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有多少真相会被掩盖 ...

  •   最初看红楼梦的时候,我对王熙凤的恶感可能仅次于王夫人,而不喜欢她的原因一是觉得黛玉不喜欢的一定不是好人,二是因为大家都说她不好——年少时的爱憎就是这么直接和无厘头!
      不过就算没有这两条,一样还是不会喜欢王熙凤,因为她的“恶”有目共睹,她的罪状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泼醋打平儿、借刀杀尤二,桩桩件件,都说明了她的争强好胜、心狠手辣,加上疑似的“养小叔子”和“拆散宝黛”的罪名,想不厌弃她都难!
      对她的印象有所改观是工作以后,看到她在东府里打理秦可卿丧事那一节(第十四回),忽然觉得她能在贾母面前得宠、家下众人中称雄绝不是靠阿谀奉承、投机取巧那么简单,细读那一回前后的文字,会发现她思虑之周、对策之实、整饬之明简直可以作为管理学上的范例(后来听说真的有这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搜来看看)!如果说林黛玉初进荣国府那一章重点体现了王熙凤的“朱唇未启笑先闻”,那么这一章才是她“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最好佐证,一个年轻的少妇在一干“老油条”似的仆妇面前干脆利落地发号施令,对种种弊端全都做到防患于未然,那个场景足以与指点江山、沙场点兵相媲美,而且此时的精明非关善恶,只是充分说明了这个从末世来的“凡鸟”(凤字的繁体)是如何的不凡,孤立来看,这样的她只会令人心生赞叹!
      有了这个认识上的转机,我便试图在她身上读出更多的内容:一种怪癖吧,我总相信那些把头昂得很高的人在很多时候只是不想被人看到他们的虚弱,那么神采飞扬到嚣张跋扈的王熙凤又掩盖了些什么呢?一页一页地认真地读过去,我不确知自己是不是读出了新的王熙凤,只是确信曾有一些时候她真的是被误读:
      在相当的时间里,焦大所骂的那句“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被我对应在王熙凤和贾蓉身上,直到写人物谱的时候才发觉贾蓉是她的侄子辈儿(其实书里贾蓉找凤姐借炕屏时凤姐就告诉刘姥姥“这是我侄儿”,只是这一句没记住,倒是记住了两人间有些暧昧的言行举止……),曾以为是铁案如山,却发现是千古奇冤,我上了百度去找高人指点这句话到底指谁,结果看到和我一样乱点鸳鸯谱的人不少,还有说凤姐和宝玉的——拜托,他们是叔嫂不假,但是就算有阴阳眼也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前世今生的瓜葛吧?有说可卿和宝玉——难道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被焦大看见了?还有说可卿和贾蔷的——秦可卿不容易,一面和公公有染、一面和小叔子走私……不说可卿如何,那贾珍是个能容卧榻之侧他人酣睡的?我的悟性考证不出这句话到底骂谁,但我想熙凤被冤枉基本可以判定,除了辈分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既然焦大能够骂出来,说明“养”这件事在两府中早有传言:焦大不是中情局,不可能掌握独家新闻,应该是他听说了消息;换一个角度,就算焦大在机缘巧合下掌握了这独家,那么他平日里也许会守口如瓶,喝醉时绝对会四处曝料,这样一来,独家也就变成了通稿,不管是哪种可能,这件事都会是个半公开的秘密,如果确是凤姐“不贞”,那么绝对会被人诟病,但在第六十五回中,兴儿在尤二姐面前全方位地诉说了王熙凤的为人,独独没有提到她在这方面的缺失,如果说惧她之威那也说不通,试想连“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这样的话都说了,还怕再多这一条吗?而且那么多人恨王熙凤,她若真有这个错处还不马上被抓出来、她还能在贾府待下去吗?所以,王熙凤的骂名可以是很多,关于这一条却要重新讨论;
      至于认定王熙凤拆散了宝玉和黛玉的,所依据最多的无非是她设计的掉包计(关于这一计,在侃宝钗的时候我会细说),李代桃僵,导致林潇湘断魂、薛蘅芜蒙羞,但是各位老大,这第九十七回是高鄂写的、这主意也是高鄂出的,与王熙凤有什么关系?从曹公的行文中,我们找不到凤辣子支持双宝联姻的蛛丝马迹,倒是能看到她赞同宝黛在一起的证据,只以二十五回中的一段为例:凤姐道:“前儿我打发了丫头送了两瓶茶叶去,你往那去了?”林黛玉笑道:“哦,可是倒忘了,多谢多谢。”凤姐儿又道:“你尝了可还好不好?”(下有若干字,是宝玉宝钗说茶的,删掉)……凤姐笑道:“你要爱吃,我那里还有呢。”林黛玉道:“果真的,我就打发丫头取去了。”凤姐道:“不用取去,我打发人送来就是了。我明儿还有一件事求你,一同打发人送来。”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便回过头去了。李宫裁笑向宝钗道:“真真我们二婶子的诙谐是好的。”林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讨人厌恶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凤姐笑道:“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这恐怕比所有的分析都说明问题吧?
      在凤姐所玩弄的种种手段中,固然有许多可憎可恨之处,但是在整治贾瑞一场中,虽然篇目中用的是“毒设相思局”,个人却认为这“毒”字有些“过”,许是曹公从当时的伦理道德出发得出这一结论,也有可能是从凤姐的“狠”引出这个“毒”,不管怎么说,用今天的观点来看,贾瑞之死是咎由自取!或许有人会说王熙凤应该正言厉色断了他的念头,免得他贼心不死纠缠不休,最后送了命——如果这种假设成立的话,王熙凤就不叫凤辣子而叫“凤菩萨”了!而且不去谴责偷盗的人,反而责骂追打的人不该让偷盗之人无路可逃,这样的逻辑不是太荒谬了吗?我们可以猜测一下,如果王熙凤和贾瑞沆瀣一气,结果会如何?人们就不骂她了吗?只怕更凶——那正好坐实了“养小叔子”之名,所以人挨骂,有时不是因为做错了什么,而仅仅因为这个人是别人想骂的那一个,王熙凤即是如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