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红墙内外 第一篇 第二十六章 ...
-
刘辰东和妻子不需要参与救灾的工作,留在家里。看着母亲焦急的样子也曾经通过军用卫星电话联系到过刘惜辰两次,但是她在那儿太忙了。只简单说了几句报了平安就挂掉了,不过这也让家人安慰了许多。
第五天了,新闻中说那边还在不时地发生余震,以及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受灾人数增加到了近十万。在新闻中看到的影像已经够让人震惊了,不知道身临其境的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
这天下午,郑晓心从学校回来,对家人说学校的医院组织医疗队支援灾区。
“妈,我想去参加!”
“不行!”母亲和姥姥几乎同时说出了这两个字。接下来的半天时间,楼上楼下两家里的长辈几乎轮流上阵来劝阻晓心。在长辈的心里,家中的孩子不仅是他们心爱的子女,同时也是家族事业的继承人。所以,是不能有任何闪失的。
郑晓心郁闷了,可是家长那里是不会有任何商量余地的。学校规定的出发时间是明天早上八点,郑晓心咬咬牙,暗中想起了办法……
第二天早上,郑晓心准时出现在了学校的大巴上,同时去的有唐松和钱玉婷,还有一些学校的老师、同学,以及附属医院的一些医生和护士。
家里人还以为晓心上学去了,直到当天下午,母亲的手机接到了晓心的电话。他们已经到了距西关最近的一个城市,晓心是在飞机落地后给母亲打的电话。虽然那里也发生了地震,但是不在震中,损失不严重,所以电话也可以用。他们接下来还要乘坐汽车到达西关的地震灾区。
刘惜玉差点崩溃了,姐姐已经够让她担心了,这时候女儿又偷偷跑去了……
郑晓心他们在西关附近的城市休息了一晚并补充了一些生活用品。郑晓心没自己出过远门儿,来的时候又是偷跑出来的,所以也没准备太多东西。不过她准备了最要紧的一样,就是“钱。”现在她把能想到的,可能会用的东西拉了一个大单子,一会儿的功夫就都准备齐了。夜里,她又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她跟母亲道歉,说自己不是故意让他们生气,只是想跟着大家出来看看……。
刘惜玉知道,这个时候说别的已经没用了。只好叮嘱晓心要注意安全,保重身体……
第二天一早,郑晓心他们乘坐的汽车出发了。
一路上,坍塌的房屋,损坏的建筑,让人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越接近西关,道路越不好走,而且余震不断。原本就狭窄的山路,被震下来的碎石拦腰堵住,大家只好下车清理路面,搬走能弄动的石块,让汽车勉强通过。偶尔能碰到运送物资的救援车辆,向他们打听一下情况…… 就这样,几十公里的距离,走了将近一整天的时间。
下午六点多的时候他们总算到达了指定的地点,那里的情景更让人触目惊心。
以前只在大片儿里见到的场景,如今就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眼前。郑晓心到现在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废墟”。
聚集点选在一处平坦的地方,这里原来是当地的一个广场。那里已经有军队和先期到达的救援人员搭起的帐篷。
大家收拾好东西,准备好设备就开始做自己的工作了。
以前从这里救援出的伤员都要送到离此三公里的一个医疗点,现在他们来了,伤员就可以马上得到救治了。大家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
废墟里不断地有被救出的人员,他们这个聚集点的伤员越来越多了。大家分成几个班,这样可以轮流倒班休息。不过,有时候一起来送来好几个伤员,就谁也不能休息了……
已经是地震后的第八天了,还在陆续有伤员送来。但是有些伤员送来时就已经奄奄一息了。他们被埋得太久了。虽然现在已经过了夏季,但当地的气温依然很高,没水,没食物…… 就是一个健康人也很难维持太久,何况是身体受重创的伤员。他们的身体被埋在废墟下,伤口的感染不能及时治疗,随时可以让人丧命。
郑晓心从小到大从没像这样忙碌过,身体的疲劳还可以忍受,可是心理上的压抑是最让人难以承受的。
她曾跟随救援队,一起抢救一个被卡在预制板下面的少年。那个孩子是第六天时被发现的,他的下半身被压得死死的,一只胳膊也捌在下面。只有上身可以稍稍转动,伤口流出的血液与周围的灰土凝结在一起。当人们找到他时,已经只剩下一口气,要不是有生命探测仪估计也不会有人再去挖他了。晓心立刻给他输液,吸氧,用纱布沾着水给他湿润嘴唇。那个孩子用干涩的眼睛望着晓心。她从未见过那种眼神,她看不懂那种神情,是求生存?还是求解脱?
废墟、伤员、发黑发臭的伤口、开始变质的尸体……这些是这么多天来他们见到最多的东西。
晓心从小就在医院里逛荡,一般生死离别的场面并不能让她动容。在医院实习时,许多比她大好几岁的同学面对死者都不能抑制自己的情绪,而她都可以坦然地面对 。
但是今天,在这里…… 也许是太年轻的缘故,她终于无法再控制自己。
她拼命的工作,不让自己停下来。不让自己有时间想那些曾经见到过的让人崩溃的场面。
晓心有写博客的习惯,但是这里已经没有网络信号了。所以偶尔没有伤员的时候,晓心会在自己的电脑或手机上记下当天的日记,有时也会随手拍下几张照片。
在第七天的时候,当地部分恢复了供电和手机信号。她试着给母亲打了个电话。
当电话接通的一刹那,她也不知道为了什么,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不知道是因为想念母亲还是因为后悔来了这里。
家里人知道了晓心平安的消息,都很欣慰。尽管姥姥还在埋怨她偷着离家叫人担忧,可是现在已经这样了,只能盼着她平安的回来。
每天仍旧有救援人员,带着搜救设备在废墟上搜寻着,希望能找出还有生命迹象的生还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生命迹象的地方渐渐地减少了,直至彻底消失……
空气中弥漫着越来越难闻的气味。他们都不愿意去想像废墟下面都埋着什么……
负责防疫的部门开始给震区消毒了……
他们的医疗队在这个地方一共呆了二十天。这期间多次发生余震,让人一直心有余悸,好在他们所在的地点已经没有高大建筑了。直到救援出来的伤员全部运走,他们也同步离开……
撤走之前她曾问过一名救援队员,他们一共救出多少人。他说大概一千四五百,其中有四百多人是重伤,还有不少救出来后又去世了……
自从晓心可以跟家里通电话以来,刘惜玉的心里放松了不少,可以常知道女儿的状态,这至少让她清楚女儿是平安的。只是一连好几天了,都没有姐姐的消息。刘惜辰已经走了十天了。这期间她一共跟家人通过四次电话。
这天早上起床后,刘惜玉就一直不太舒服,原本以为是这几天总是担心没休息好的原故,可是到了下午的时候竟然头晕的厉害,天旋地转的。
刘惜玉的样子可把家里人都吓坏了。在郑昱昌的印象中妻子身体一直很好,而且平时注意保养,很少有生病的时候。这种症状一直到了晚上才稍稍缓解了一点。
而随着刘惜玉的好转,刘老太太却更担心起惜辰来。
刘惜辰带领的医疗队,分成几个小组,他们中有不少人多次参加了抢险救灾,经验丰富。
她这几天几乎没怎么合眼,身上的旧伤有些隐隐作痛……
由于地处山区,而且余震不断,不远处原本是一整块的岩石开始出现了巨大的裂缝。为了保障安全,他们不得不临时改变驻扎地点。就在医疗队刚刚准备转移的时候,救援队又送来了一个腿部受严重挤压的伤员,左边一条腿已经出现严重的气性坏疽。伤者已经昏迷,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刻截肢,以保障生命安全。
刘惜辰决定先给伤员做手术,这样不仅可以争取时间而且术后让伤者可以直接转移出震区进一步治疗。用作手术室的帐篷刚拆完了一半儿,伤员临时先在外面的担架上。就在刘惜辰给伤员检查伤口的时候,余震又一次出现了。不远处那块裂开的岩石碎成了几块,掉落下来,朝不同的方向弹了出去。一块西瓜大小的石块儿一路弹跳着朝着伤员的方向滚来,正蹲在地上检查伤员的刘惜辰被剧烈的余震震得摔倒在地上,远处的一个小战士对她喊了一声“刘院长!”她才发现了滚过来的石块儿。她没来得及多想,急忙往伤员身上一挡,石块儿一下子重重地砸在了她的头上……
两天后,在荣城军区医院的病房里,刘惜辰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身上的监控设备显示着她的生命体征。头部左侧的伤口在慢慢愈合,但是自从那天受伤后,她就一直没有睁开过眼睛。在会议室里,刚刚参加完会诊的全国一流的脑外和神经外科专家聚在一起,讨论着治疗方案。
因为在受伤时医疗条件有限,只做了简单的处理。原以为她至少能醒过来,可是队员们没有想到,她会一直昏迷。刘惜辰的头部受重创,外面的伤口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造成了颅骨骨折,最严重的是剧烈的撞击使颅内出血,造成昏迷。而且是否有神经方面的损伤还不清楚。
刘惜辰是在这天中午被军用直升机送回来的,早已等候在院里的专家立刻做了会诊,情况不容乐观。
一部分专家主张手术,清出淤血才能更好地检查脑部损伤的程度,从而进一步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而另一部分专家主张保守治疗,怕手术造成更严重的颅脑损伤。双方各执一词,都有自己的依据,这可让张志杰头大如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