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8、只有两个人的朋友圈(68) ...


  •   她觉得这首诗很贴合自己目前的心绪,虽然读着佛学文章,心里却没有一刻放下过李如海。之所以学佛,只是为了靠近他,了解他,取悦他。

      他没有任何回复,也许他并不喜欢仓央嘉措的这些诗,甚至于已经洞察到她的心思,明白她并非诚心学佛。

      2014年8月20日

      09:48林晓雨发朋友圈:

      我总是做些稀奇古怪的梦,昨夜梦到远在西宁的好朋友遭遇不幸,突然想起今天竟是她的生日,一大早赶忙给她电话祝福,听到她声音如常才放心。

      我的这位好友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工作认真负责,在家包揽全部家务,她的老公工作不稳定又异常忙碌,好不容易在家就研读佛经,对妻儿不管不问。

      我很为好友不平,要这样的老公做什么。但她愿意就这么过下去,并无太多怨言。我昨晚做梦好友的不幸也是因她老公而起,可见我对她老公一直抱有恶感。

      我的一个亲戚学识渊博也信佛,但因投资失利,整个人异常消沉,愈来愈冷漠乖僻。

      还有你的一位红颜知己,估计她信佛是受你影响,即使不是知己也是好友。她前几年也有些情绪化,我看不出信佛对她有多大助益,这两年好多了,可能觉悟了吧。

      说这些只是说明在你之前我所接触到的信佛之人尤其是前两位,只让我看到他们的自私冷漠,信佛似乎是他们逃避现实的借口。

      让我看到佛法的智慧和慈悲,你是第一人,但扪心自问,这多少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吧。喜欢你所以觉得你所说的一切都是好的,都是对的。这自然是一种盲目的跟从,并非我真实的信仰。

      其实这世上有多少人有真实的信仰呢?中国这么多党员,有多少真正信仰共产主义?我现在只能算是对佛学有些兴趣,如果有一天我说我信佛就一定是把他作为真正的信仰,现在还远远谈不上。

      佛学博大精深,真正觉悟的人凤毛麟角,稍微得点智慧的已非常了不起,可惜世人多把他作为走投无路的逃遁之门。

      我最喜欢的红楼梦,结局是贾宝玉家道败落之后才出家为僧,他是有慧根的,曹雪芹不会只是让他出于无奈而出家,必定会大彻大悟的。只可惜后四十回我们无缘得见了。

      她不知不觉竟写了这么长,写完再看,惊异于自己的坦率,真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些句子的语气还略显生硬,也许会让李如海不太舒服。但她没做任何修改,直接点了发送。

      她发觉自己比起取悦李如海,似乎更喜欢对他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无所隐讳。甚至如果他因为她说的这些话而不再喜欢她,她也不会觉得可惜。

      李如海没有回复也没有点赞。

      虽说她依旧不信佛,但林清玄的散文确实写得好,16:38她截取了一篇中的几段文字转发朋友圈: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

      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一个人的一生,永远没有愁烦和黑暗时期,是不可能的,每个人在生命中的经验,恰如是潮汐波浪,兴起而又衰落。大部分人总是善于处在快乐和光明的时刻,而不善于愁烦与黑暗的时刻,甚至有许多一落入愁烦就崩溃,一堕入黑暗就失去光明的心,所以在胸襟上有开阔的气概,在心性上有追求光明的坚持,是多么的必要!这本书里还说:“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澹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都是在说明心的明净和品格的高洁,比一个人所经历的考验重要得多。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

      志量远大,宝贵不能淫也。

      比起古代来,现代人受教育的机会很多,可悲的是,道德与教育似乎并不相关,许多高等知识分子,常为了小小的利禄而失心败节,更不用说大富贵了,很少人能不为之目眩神摇的。所以,意趣起志量似乎比教育有力量,一个人有清高的意趣,则安贫乐道,利禄于我何有哉?有远大的志量,则胸怀天下,富贵于我如浮云!如何才能意趣清高、志向远大呢?《围炉夜话》里说:“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功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