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催命账册 ...

  •   嘉靖四十五年初冬,南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
      沈文渊坐在鸡鸣寺的禅房里,面前摊开着《阳明先生文集》,目光却久久停留在窗外枯枝上的一只寒鸦。
      这些日子,他明显感觉到朝中风向的微妙变化。严嵩虽然依旧权倾朝野,但朝中暗流涌动,各种迹象表明,这位权相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
      “沈先生又在思考天下大事?”知客僧慧明端着茶盘进来,脸上带着洞察世情的微笑。
      沈文渊收回目光,轻叹一声:“天下事,庙堂事,说到底都是人心事。严分宜专权二十年,如今怕是到头了。”
      慧明斟茶的手微微一顿:“施主慎言。这南京城里,到处都是东厂的眼线。”
      “大师说的是。”沈文渊接过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的面容,“只是眼看朝纲不振,边备松弛,倭患未平,北虏又起,实在令人忧心。”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徐婉如的丫鬟小翠急匆匆地进来,脸色苍白:“沈先生,我家小姐请您速去一趟,出大事了!”
      沈文渊立即起身:“何事如此惊慌?”
      “是...是织造局的人来了,说要查封咱们的织坊!”
      ——
      徐家织坊前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十几个穿着官服的人正在贴封条,为首的是个面色阴沉的官员,正是织造局大使曹禺。
      徐婉如站在门前,虽然面色苍白,但身姿依然挺拔:“曹大使,我们徐家织坊向来按时缴纳课税,从未拖欠,为何突然查封?”
      曹禺冷笑一声,抖开一纸公文:“有人举报你们私贩违禁织品,勾结倭寇。徐小姐,这可是杀头的大罪!”
      “可有证据?”徐婉如声音冷静,但沈文渊注意到她紧握的拳头在微微颤抖。
      “证据?”曹禺嗤笑,“织造局办案,还需要向你一个商贾解释?来人,封门!”
      “慢着!”沈文渊排众而出,“曹大使,按照《大明律》,查封民产需有确凿证据,还要有地方官府的批文。请问批文何在?”
      曹禺显然没料到会有人出面阻拦,眯起眼睛打量沈文渊:“你是何人?敢阻挠公务?”
      “在下沈文渊,南京国子监助教。”沈文渊不卑不亢地行礼,“只是按律办事而已。”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曹禺脸色变得难看,显然知道沈文渊与赵士蕃的关系:“原来是沈先生。不过此事涉及通倭重罪,非常时期行非常之法,还望先生不要多管闲事。”
      就在这时,一队骑兵疾驰而来,为首的竟然是李振武。他翻身下马,铠甲铿锵作响:“曹大使,好大的威风啊!”
      曹禺见状,语气立即软了下来:“李将军怎么来了?”
      李振武大步走来,目光如电:“我接到线报,说有倭寇奸细在城南活动,特来巡查。曹大使在这里做什么?”
      “下官正在查处通倭嫌犯。”曹禺急忙解释。
      李振武扫了一眼徐家织坊,又看向徐婉如和沈文渊,突然冷笑:“曹大使怕是搞错了。真正的倭寇奸细已经在城西落网,供出的同党名单里,可没有徐家。”
      曹禺脸色顿时惨白:“这...这怎么可能...”
      “怎么?曹大使是希望徐家通倭?”李振武逼近一步,声音压得极低,“还是说,有人指使你这么做?”
      在场的百姓哗然。曹禺汗如雨下,支吾着说不出话来。
      沈文渊敏锐地注意到,李振武说话时向自己使了个眼色。他立即明白,这很可能是李振武为解围而编造的托词。
      “既然是一场误会,就请曹大使撤封吧。”沈文渊适时开口,给了曹禺一个台阶。
      曹禺如蒙大赦,急忙命人撤去封条,带着手下灰溜溜地走了。
      人群渐渐散去后,徐婉如向李振武深深一礼:“多谢李将军解围之恩。”
      李振武摆摆手:“徐姑娘不必多礼。我确实在追查倭寇奸细,路过此处纯属巧合。”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不过曹禺背后肯定有人指使,你们要小心。”“
      沈文渊皱眉:“是赵士蕃?”
      “不像他的手法。”
      李振武摇头:“赵士蕃要对付你们,不会用这种拙劣的手段。倒像是...宫里的人。”
      这句话让沈文渊和徐婉如都倒吸一口凉气。
      ——
      夜幕降临,赵士蕃府邸的书房里烛火通明。
      赵士蕃听着管家的汇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废物!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
      管家战战兢兢:“本来已经得手,谁知李振武突然出现...”
      “李振武?”赵士蕃猛地抬头:“他怎么搅和进来了?”
      “像是巧合,但又太巧了...”管家小心翼翼地说。
      赵士蕃站起身,在书房里踱步:“宫里那位催得紧,非要拿到徐家的海外销货账册。现在打草惊蛇,再下手就难了。”
      “老爷,宫里为什么要徐家的账册?”
      赵士蕃冷笑:“徐家与海外番商交易多年,账册里记录的不仅是商业往来,还有沿海卫所的布防漏洞、官员受贿的证据...这些都是能要人命的东西。”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寒月:“徐明远那个老狐狸,肯定留下了后手。现在他女儿接手生意,这些东西若是落到清流手里...”赵士蕃没有说下去,但眼中的恐惧显而易见。
      “那现在该怎么办?”
      赵士蕃沉默片刻,忽然露出一丝诡异的笑容:“既然明的不行,就来暗的。你去安排一下,我要见个人...”
      ——
      与此同时,沈文渊和徐婉如正在徐家账房里仔细检查。
      “李将军说的没错,曹禺的目的很可能就是这个。”徐婉如从一个暗格中取出一本厚厚的账册,面色凝重。
      沈文渊接过账册翻看,越看越是心惊。里面不仅记录了徐家与海外商人的交易,还详细记载了沿途官员索贿的情况、卫所守军私自放行的证据,甚至还有几笔标注着“京师某大人”的特别款项。
      “这些若是曝光,足以让半个南直隶的官员落马。”沈文渊声音干涩。
      徐婉如点头:“父亲生前说过,这本账册既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现在果然应验了。”
      窗外忽然传来一声轻响。沈文渊立即吹灭蜡烛,将徐婉如拉到自己身后。
      黑暗中,只能听到两人急促的呼吸声。许久,再无动静。
      “可能是野猫。”沈文渊轻声说,但心中的不安却越来越浓。
      他隐约感觉到,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缓缓收紧,而他和徐婉如已经深陷其中。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纠纷,更是朝堂争斗的延伸,关系到无数人的身家性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