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2、171 ...

  •   三千两金

      潇池低头混入人群,匆匆出了城门。日头看看偏西,路人形色匆匆,行船的、走旱道的,抬头一看,城外一片烟水色。

      三山门在城西南,附近便是西水关,水陆两通,城门兀是恢阔,城外一片山明水秀。

      城下四望,小山玲珑,碧水澄澄。连绵水域芦苇茫茫,莫愁、南湖两块碧翠,夕阳之下浮光跃金。那挨城的小山上楼阁错落,歌楼酒肆镶嵌其中。

      此处原为水路要道,商贾云集,官营的“十六楼”便有五间:鹤鸣、醉仙、轻烟、淡粉、翠柳,再加无数私营,鼎鼎大名的太白楼亦在其中,映山映水,楼阁呼应,灯橙山碧。

      再远处,凤凰三山极目可眺,楼阁佛寺烟霭蒙蒙,江水朦胧可望。

      此时出城的行船悠悠荡荡,或载满货物,或一条空船,城里销尽奇货,银钱压在箱底,荡荡出城。行陆路的却少许多,三三两两,大多轻装简从,行色匆匆,追过潇池向前去了。

      潇池从前看过地图,此处模糊有个印象,大抵所知,也不过其在城西南,乃是水路要道罢了。

      身边虽是热闹,潇池却无暇细赏。遥想估来,自己所住的桃叶渡是在城南,大抵还是离聚宝门近些,却不是此处。四下望望,虽是繁华,却多酒楼,固然山水怡人,却一个人家不见,自己一副样子,如何能进十六楼?

      他不由一声叹息,说不得还是回聚宝门去罢,只得拂袖,漫漫信步而行。

      看看夕阳就要更低,挨近那三山。佛塔琉璃瓦上一片金光,十六楼上升起灯火。楼上隐隐传来丝竹声,潇池抬头望望,仿佛就听见楼上觥筹交错,各样鲥鱼江鲜、熏鹅煮笋,杯盘叠列,潇池一按肚子,一片干瘪,更饿了。腹中虫就要勾上来,立刻将他心肝肠肺都吃尽了,眼下便是鹭栖楼猪头呈上来,潇池也要吃它半扇,再不嫌它肥腻了!

      潇池一面想,更觉委屈。天色更晚,十六楼门口偏生还有些招揽生意的,潇池路过,不慎同他打个照面,那人就觉了潇池风度矜雅、衣着不俗,天黑也瞧不清楚,笑着便要上来搭话,潇池一片慌张,连忙低头躲过,匆匆去了。

      又行远些,晚风轻起,身后檐铃叮当,潇池回望,莫愁一片烟水,夜雾蒙蒙,楼阁隐约。不由人记起,【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潇池一叹,转头再又前行,天色便由昏黄慢慢转至幽紫,再作一片靛青。再远些,十六楼已渐模糊,灯火依稀,如梦如雾。四周愈静,人物愈稀,唯天边银汉,盈盈一练照在身上。

      不远处闻着水声。看不清水流处,是河?是池?只闻水声潺潺,秋虫细细,身边一切响动都清晰起来。夜星下,唯他一人,偶有几声犬吠,轻轻小小,如幻如真,却不见人家。潇池疑心在城里,犬吠隔了城墙传过来。想想又觉可笑,城墙厚三丈,何来犬吠声?

      夜星便亮起来。夜露渐升,周遭逐渐显出轮廓。他此时行在城边的驿道上,挨墙一片矮树,连连绵绵,驿路外则是一练秋河,浩浩汤汤,绕城而西,那是外秦淮水。

      潇池逆了秦淮独向南去。

      周遭再不见了行人。潇池回头又望望,十六楼连光点都不见了。秋空高远,星辰明亮,却仿佛愈远,不可碰触。潇池伸手上去,一无所握,秋气却隔了衣衫透进来,洇在肌肤上、凝在指缝间,湿涔涔,冰凉凉。

      潇池叹一口气,手落下来。三小姐呀,三小姐。何苦如此啊!

      潇池不知望了哪一颗星子。夜星那么远。或许人间珍宝,亦如这星辰,为其珍贵,到底人不能及。便能说、能笑,能看见,可对语,究竟不是人间物,要飞远的。

      所以他会落下来。

      原本……唉、——便如银汉一会啊。潇池笑了。伸手出去,指尖点了最亮的那颗星辰,看它一闪一闪,仿佛有意作弄,避开它指尖。他忽觉了可笑,“噗呵呵”,仰头竟笑起来。笑声惊起水鸟,芦苇中扑棱一响,水面一片涟漪。

      潇池看惊起鹭鸟,更觉可笑,亦忍不得朗声笑起,俯仰开合,脚下都停住了。一滩鹭鸟听了这笑声,一片“呀呀”鸣叫,激水低飞、梳翎振翅。一时间虫鸣声、水鸟声,人笑声激成一片,寂静秋夜竟觉热闹。

      潇池正觉兴致,身后忽然“叮当”一响,耳后“扑簌”一落,一阵细风。他陡然一个激灵,转头后顾,却甚么也没,再左右望望,水鸟仍旧“呀呀”鸣叫,他扭头四望,只觉那“扑簌”细风跟了自己,他鸡皮都激起,眼睛扭向水岸,手指颤颤,小心摸了身后——

      一片滑腻。再一细摸,如丝如缎。潇池两手抓向颈后——原来是自己素发一瀑地落下来。

      甚么?好端端头发怎的散下来?潇池忙摸了头顶,甚么也没了,他这才一激,想起方才那声“叮当”——

      “我的簪子!”

      他忙俯身借了星光水光一寸寸在地上摸索起来。

      几只水鸟仿佛通人意,见他没动静,扇几下翅膀停在树巅,侧眼盯了他。潇池一点点摸索,觉了自己同常愈也差无多,好一阵,道边树下摸着,玉簪却已断作两截。

      潇池顿时没了光彩,两手捧起玉簪。连个簪子也拂人意!他一阵沮丧,捧起断簪向鹭鸟递递,鹭鸟还横眼望两望,而后扇扇翅膀,忒棱棱地飞走了。

      世事何能由己……罢了罢了,断便断罢!他低头对了断簪,一头乌发悬垂,也不是办法,想一想,勉强拿半截玉簪将头发重新束起。谁知头发厚密,却如何簪束不稳。他无奈,只得落下长发,挑几缕鬓发结成一把,勉强束了,用簪簪起。聊胜于无,强似个野人罢。潇池长叹,转头前去。

      夜愈发寂寂了。秋虫也收声,他不敢再惊扰,默默无声,林中却有夜枭,“咯咕咕”吟唱,阴森可怖。潇池浑身鸡皮,想起无数《志异》故事,他再不敢停留,加紧脚步一阵疾行。

      不知多久,他行得细汗淋淋,面前却豁然开朗,密林已过,一片空旷,明月高照一片清辉。潇池心中一叹,这才觉了安稳,转头四望。

      四周一片空旷,秦淮早不见踪影,一条野道落在月下,蜿蜒远方。

      潇池一下懵住——此是何处?!

      这般大路,竟还迷路了么!潇池忙望来路,密密挨挨一片杂木,幽不见底,不知伸向何方,还隐隐传来夜枭声。

      ——他可再不敢进去了!潇池一急,后背一阵燎燥,今早的事一并被燎起,他不敢多想,忙压下去,心中却一片烦苦。

      ——已是如此,而今又如何呢?夜路迷迷……潇池一阵委屈,抬头远望。眼前仅剩了一条野道,若不向前,便只得停在此处,留待天亮了。潇池极目眺望一阵,长叹一声,不由低了头,仍旧向前。

      月已中天,悬在南天。空旷中几颗古松,稀疏空落。月色极明,映出人影,潇池不再害怕。行在古松间,一身零落,素发半散,松间怪石突兀,他攀绕腾挪,上上下下。正行走间,“啪嚓”一声,又是一响,鬓发落下来。潇池回头一看,半截玉簪又在地上。

      他只好俯身拾了,抬手再挽鬓发,却怎么也簪不起,几番缠绕,再一用力,“咯嚓”一声,玉簪断作三截碎在掌心。潇池一下懵住,捧了断簪怔在当场,任一头瀑发垂落,再不动了。

      ……奇怪,荒谬!恁能这样!连支簪子都……潇池狠咬住牙,不令自己哼出来。世间乖谬,自己可笑,连支簪子都全无道理!他几乎将簪子掼在地上。记起昨日至今种种,又想月来经历,心中尽是荒唐委屈!无事而忙,庸人自扰,闹得钱财散尽、身不归家,面目可憎浑似个野人!

      潇池双眸一酸,几乎呜咽出来。……直是个野人。可又怪谁呢?谁教他游荡秦淮?谁教他求访名娼,谁又教他纠缠优、——

      优伶。

      潇池直的一滞,心头锥心地痛,终于咽住了。

      ……先生——先生!潇池如何能……

      常愈那时冷言驱逐,话音犹在耳边,而今句句扎在心上。一切全如先生所言,潇池一句未听,而今……

      他想不下去,停在树下,手扶了松干,身形慢慢矮下去。

      月儿却愈高、愈亮了,将潇池身影映作浓浓一团,对了明月,潇池痴痴愣愣。不知何时,周遭歌声模糊而起,他犹不知觉,又一阵,身边咿咿呜呜,他恍然回神,细察觉,侧耳去听,

      “元和为乜一身来落泊,千辛万苦,朝思暮想……”

      声音却是从他口中出来,还反复哼着。仔细去听,几遍才听清,竟是那首。他恍惚一阵。

      “三千两金费去尽空,今旦流落只苏州……”

      他慢慢起身,低头望了周身,駴駴为野人。他哂笑一阵,拎起腰间那块玉牌,再拿半截断簪,两相撞了,叮当一响,他一笑,按了板,拂袖昂头,向了前方野道阔步而行,口中歌道:

      “三千两金费去一尽空,我今旦流落只苏州……因只上我贪恋伊新鲜,即将只许多钱银尽都花了一尽空……”

      “……记得当初,记得当初时遇亚仙,华容月貌,……惹动割调人,只都是如醉痴……”

      “……我谁想今旦来拆散,钱散银散盘缠空……”

      松间月照,击节鸣佩,潇池落拓而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72章 171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