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A大初雪共书暖 ...

  •   十月末的A大被一场初雪裹进温柔里,清晨的雾还没散,香樟树上的积雪就顺着枝桠往下淌,滴在周筱的米色围巾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她站在图书馆前的台阶上,指尖反复摩挲着背包侧兜——里面装着昨天刚打印好的甲骨文研究报告,封面上用钢笔写了“与祈逸共阅”的小字,是她昨晚对着台灯练了三遍才写好的。
      “在等谁?”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雪后空气的清冽。周筱回头时,许祈逸已经走到她面前,深灰色的冲锋衣上沾着细碎的雪粒,手里却稳稳托着两个还冒着热气的纸袋,“刚从食堂买的糖心蛋和热豆浆,你上次说早餐想吃这个。”
      他把印着“食堂一楼”字样的纸袋递过来,指尖不经意碰到她的手背,两人都顿了一下,又很快移开目光。周筱低头看着纸袋里裹着油纸的糖心蛋,咬了一口,蛋黄的溏心顺着嘴角往下流,许祈逸立刻从口袋里掏出纸巾,动作自然地帮她擦掉:“慢点吃,又没人跟你抢。”
      “谁让你买的糖心蛋这么香。”周筱把豆浆揣进怀里暖手,视线落在他肩上的相机包上,“今天怎么带相机了?不是说去图书馆查资料吗?”
      “查资料归查资料,”许祈逸帮她拂掉肩上的雪,“刚才路过未名湖,看到雪落在湖面上特别好看,想等会儿带你去拍几张照片。你上次说想拍一组‘雪与甲骨文’的合影,今天刚好能拍。”
      周筱眼睛瞬间亮了,她昨天整理报告时随口提了一句,没想到他记这么清楚。两人并肩往图书馆走,脚下的积雪被踩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在为这场初雪伴奏。路过教学楼时,几个抱着书本的学生匆匆走过,看到他们手里的早餐,还笑着打趣:“这对学霸情侣又一起去图书馆啊?”
      周筱的耳尖瞬间红了,许祈逸却坦然地握住她的手,把她的手揣进自己的口袋里暖着:“别理他们,我们快进去,不然靠窗的位置该被占了。”
      图书馆三楼的社科区向来安静,靠窗的位置能看到整片未名湖的雪景。许祈逸帮周筱把背包放在椅子上,又去书架上找她需要的《甲骨文合集》,回来时手里还多了一本泛黄的《商周文字演变史》:“上次李老师推荐的,说里面有‘日’‘月’二字的演变图谱,对你的报告有帮助。”
      周筱接过书,指尖划过封面的烫金书名,忽然想起高三时他也是这样,总在她需要资料时提前备好。她翻开报告,指着其中一页的“星”字拓片:“你看,我昨天对比了不同地域出土的‘星’字,发现殷墟出土的是三个‘日’,而岐山出土的是两个‘日’,李老师说这可能和古人对星象的认知有关。”
      许祈逸凑过来看,两人的肩膀轻轻靠在一起。他拿出铅笔,在报告空白处画了一个简易的星象图:“会不会是因为岐山地区能看到的星星更少?就像我们上次在古籍展看到的,不同地域的甲骨文写法会有差异。”
      “有可能。”周筱把他画的星象图描在报告上,“等会儿我们再查一下岐山地区的商周地理资料,说不定能找到证据。”
      两人一边讨论一边整理资料,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周筱写报告时喜欢咬笔杆,许祈逸就把自己的钢笔递给她:“用这个,比铅笔好写,你上次说钢笔写出来的字更有质感。”
      她接过钢笔,笔尖在纸上划过,写出的“星”字格外工整。许祈逸看着她认真的侧脸,忍不住拿出相机,悄悄按下快门——照片里的周筱低着头,阳光落在她的发梢,手里握着钢笔,嘴角还带着思考的笑意。
      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食堂的饭香顺着窗户飘进来。许祈逸合上资料:“先去吃饭,你早上只吃了一个糖心蛋,该饿了。”他帮她把资料收进背包,又把暖手宝从口袋里拿出来,“先暖暖手,食堂在一楼,外面雪还没停。”
      两人走在图书馆的走廊里,遇到了中文系的王教授。王教授看到他们手里的甲骨文资料,笑着说:“你们也在研究甲骨文啊?下周学校有个甲骨文研讨会,邀请了北大的张教授,你们可以去听听,对你们的报告有帮助。”
      “真的吗?”周筱立刻停下脚步,“我们可以去听吗?”
      “当然可以,”王教授递给她一张邀请函,“到时候提前半小时去,张教授很喜欢和学生交流,你们有问题可以直接问他。”
      许祈逸接过邀请函,小心地放进背包里:“谢谢王教授,我们一定去。”
      从图书馆出来,雪还在下,比早上更大了些。许祈逸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帮周筱围上,又把她的帽子拉起来:“别冻着耳朵,你上次说耳朵冻了会疼。”
      两人往食堂走,路上遇到卖烤红薯的小摊。许祈逸跑过去买了两个,用纸巾包好递给她一个:“热乎的,你上次说冬天就想吃烤红薯。”
      周筱接过烤红薯,暖意在手心蔓延。她咬了一口,甜糯的口感在嘴里散开:“比高三时学校门口卖的还好吃,你记得吗?高三冬天,你每天都帮我买一个烤红薯,放在羽绒服里暖着。”
      “当然记得,”许祈逸笑着说,“那时候你总说烤红薯能暖手又能填肚子,比保温杯还好用。”
      到了食堂,许祈逸去排队买饭,周筱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她看着窗外的雪景,想起高三时的冬天,两人也是这样,在食堂一起吃饭,一起讨论题目。不一会儿,许祈逸就端着餐盘过来了——里面有周筱喜欢的糖醋排骨、番茄炒蛋,还有一碗玉米排骨汤。
      “快吃,”他把排骨夹给她,“你上次说食堂的糖醋排骨比家里做的还好吃,今天特意多买了几块。”
      周筱咬着排骨,心里暖暖的。她想起昨天妈妈打电话说,许祈逸上周特意去家里问她喜欢吃什么,还说要帮她准备早餐。她抬头看向许祈逸,发现他正看着自己,眼神里满是温柔。
      吃完午饭,雪终于停了。许祈逸拿起相机:“走,去未名湖拍照,现在雪刚停,湖面还没结冰,拍出来肯定好看。”
      未名湖的雪景果然没让人失望。湖面倒映着岸边的雪树,远处的教学楼被雪覆盖,像一幅水墨画。许祈逸帮周筱调整好围巾,又把她的头发别到耳后:“站在湖边的柳树下,那里的雪最厚,拍出来有层次感。”
      周筱站在柳树下,手里拿着甲骨文报告,对着镜头微笑。许祈逸按下快门,又换了几个角度——有她举着报告的样子,有她弯腰捡雪花的样子,还有她对着湖面发呆的样子。每一张照片里,她的笑容都格外灿烂,像冬日里的小太阳。
      “你看这张,”许祈逸把相机递给她,“雪花落在你的头发上,像戴了个小发卡,特别可爱。”
      周筱看着照片,忍不住笑了:“你拍得真好,比上次在小湖边拍的还好看。”
      “是你好看,”许祈逸帮她拂掉头发上的雪花,“我们再去木桥上拍几张,那里能拍到整个湖面。”
      两人走到木桥上,许祈逸让周筱站在桥中间,自己则站在桥边,从侧面拍。湖面的倒影里,两人的身影紧紧靠在一起。周筱忽然想起高三时的暴雨天,两人共撑一把伞,也是这样紧紧靠在一起。她拿出手机,拍下这张倒影,发给妈妈:“妈妈,你看A大的初雪,祈逸帮我拍了很多照片。”
      妈妈很快回复:“真好看,你们注意保暖,别冻着了。”后面还附带了一个爱心表情。
      许祈逸看到她发的消息,笑着说:“等会儿把照片洗出来,寄给阿姨一张,阿姨上次说想看看你在A大的样子。”
      “好啊,”周筱点点头,“我们再拍几张合影,一起寄给妈妈。”
      两人站在木桥上,许祈逸把相机架在旁边的栏杆上,设置好定时。他走到周筱身边,握住她的手,两人一起对着镜头微笑。相机“咔嚓”一声,把这美好的瞬间定格下来——照片里的他们,穿着厚厚的冬装,手牵着手,身后是雪白的未名湖,笑容里满是幸福。
      拍完照,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许祈逸帮周筱把背包背好,又把暖手宝递给她:“该回宿舍了,晚上风大,别冻着。”
      两人往宿舍走,路上的积雪被路灯照得亮晶晶的。周筱忽然想起什么,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上次在古籍展看到的甲骨文书签,上面刻的是‘山’字,你说过喜欢‘山’字的沉稳。”
      许祈逸接过盒子,打开一看,书签是木质的,上面刻着古朴的“山”字,还系着一根红绳。他把书签放进钱包里:“谢谢,我会一直带着,就像你上次给我的‘水’字书签一样。”
      走到女生宿舍楼下,周筱停下脚步:“今天真开心,不仅整理好了报告,还知道了研讨会的事,谢谢你陪我。”
      “不用谢,”许祈逸摸了摸她的头,“明天我们再去图书馆查资料,争取把报告完善好,下周去问张教授。”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照片,“这个给你,中午在图书馆拍的,你当时在写报告,特别认真。”
      周筱接过照片,照片里的自己低着头,手里握着钢笔,阳光落在书页上。她把照片放进钱包里,踮起脚尖,在许祈逸的脸颊上轻轻吻了一下:“明天见。”
      “明天见。”许祈逸看着她跑进宿舍楼,直到她的窗户亮起灯光,才转身离开。
      回到宿舍,周筱把今天拍的照片整理好,又把研讨会的邀请函夹在报告里。她打开电脑,开始修改报告,想起许祈逸今天画的星象图,忍不住笑了——原来从高三到A大,他一直都在她身边,陪她追逐喜欢的事物,陪她度过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晚上,许祈逸发来消息:“明天早上我去食堂买糖心蛋,七点在图书馆门口等你,记得多穿点,早上会冷。”后面还附带了一张未名湖的雪景照——照片里的湖面泛着微光,岸边的柳树挂满了雪,像极了他们今天一起看到的风景。
      周筱回复:“好,明天见,晚安。”她把手机放在床头,看着窗外的雪景,心里满是期待——期待明天的图书馆时光,期待下周的研讨会,更期待和许祈逸一起,在A大的日子里,写下更多关于甲骨文、关于彼此的美好故事。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A大初雪共书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