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消失的足迹 ...

  •   结案报告提交后的第二天,刑侦支队办公室里弥漫着一种案件了结后特有的松弛感:有人在讨论周末的安排,有人在整理堆积如山的案卷,只有周嘉恒的办公室还笼罩在一层看不见的薄雾里。
      他站在窗前,望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街道,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框,赵凯那张过于平静的脸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一切都太顺利了,顺利得让人不安。
      “周队。”沈岳推门而入,手里端着两杯咖啡,“你找我?”
      周嘉恒转身,接过咖啡,将桌上一个牛皮纸档案袋推了过去。“睡不着,翻了点旧东西。”他的声音带着彻夜未眠的沙哑,眼底泛着淡淡的青黑。
      沈岳放下咖啡,解开档案袋的绕线。
      里面是两份卷宗:第一份是八年前的失踪人口报案记录,报案人唐文奕,声称其十四岁的女儿唐睿佳在与他发生一次激烈口角后离家出走,再无音讯。附件里有一张父女合影,照片上的女孩扎着马尾,笑容明媚。照片背面用钢笔工整地写着:佳佳十四岁生日摄。
      “青春期的口角,女儿负气离家,很常见的剧本。”沈岳点评道,语气平淡,但目光已然锐利,仔细扫过报案记录上的每一个字。记录显示,唐文奕在女儿失踪二十四小时后才报案,理由是“以为她去同学家住了”。警方后续排查了车站、旅馆,一无所获,案件最终以“疑似主动离家”归档,再无下文。
      “看第二份。”周嘉恒将另一份更厚的卷宗递过去,指尖在封面上点了点,神色凝重。
      沈岳翻开,映入眼帘的是现场照片——五年前,研究生郑雨楠从心理学院实验楼顶楼坠落,当场死亡。照片拍得极其清晰,女孩以扭曲的姿势倒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身下洇开深色的血泊,旁边散落着一只白色的帆布鞋。现场勘验结论为自杀,依据是一封字迹工整、逻辑清晰的遗书,详尽描述了学业压力与情感困扰带来的绝望。遗书的笔迹经过鉴定,确系郑雨楠本人所写。
      周嘉恒的指尖点在报告内页的一行小字上,那里写着:“死者导师:心理学院教授唐文奕。”“郑雨楠的导师,也是唐文奕。”他沉声说。
      沈岳拿起两份卷宗,并排放在被晨光笼罩的办公桌上。阳光从百叶窗的缝隙斜射进来,在桌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将纸张照得近乎半透明。两个女孩的照片并排而立,一个失踪,一个自杀,中间唯一的连接点,就是那位温文尔雅的唐教授。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只有空调运作的低鸣。沈岳的视线在两份卷宗之间来回移动,捕捉着每一个细微的异常。
      “太干净了。”良久,沈岳才轻声说,打破了沉寂。
      “什么?”周嘉恒抬眼看他。
      “这两份档案,都太干净了。”沈岳重复道,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唐睿佳的失踪案,没有勒索电话,一个十四岁的女孩,离家后就像人间蒸发,没有任何消费记录,没有目击证人。而郑雨楠的自杀,遗书完美解释了动机,现场没有搏斗痕迹,没有目击者看到争执,所有证据都严丝合缝地指向同一个结论。”
      他顿了顿,修长的手指轻轻拂过郑雨楠案发现场照片的边缘:“就像……有人用橡皮擦,小心翼翼地把所有不合逻辑的线条、所有可能引人怀疑的毛刺,都仔细地擦掉了。留下的,只是一个过于光滑、过于完美的表面。”
      周嘉恒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白板中央写下了唐文奕三个字,然后在左侧画了一条线,连接到唐睿佳(失踪),在右侧画了另一条线,连接到郑雨楠(自杀)。
      “两个与他关系密切的年轻女性,一个失踪,一个死亡。”周嘉恒的笔尖重重敲在唐文奕的名字上,“这会是巧合吗?”
      “统计学上,这种关联性的巧合概率低于百分之三。”沈岳走到他身边,目光依旧锁定在那两份卷宗上,“而且,你注意到没有?唐睿佳失踪时十四岁,正是青春期开始强烈叛逆的年纪。郑雨楠死前,正在准备她的硕士毕业论文,主题是‘控制型人格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他顿了顿,补充道,“而唐文奕近十年的研究重点恰恰包括‘青少年心理逆反的干预与疏导’。”
      阳光在室内缓慢移动,空气中的尘埃在光柱中飞舞。两人站在白板前,沉默地看着那个简单的关系图。一种无形的压力在办公室里弥漫开来。陈若曦案的“了结”,非但没有带来终结感,反而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黑暗深渊的门,门外,站着那个始终面带微笑、无懈可击的心理学教授。
      周嘉恒与沈岳对视一眼,彼此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相同的答案。他将手中的档案轻轻放回桌面,声音不高,却让空气为之凝滞:“我们碰到的,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