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金华火腿鲜肉粽 ...

  •   尽管二爸爸并没有怎么样,但是,“仇恨”已经在云华心里埋下了种子,只是啊,还没发芽,就自己个儿掐灭了。
      没有什么事儿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
      林妈很好的拿捏住了云华的胃。
      “别以为阿拉不晓得你想什么呦!”
      端午节将近。
      林妈老家寄来了上好的金华火腿。
      那是她的儿子老早就跑到金华的火腿师傅家预定的,前年隆冬时节腌制的两头乌,经冬历夏,乃是正冬腿。
      林妈很开心,逢人便夸耀她有一个多孝顺的儿子。
      瞧瞧,这猪后腿。
      皮薄骨细,肥瘦相间,拿刀劈开,红肉似火。
      随着火腿一起来的,还有宁波的糯米。
      二妈妈说,这糯米打出的年糕很好吃,她曾经在萧山看到过打年糕的手艺人是如何做的。
      一个人砸糯米团,一个人配合着翻,若是谁快了、谁慢了,真怕会砸到手的。
      印上红印的年糕,热乎乎的,可有嚼劲啦。江南的人去田间劳作,就拿它当做午饭,就着调好的梅干菜。
      赶在端午节之前,林妈和她的一众姐妹团,附加小累赘云华,去了一趟保定白洋淀。
      五点钟,太阳还没上工那。
      林妈就把云华从被窝里拽起来。
      揉着惺忪的睡眼,爬上了林妈雇的骡子车。
      “俺就说不要带小丫头,不要带小丫头,你看她这小身板,能提多少东西安。”
      “阿拉看啊,咋地也就能背个十来斤。”
      林妈姐妹团,从来不背着人说话,故意说给云华听。
      当她们看到云华眼中激起的昂扬斗志时,很默契的相视一笑。
      到了白洋淀,放眼望去,是没有边际的芦苇荡。
      天亮了,日头的光还很微弱。
      远处依稀可见撑船赶鸭子的人,一群群白毛黄嘴的鸭子,掠过湖面,水花四溅。
      林妈姐妹团,自称经验丰富,去搞苇叶了,云华负责在芦苇荡里捡鸭蛋。
      林妈付好了钱,留给云华一个“多捡点,别让我亏了”的眼神。
      不就是捡鸭蛋吗,那还,,,,真不是容易事啊!
      跟捡粪球是不一样的。
      唉!
      同样都是从菊花里拉出来的。
      一个满大街都是,一个藏的严严实实的。
      反正,她遇到的,不是已经孵化了的蛋壳,就是被踩碎的破蛋,蛋黄流出来。
      嗬!像个红色的琥珀,微黄,通透明亮,怪不得说白洋淀的鸭蛋好,果真名不虚传啊。
      也碰见成堆的鸭蛋,手还没摸到呢,不知从哪来了一只壮硕的肥鸭,喯到她的手上。
      还有正在下蛋的。
      云华凑到它的菊花边上,准备迎接初生的美食。
      等了半天,蛋没接住一个,反倒被喷了一脸屎。
      “又是个拉稀的。”
      这不怪鸭子,它们从小生活在茫茫的芦苇荡里。
      平时,打野战也不怕被发现。
      冷不丁,来个人,不仅要看拉屎,还要看生娃。
      鸭子能不紧张吗?
      一紧张,蛋憋回去了,屎没憋住。
      云华蹲在河边,洗了洗脸。
      正打算躺在草堆里补觉的时候。
      手一摸,诶,竟然有个蛋。
      坐起身撩开草丛。
      哈哈,老大一窝的鸭蛋啊。
      她先是看了看四周,确保没有鸭子在附近。
      一脸□□的把鸭蛋捡到自己的篮子里。
      喜获丰收的云华在野地里走,哼着小调,偶尔碰见路边的一两个鸭蛋,也不去捡。
      路上的鸭子用一种看神经病的眼神瞄向她。
      “看什么看,又不抢你的蛋!”
      林妈很满意她的成果,晚上回了家,在饭桌上表扬了云华。
      “小妹还是蛮厉害的嘛,我们几个姐妹哦,老喜欢你了,明年还让你去白洋淀,好不啦。”
      云华嘴里应和着,心里却想,不知道明年还有没有这样的鸭屎运,到时候,若是拿不到那么多的蛋,肯定会被林妈姐妹团嘲笑。
      明天就是端午,林妈姐妹团又聚到一起,要赶在端午前包好粽子。
      一大早,林妈就喜欢起大早。
      她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云华说,早起的虫儿还被鸟吃呢。
      “瞎说,鸟专吃睡懒觉的的虫子,早起的虫子看到鸟来,就躲起来了,那还会被吃。”
      林妈没读过书,却很会讲道理,像云华这样嘴笨的,根本就反驳不了,最后只能很服气的败下阵来。
      林妈把过年煮肉的大锅抬出来,别看她骨架小,劲儿可大的很。
      云华想帮她把泥灶砌起来。
      “去,一边去,小孩子家家,哪能砌灶台?”
      “林妈,我总要学会的啊,你就让我跟你一块儿垒呗!”
      云华死缠烂打,林妈耐不过,
      “行吧!行吧!”
      在院子正间,方砖码好,黄泥糊缝。
      中间隔一个铁架,留上下两层,为的是通风漏灰。
      烤得差不多干硬了。
      架上那口大铁锅。
      锅里添水,灶里塞柴。
      火苗舔着锅底,很快,水就咕噜咕噜的冒泡。
      林妈先把晾好的苇叶扔进去煮,让它煮的软韧些。
      江米、红枣、蜜枣、豆沙、瘦猪肉、煮熟的鸭蛋黄、什锦果脯(青梅、红丝、葡萄干、菠萝肉)、花生豆、核桃仁、去梗的香菇碎。
      这些都是主要的,蜜枣粽、蛋黄粽、鲜肉粽是重头戏。
      取苇叶三四片,层层叠压,窝成漏斗状。
      先放江米,中间加料,上面再覆一层米,得小心不要溢出来,否则煮的时候会漏。
      要是做蜜枣粽,放江米前,是要先塞几粒花生豆填底的,煮熟后,剥开去看吧,四角的一个尖尖就是粉润的花生豆。
      东西加好以后,粽叶回窝,裹成斜四角。
      北方的粽子个大,都是用宽厚的苇叶来包。
      南方粽子个头小,多是菱形、马脚粽,沿海的那一片,是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像锥子一般。
      林妈说,她们每年大伏天从安徽黄山采箬叶,叫“徽州伏箬“。
      这种叶子,也是用来包粽子的。
      箬叶裹着糯米,有一股清香味儿。
      广东人也用箬叶包粽子。而汕头人用竹叶,粽子自然就带着竹叶的清香喽。
      其实,林妈没来之前,云家只吃蜜枣粽。
      林妈是南方人,爱吃咸粽子,就把这个习惯带了过来。
      邻里都吃过她做的粽子。
      每过端午,就有好多人请林妈做馅,一起包粽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