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桂枝香(2) ...
-
附上厚厚的锦帘的窗内突然又钻进一丝冷风,颜真哆嗦了一下。她躺在黑暗中,聆听着身下传来的车轴与路面碰撞的声音。她明明已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可还觉得很冷。与此同时,回忆又出现在她的脑海中。
尽管心中仍然抱有一丝希望,听到皇后几近平淡无奇的语调直接说出目的,颜真的心咯噔一下,手中的青枣咕噜一声掉到地上。她赶紧低头寻找,试图掩饰自己脸上的不悦。
“陛下与我都认为你谦逊谨慎,聪明懂事。而嫁给刘氏或者齐地四门任何一门是什么意义你应该很清楚。”皇后在仪兰的帮助下坐起,身体倾向颜真的方向,缓缓说道。那感觉,颜真觉得就像一条蛇在自己面前吐着黏糊糊的蛇信子。
“朔侯刘参是当今天下仅存的依靠功名得万户的列侯,而这位将要婚娶的刘长公子是朔侯唯一的嫡子,你贵为公主,嫁给可以继承爵位的万户侯之子,于礼于利,对你都有绝大好处。”
颜真低头一言不发。如果在她确定表哥对自己有爱慕之情前,无论父皇母后提出让她嫁给谁,哪怕嫁给蛮夷她都能欣然接受。可现在她已经与表哥两情相悦,无论对她自己的伤害还是对表哥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再者,能嫁给万户侯,如此妙事,皇后怎么可能简单送给自己?这只能表示此事艰辛异常而难有好结果。
不过——颜真突然想到什么,立刻从僵硬变得微微激动——如果表哥真心爱慕我,以他的骄傲、固执,一定不会轻易允许父皇让我嫁给他人的!对,表哥一定能帮我的。他会一意孤行般地找父皇,将他对我的爱慕一一说出,并请求与我成婚——
“贺儿对你并无意思,”皇后似乎看出颜真的心思,而又故意想将颜真仅存的一丝妄想用冷冰冰的话打碎。
颜真不信,但她什么都没说,只用坚定不移的目光看着皇后。
皇后看着颜真的模样,叹了口气,语气竟然变得柔软起来:“阿真,你不能与贺儿成婚,无论是你还是阿元还是阿景,都不能与贺儿成婚。聪明如你,应该明白什么道理。”
“我觉得我与表哥能在一起生活地很开心,”颜真听完皇后的话,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表哥……表哥他……他……”还没说完,她眼眶便溢满泪珠,但颜真并不仅仅因为表哥的事情而觉得伤心。
皇后用同情可怜的眼神看着颜真,柔声道:“我原本想等陛下将旨意下达时再向你解释,可事到如今,我就早早告诉你,贺儿看上了楚王的长女宸君,我正准备明日请示陛下的。”
那一刻,颜真原以为自己会痛苦,会感到撕心裂肺的心酸。可是这些都没有发生,她只感觉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眩晕。她朝左侧倒去,手立刻撑住,那眩晕的感觉让她全身像是被抽去了骨头。侍婢琴音立刻将她扶住。她强撑着,不停摇头,试图恢复些理智,但这并没用,她眼前一黑,接着便不省人事。
等颜真从马车的颠簸中清醒,才发现自己已经不在皇宫,而是坐上了通往晋城的马车。除了傅母与尹芝外,骑奴、士兵全是皇帝派遣,只听皇帝命令的。
她醒了后,陶青立刻递上一封帛书,说是陛下命令陶青,等公主醒来后立刻交给她看,决不可给第三个人知道。这封帛书并没有经过皇后那里,而是由皇帝身边侍中直接下达,极为保密。无论颜真还是陶青,见到这封帛书的到来,就知道事情远远没有勾引朔侯世子这般简单。
颜真看完帛书后立即将其烧毁,陶青好心询问怎么回事,只见颜真紧咬嘴唇,脸色苍白,一个字也不愿意透露。
直至此刻,颜真躺在黑暗中,试图分析她如此顺从地接受父皇给她的所有任务的缘故。“要汝如此,我心戚戚。”这是皇帝在帛书中所写的最后一行字。如果在颜真醒来的那一刻她还想反抗的话,那看完这句话,她就彻底地顺从了皇帝的意思,哪怕那只是一句话,不需要任何代价,谁都能随便写的一句话。
颜真脑中全是宣成侯,她听到他想要与其他女子成婚便急火攻心晕倒在华阳殿内。至此,她的心理防线几近崩溃,皇帝的那封帛书是咬噬她心理堤坝的最后一窝蚂蚁。
她一直天真地以为表哥是爱慕她的。颜真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喜欢过任何男孩,高傲如宣成侯,颜真的内心也无比骄傲。当颜真确定自己爱慕宣成侯的那一刻起,她就意识到自己不得不低下头,卑躬屈膝地与他在一起,因为表哥比她更为高傲。最后,颜真选择放低自己的骄傲,这意味着她几乎抛弃了自己的自尊。而一旦宣成侯爱上其他姑娘,颜真的付出便付诸东流,屈辱如同潮水涌上她的心头。
有那么一刻,颜真的理智小声告诉她,其实这一切,可能自始至终都是她自己的一厢情愿。宣成侯从来没有从语言上、书面上、肢体上表达过自己对颜真的情感,她仅仅从一个眼神,而且是猜测的眼神并不能看出任何端倪。一年前,诸侯来朝,颜真曾见过颜宸君,这位翁主连颜真都暗暗佩服直呼奇女子,如果表哥与这样的姑娘在一起并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不适。但颜真的虚荣很快将这一小簇理智甩出思考。
“公主可曾明白为何皇帝陛下选择您去?”黑暗中,陶青突然打破颜真的胡思乱想,小声而严肃地问道。
“再清楚不过。”颜真几乎冷笑着回答。齐地四门虽然算不得重量级皇亲国戚或者朝廷重臣,但若能有皇室的女孩能嫁入这四门就意味着颜氏王朝已经彻底与中原文化结合。齐地四门如今虽然衰败,无能之人辈出,但经过几百年乱世,已经成了中原文化的一个象征,无可撼动。加上这四门皆有侯爵,能将公主或翁主嫁入更是美哉,一百多年来颜氏先辈前仆后继,却没有一位公主成功嫁入。
一般来说,齐地四门的爵位继承者在刚出生之时便会与其他大家族定下姻亲,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在继承者无法继续成婚而又没有另外合适的正妻人选,其他家族或者皇室才能有机会碰运气。这次恰好谢二公子与家奴私奔,皇帝找到了机会。
颜真有六位姐妹,她排行第三,她的长姐梁夏公主是庶出,二姐成夷公主、四妹留公主以及她是嫡出之外,其他全是庶子。以刘氏家族的地位,皇帝也只可能在自己嫡出的女儿中挑选,不然对方肯定连看都不看一眼。
成夷公主早已嫁作他人妇,肯定不行。而虽然颜真与四妹留公主皆以及笄可以婚嫁,但皇帝最后还是选择了颜真。至于原因,颜真一想起就觉得胸口闷得慌。
颜真从小便不得皇帝皇后喜欢。五年前太后还在世时对颜真的厌恶之情更是不言而喻。
颜真曾听到些风言风语,但都是些零散的消息,说她刚出生时皇帝做梦梦见一个仙女告诉他颜真是个不详。颜真出生那年又黄河改道,那一带引发水灾接连饥饿,死了无数百姓。所以帝后越看颜真越不顺眼,无论颜真多么努力讨他们欢心。
似乎这就能解释清楚为何皇后尽量减少她与人见面。
皇帝视自己其他两个嫡女如掌上明珠,勾引刘长公子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绝对不会让她们做,所以重担便落到颜真头上。而且,从帛书内容来看,皇帝允诺她成则垂照青史,败则骨化形销。而如此放心一个自己不喜之人去执行如此任务,因为皇帝很清楚颜真脆弱之处在哪里,只要一提,颜真便会为他抛头颅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一招确实灵验,颜真虽然知道父皇捏准了她的死穴,但还是一声不响地接受这一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