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5、第六十五章:山乡重光 ...
-
退休之后,大女儿知音多次催赵刚和肖敏来她家住住,一来一家团聚,二来帮他们照顾孩子,做点家务。
3月阳光明媚,赵刚与肖敏满心期许,背上行囊奔赴沿海城市万水江,住进大女儿智音家中,一心憧憬着含饴弄孙的悠然晚年。初到城市,车水马龙的街道、鳞次栉比的高楼,一切都显得繁华而陌生。
每日清晨,晨曦微露,赵刚和肖敏便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学校门口。周围家长们热烈讨论着学区房、培训班,赵刚却望着校门口出了神。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山区小学那斑驳的校门,眼前浮现出孩子们质朴的笑靥和满是求知欲的双眼。那些孩子,是他曾经生活的光。他在心里默默念叨,如今他们都怎么样了?功课有没有进步?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调皮却又天真可爱?
回到家中,完成家务后,两人坐在沙发上,屋内安静得只剩下墙上时钟的滴答声。赵刚望着空荡荡的房间,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虚。在山区时,家里总是热热闹闹,学生们会时不时来家里问问题、聊天,如今这般寂静,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他开始怀念那间简陋的屋子,虽然破旧,却承载着无数温暖的回忆。
平静的日子在一年后的某个清晨被彻底打破。赵刚从一阵剧烈的咳嗽中惊醒,那咳嗽声沉闷而痛苦,每一下都伴随着胸口如撕裂般的剧痛。他蜷缩着身体,双手紧紧捂住胸口,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智音和丈夫叶志强急忙将他送往万寿青医院。
在医院走廊里,消毒水味刺鼻,赵刚坐在冰冷的椅子上,眼神中满是不安。他心里七上八下,不停地胡思乱想:“我这到底是怎么了?不会是什么大病吧?要是真的病得很重,敏儿该怎么办?孩子们又该怎么办?”检查一项接着一项,每等待一项结果,赵刚都觉得时间被无限拉长,他和家人的心都悬在半空,恐惧和焦虑在空气中蔓延。
肺癌的诊断结果如晴天霹雳,瞬间击垮了这个家庭。赵刚被推进病房,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治疗。化疗药物像无情的恶魔,一点点侵蚀着他的身体。他看着自己大把大把脱落的头发,望着镜子中愈发消瘦、憔悴的面容,曾经炯炯有神的双眼变得黯淡无光,心中满是绝望。他常常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流泪,觉得自己的生命正在一点点消逝,未来的日子被黑暗笼罩。
肖敏整日守在床边,偷偷抹泪,智音和叶志强四处打听治疗的偏方,托人找各种专家咨询,然而病情却依旧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赵刚看着家人为自己奔波劳累,心中满是愧疚,他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甚至一度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就在赵刚感到绝望之时,石山小学的校长王俊凯和小女儿知晓匆匆赶来。王俊凯一进病房,看到赵刚虚弱的模样,眼眶瞬间红了。赵刚努力扯出一丝笑容,声音沙哑地说:“王校长,没想到还能见到你,我这身体,怕是再也回不去了。”说这话时,赵刚眼中满是无奈与失落,他想起自己曾经在讲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想起和学生们在校园里嬉笑玩耍的场景,那些美好的回忆如今却成了他心中的刺痛。
王俊凯紧紧握住他的手,语气坚定地安慰道:“赵校长,您一定能好起来,石山小学还盼着您回去呢!”赵刚苦笑着摇头,他在心里叹着气,觉得这只是安慰的话语,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
在城市的每一天,赵刚都觉得自己像是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鸟。窗外车水马龙,高楼大厦遮天蔽日,可他的心中却无比怀念山区那片广阔的蓝天,漫山遍野的野花,还有孩子们清脆的笑声。无数个夜晚,他在梦中回到石山小学,站在讲台上,粉笔在黑板上沙沙作响,孩子们仰着天真的小脸认真听讲,那熟悉的场景让他在睡梦中都露出笑容。可醒来面对的却是冰冷的现实,他望着陌生的天花板,心中满是惆怅与落寞,对山区的思念愈发浓烈。
终于,赵刚向医生提出带药回家治疗的请求。医生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肖敏收拾好行李,陪着赵刚踏上归乡的路。当车子缓缓驶入山区,熟悉的山峦连绵起伏,映入眼帘,赵刚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他望着窗外,内心感慨万千:“终于回来了,这片我热爱的土地,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了。”
一踏入石山小学,赵刚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混合着泥土、青草和孩子们身上的气息,那是家的味道,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他回到村里原来的家,和二女儿住在一起,他每天都会去学校。消息很快在学校里传开,孩子们和老师们听闻赵校长和肖老师回来了,都纷纷赶来探望。
那些曾经被赵刚教导过的学生,如今已长高不少,他们围在赵刚身边,眼中满是关切:“赵老师,您可算回来了,我们可想您了!”“老师,您一定要快点好起来。”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稚嫩的话语却充满了温暖,让赵刚眼眶湿润。他看着这些孩子,心中满是感动,仿佛又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和他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起来,继续陪伴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成长。
年轻的老师们也时常来到赵刚身边,和他探讨教学。他们带来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材,围坐在一起,听赵刚讲述过去教学中的趣事和经验。“赵老师,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丰富,但有时候感觉和学生之间少了些亲近感。”一位年轻老师皱着眉头说道。
赵刚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教学工具是辅助,关键还是要用心去感受学生的需求。以前条件差,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可我们和学生的心是紧紧贴在一起的。”大家听了,都陷入沉思,随后又热烈地讨论起来,小小的房间里充满了思想碰撞的火花。赵刚参与其中,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充实感,他仿佛又找回了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价值。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刚的身体竟奇迹般地有了起色。他开始帮忙修理学校里破旧的课桌椅,拿着锤子、钉子,一下一下认真地敲打着,仿佛在敲打着他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好奇地看着他干活,听他讲万水江城市里的高楼、地铁和繁华的商场,眼中满是憧憬。赵刚看着孩子们纯真的模样,心中充满了希望,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又重新有了意义。
一年后,赵刚的病情彻底好转。他重新回到了那间熟悉的教室,拿起久违的粉笔,在黑板上沙沙书写。粉尘在阳光下飞舞,那是他坚守教育事业的见证。他给孩子们上起了课外拓展课,带着他们认识外面的世界,用自己的经历和知识,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未来的窗。
在这里,在这片熟悉的山区土地上,赵刚找回了生命的意义,也续写着他在粉笔末中坚守的教育人生。他的故事,成为了山区孩子们心中不灭的光,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