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研讨会解惑获赞 ...

  •   十一月的A大被初冬的暖阳裹得柔软,图书馆前的香樟树还留着几分秋意,金黄的叶子落在石板路上,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声响。周筱站在图书馆门口,手里紧紧攥着那份修改了三遍的甲骨文研究报告,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今天是北大张教授来校开研讨会的日子,也是她第一次在学术场合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别紧张。”许祈逸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提着两个保温杯,深灰色的毛衣外面套了件卡其色风衣,显得格外清爽。他把其中一个印着“中文系”字样的保温杯递过来,“刚泡的蜂蜜水,你上次说紧张的时候喝这个能稳心神。”
      周筱接过保温杯,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她低头看着杯身上印的甲骨文“文”字,忍不住笑了:“你连杯子都选了带甲骨文的,也太用心了。”
      “当然要用心,”许祈逸帮她把被风吹乱的头发别到耳后,“我家筱筱今天要做学术分享,必须方方面面都准备好。”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这是我昨天整理的张教授研究成果摘要,里面有几个他常提的观点,你等会儿分享时可以参考一下。”
      周筱翻开笔记本,里面的字迹工整清晰,重点内容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了标记。她想起高三时,许祈逸也是这样,总在她需要的时候提前备好一切。“有你在,我好像没那么紧张了。”她抬头看向许祈逸,眼底满是依赖。
      “本来就不用紧张,”许祈逸揉了揉她的头发,“你的报告我看过,逻辑清晰,论据也充分,张教授肯定会喜欢的。我们现在去研讨会现场,提前占个靠前的位置,方便等会儿提问。”
      两人并肩往文科楼走,路上遇到不少抱着书本去上课的学生,看到他们手里的研究报告,都笑着打招呼:“周筱,许祈逸,你们也是去听甲骨文研讨会的吧?听说北大的张教授特别厉害,你们可要好好请教请教。”
      周筱笑着点头回应,脚步却不自觉加快了些。许祈逸察觉到她的紧张,悄悄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让她渐渐平静下来。文科楼三楼的会议室已经来了不少人,前排的位置基本都坐满了,只有靠窗的两个空位还空着。
      “还好赶上了。”许祈逸拉着周筱快步走过去,帮她把背包放在椅子上,又把暖手宝从口袋里拿出来,“先暖暖手,会议室空调有点凉。”
      周筱握着暖手宝,视线落在前方的讲台——上面摆放着张教授的著作,还有一叠甲骨文拓片复印件。她翻开自己的报告,最后一次确认内容:从不同地域甲骨文“星”字的差异,到古人对星象认知的演变,再到与商周地理环境的关联,每一部分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别再看了,”许祈逸把蜂蜜水递到她嘴边,“喝一口,放松点。你看,王教授也来了,他肯定会帮你的。”
      周筱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王教授正朝他们挥手。她喝了口蜂蜜水,甜润的口感在喉咙里散开,紧张的情绪果然缓解了不少。没过多久,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走了进来,正是北大的张教授。
      研讨会正式开始,张教授先是分享了自己对甲骨文“日”“月”二字演变的研究成果,还展示了几幅罕见的殷墟甲骨拓片。周筱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轻轻碰一下许祈逸的胳膊,两人用眼神交流彼此的想法。
      “接下来是学生分享环节,有没有同学愿意上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张教授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周筱身上,“我听说中文系有位同学做了不同地域甲骨文‘星’字的研究,要不要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周筱的心跳瞬间加快,许祈逸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去吧,我相信你。”他帮她把报告整理好,递到她手里,“别慌,按照我们昨天练习的来,有问题我会在下面给你提示。”
      周筱深吸一口气,拿着报告走上讲台。她站在话筒前,看着台下的听众,忽然看到许祈逸鼓励的眼神,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消失了。“大家好,我是中文系的周筱,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不同地域出土甲骨文‘星’字的差异研究。”
      她打开PPT,上面展示着殷墟和岐山出土的“星”字拓片对比图:“大家可以看到,殷墟出土的‘星’字由三个‘日’组成,而岐山出土的‘星’字只有两个‘日’。经过对比研究,我发现这种差异可能与两地的地理环境和星象观测有关。”
      周筱一边讲解,一边展示自己整理的商周时期殷墟与岐山的地理资料:“殷墟位于华北平原,视野开阔,能观测到的星象更多;而岐山地处黄土高原,周围山脉较多,观测到的星象相对较少,所以古人在造字时用不同数量的‘日’来表示‘星’字。”
      台下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在认真听她分享。张教授时不时点头,还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许祈逸坐在台下,手里拿着相机,悄悄拍下她站在讲台上的样子——照片里的周筱眼神坚定,嘴角带着自信的笑意,阳光透过窗户落在她身上,像镀了一层金边。
      “以上就是我的研究成果,谢谢大家。”周筱鞠躬下台,刚走到座位旁,许祈逸就递过来一杯温水:“讲得太好了,我就知道你可以。”
      “真的吗?”周筱还有点不敢相信,“我刚才好像有点紧张,语速是不是太快了?”
      “一点都不快,”许祈逸帮她擦了擦额头的薄汗,“逻辑特别清晰,张教授刚才一直在点头,肯定很认可你的研究。”
      果然,张教授接下来的点评里特意提到了周筱的分享:“周筱同学的研究很有新意,从地域差异入手分析甲骨文的演变,角度独特,论据也很充分。尤其是将甲骨文与地理环境结合,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周筱的耳尖瞬间红了,心里却满是欢喜。研讨会休息时,张教授特意走到他们身边:“周筱同学,你的研究报告能给我看看吗?我觉得里面有几个观点很有价值,想和你深入探讨一下。”
      “当然可以!”周筱立刻把报告递过去,“张教授,我还有几个问题想请教您,关于‘星’字在金文时期的演变,我查了很多资料还是不太明白。”
      “这个问题很好,”张教授接过报告,认真翻看起来,“‘星’字在金文时期确实有很大变化,从原来的多个‘日’字叠加,慢慢演变成带有‘生’字偏旁的结构……”他耐心地讲解着,还在报告上画了演变示意图。
      许祈逸站在旁边,认真听着他们的对话,时不时补充自己的看法。张教授看着他们,笑着说:“你们两个很有学术潜力,以后可以多合作研究,说不定能在甲骨文领域做出一番成绩。”
      研讨会结束后,王教授也走了过来:“周筱,许祈逸,你们今天表现得很好,张教授刚才还跟我说,想邀请你们参加明年的全国甲骨文学术论坛呢。”
      “真的吗?”周筱惊喜地睁大眼睛,“我们也能去参加全国论坛?”
      “当然可以,”王教授拍了拍她的肩膀,“你们的研究很有价值,值得在更大的平台上分享。回去后再把报告完善一下,我帮你们推荐给张教授。”
      离开文科楼时,夕阳已经西下,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周筱手里拿着张教授签名的报告,心里满是激动:“没想到今天能得到张教授的认可,还能参加全国论坛,太不可思议了。”
      “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许祈逸帮她把报告放进背包,“你为了这份报告,熬夜查了那么多资料,修改了一遍又一遍,现在终于有了回报。”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给你的奖励,上次在古籍店看到的甲骨文印章,上面刻的是‘星’字。”
      周筱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青田石印章,上面刻着古朴的“星”字,旁边还有细小的星象纹路。“太好看了,”她把印章握在手里,“我以后要把它盖在我的每一份研究报告上。”
      “那我可要好好保管,”许祈逸笑着说,“等你以后成为甲骨文专家,这枚印章说不定会成为文物呢。”
      两人往食堂走,路上的落叶被夕阳照得金灿灿的。周筱忽然想起高三时的梦想,那时候她就想和许祈逸一起考上A大,一起研究喜欢的甲骨文。如今,梦想不仅实现了,还朝着更远的方向发展。
      “对了,”周筱停下脚步,看着许祈逸,“明年全国论坛在北大举办,我们可以顺便去看看北大的图书馆,听说那里有很多珍贵的甲骨文拓片。”
      “好啊,”许祈逸握住她的手,“到时候我们提前规划好路线,不仅要去图书馆,还要去北大的未名湖,听说冬天的未名湖特别美,我们可以在那里拍照留念。”
      到了食堂,许祈逸去排队买饭,周筱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她看着窗外的夕阳,想起今天研讨会的点点滴滴,想起许祈逸一直以来的陪伴,心里满是幸福。不一会儿,许祈逸就端着餐盘过来了——里面有她喜欢的糖醋排骨、番茄炒蛋,还有一碗玉米排骨汤。
      “快吃,”他把排骨夹给她,“今天消耗了不少体力,多吃点补充能量。对了,明天我们去图书馆把报告完善一下,按照张教授和王教授的建议修改,争取早点定稿。”
      周筱点点头,咬着排骨,觉得今天的糖醋排骨比平时更好吃。她抬头看向许祈逸,发现他正看着自己,眼神里满是温柔。她忽然觉得,最美好的青春,就是和喜欢的人一起,追逐共同的梦想,在彼此的陪伴下,成为更好的自己。
      吃完晚饭,两人一起往宿舍走。路上,许祈逸拿出相机,给她拍了几张夕阳下的照片——照片里的周筱站在落叶堆里,手里拿着甲骨文印章,笑容灿烂,像初冬里的小太阳。
      走到女生宿舍楼下,周筱停下脚步:“今天真的很开心,谢谢你一直陪着我,鼓励我。”
      “不用谢,”许祈逸摸了摸她的头,“能陪你一起追逐梦想,我也很开心。明天早上我去食堂买你喜欢的糖心蛋,七点在图书馆门口等你,记得多穿点,早上会冷。”
      周筱点点头,踮起脚尖,在许祈逸的脸颊上轻轻吻了一下:“明天见。”
      “明天见。”许祈逸看着她跑进宿舍楼,直到她的窗户亮起灯光,才转身离开。
      回到宿舍,周筱把今天的报告和印章小心地放进抽屉里,又打开电脑,开始按照张教授和王教授的建议修改报告。她想起今天张教授说的话,想起明年的全国论坛,心里满是期待。她知道,在追逐甲骨文梦想的路上,有许祈逸的陪伴,她会走得更远,更坚定。
      晚上,许祈逸发来消息:“报告修改别太累了,早点休息。我把张教授的研究成果电子版发给你了,存在百度云里,你明天可以参考一下。晚安,我的学术小达人。”后面还附带了一张今天在研讨会上拍的照片——照片里的周筱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报告,眼神坚定,笑容自信。
      周筱回复:“知道啦,你也早点休息。晚安,我的专属支持者。”她把手机放在床头,看着窗外的星空,心里满是温暖。她想起报告里的“星”字,想起许祈逸送的印章,忽然觉得,那些跨越千年的甲骨文,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还记录着她和许祈逸的青春与梦想。而这份梦想,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永远闪耀,永远温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