
她感觉他的确在认真学习佛法,不是一时的兴趣或冲动,况且她也一直很向往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如果佛学真能指引她达到此种境界,那确实值得努力学习,像他一样。
她16:52回复:好歹起步了,感谢你![愉快]感觉真的有些与以往不同了,还需要继续努力坚持!
意料之中,他17:39回复:[强]。
他的鼓励让她更加勤奋,吃过晚饭继续看林清玄的文章,看到其中一段,觉得有趣又似懂非懂,20:06发朋友圈:
圆悟后来在五祖座下,有一次听到一位居士来向师父问道,五祖对他说:“唐人有两句小艳诗与道相近: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居士有悟,五祖便说:“这里面还要仔细参。”
圆悟后来问师父说:“那居士就这样悟了吗?”
五祖说:“他只是认得声而已!”
圆悟说:“既然说只要檀郎认得声,他已经认得声了,为什么还不是呢?”
五祖大声地说:“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去!”
圆悟心中有所省悟,突然走出,看见一只鸡飞上栏杆,鼓翅而鸣,他自问道:“这岂不是声吗?”
于是大悟,写了一首偈:
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原来佛法还可以从这些风流缠绵的诗里领悟,可我实在不明白两者怎么能联系在一起?林清玄也没怎么解释,你从中能领悟到佛法吗?[调皮]
他20:18回复:读读《金刚经》,这个禅宗公案讲的是不要着相[呲牙]。
她听说过《金刚经》,知道是佛教经典,估计更看不懂了,20:45回复:金刚经我自己看不懂吧?好玄乎啊,直接说出来不好吗?我感觉像在猜谜[呲牙]。
21:02他回复:呵呵,百度一下金刚经释义。
她只好去百度金刚经释义。
2014年8月19日
08:54林晓雨回复:看着看着睡着了[尴尬]即使看释义也似懂非懂。
李如海没再理她。
09:16她发朋友圈:
说到诗,又想起仓央嘉措,这位六世□□的诗大多是缠绵的情诗。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最喜欢的是那一世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碰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近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能与你相见
那一瞬,我飘然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