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第六十四章 省城来客 ...
-
清晨,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进校园,石山小学那古老的铜钟便被轻轻敲响。清脆的“铛铛”声悠悠地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好似一双温柔的手,将赵知晓从甜美的梦乡中轻轻唤醒。她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意识还在梦境与现实间徘徊,心里嘟囔着再睡一会儿该多好。但一想到即将开始的课程,强烈的责任感瞬间驱散了困意。她赶忙伸手推了推身旁还在睡梦中的米渊博,催促道:“快醒醒,别睡啦,要准备去上课了。”
两人迅速收拾妥当,简单用过早餐后,便按照王俊凯校长之前的安排,分别前往五六年级的班级授课。课堂上,他们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教学,那些生动形象的画面、有趣的互动环节,让山里的孩子们大开眼界。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米渊博看着台下孩子们求知若渴的模样,内心满是温暖与满足,他深知自己所做的事情虽然平凡,却意义非凡。他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将知识更生动、更全面地传授给这些孩子,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
在学校忙碌而充实地上班了一段时间后的一天中午,阳光正好,整个校园被暖阳笼罩,一片宁静祥和。突然,远方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他们步伐匆匆,神色间带着几分焦急与关切,一进校园便四处走动,目光细细扫过学校的每一处角落。教学楼、宿舍、厨房、操场、花坛,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之后,两人径直来到学校办公室。
其中一位身材高大、面容严肃的男士开口问道:“请问米渊博在哪个班上课?我们找他有点事。”办公室的肖俊老师看着这两位陌生又气场十足的来客,心中满是疑惑,但还是如实告知:“他现在正在五年级的教室里上课,有什么事情等他下课再说吧,要不二位先坐会儿?”可这两人似乎很着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时不时看向窗外,一副坐立不安的样子。原来,这两人正是米渊博的父母。米父心里十分焦急,他心疼儿子在这艰苦的环境里吃苦,只想快点带儿子回省城,过上舒适的生活。米母则满心担忧,她担心儿子在这儿耽误了前程,眼神中满是焦虑与不安。
好不容易等到下课铃声响起,米渊博和赵知晓有说有笑地往办公室走来。刚一进门,米渊博便愣住了,原来这两位客人竟是自己的父母。他惊讶地说道:“爸,妈,你们怎么来了?”米父一脸严肃,没有丝毫笑意,直接说道:“跟我们回省城白沙中学,这里条件这么艰苦,在这里图什么?你一个省城的孩子,何必在这里吃苦,能坚守多久。”米母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儿子,家里都安排好了,白沙中学已安排你上高中一年级的语文,在那里就有更好的发展。”
米渊博听后,微微皱起眉头,态度坚决地说:“爸妈,我不回去。我在这里过得很好,而且我想为山里的教育出份力。”米父一听这话,顿时火冒三丈,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震得桌上的茶杯都跳了起来:“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放着省城的好日子不过,跑来这穷乡僻壤受苦,你到底图什么?”米母也红了眼眶,拉住米渊博的胳膊:“儿子,你是我们唯一的指望,你要是一直待在这儿,以后我们老了可怎么办?”一时间,办公室里充满了争吵声,气氛剑拔弩张。米渊博心里既无奈又难过,他理解父母的苦心,却也无法放弃自己内心的追求。他多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的理想,支持自己在这里继续为孩子们付出。
最终,在大家劝阻下,这场争吵不欢而散。米父米母气呼呼地转身离开,决定先在附近镇上找个地方住下,再想办法劝儿子回心转意。
下午,米父米母在学校旁边村子里漫无目的地走着,心中满是烦闷。这时,一位老农民正坐在村口的大树下乘凉,米父便走上前去,向他打听附近有没有好点的民宿。老农民热情地回应着,一来二去,话题就聊开了。
老农民感慨地说:“你们是从外面来的吧,我们这儿虽然穷,但是人都实诚。而且走出去的孩子不比别的地方差,就拿我们隔壁村的刘江河那孩子,从小没了父母,全靠他爷爷拉扯大。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好学,读完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村里没高年级了,要到外面去上学。可外面学校太远,家里又穷,他就想着放弃了。”米父米母听着,不禁露出同情的神色,米父在心里想着,这孩子的遭遇和自己当年有些相似,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但是他爷爷可不答应,跟他说人可以穷,但不能穷志气,更不能穷知识。为了给他凑学费,他爷爷实在没办法,都打算把自己房子的楼板卖了。”老农民接着说道,“后来村民们知道了,这家一角那家一分的,硬是凑齐了钱让他去外面求学。他爷爷送他走的时候,还叮嘱他,将来有能力了,不能只顾自己过得好,一定不能忘了村里人。”米母听着,眼眶微微湿润,她被这份质朴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所打动,开始反思自己对儿子的要求是不是过于自私了。
“那这孩子后来咋样了?”米母忍不住问道。老农民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这孩子可争气了,大学毕业后分到国家科研所,后来破格评上了教授。他自己出息了不算,还动员自己师范大学毕业的儿子回村小学当老师呢!他可是我们这儿有名而且受尊敬的人物。”米父米母听了这个故事,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们开始反思自己对儿子的强硬态度,是不是真的错了。米父心想,自己一直只考虑儿子的物质生活,却忽略了他的精神追求,也许儿子在这里真的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与此同时,王俊凯校长得知了米渊博和父母争吵的事情,他决定找个机会和米父米母好好聊聊。于是,他四处打听,找到了米父米母住的地方。
王俊凯校长诚恳地邀请米父米母再次来到学校,并详细地介绍起学校的情况。从学校的发展历程,到如今取得的成绩,从师资队伍的建设,到对孩子们未来的规划,王俊凯说得头头是道,米父米母的脸色也渐渐缓和。他们开始意识到,儿子所在的这个地方虽然条件艰苦,但却有着无限的希望和潜力。
米渊博见此,趁热打铁,带着父母来到学校新设立的荣耀室。一进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老校长李长贵、赵刚和肖敏老师的先进事迹展示。米渊博一一讲解着他们的故事,那些为了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让米父米母深受触动。尤其是得知赵刚夫妇把一生都献给了这片土地,为无数像罗芳芳、李思梦这样的孩子改变命运时,他们眼中满是敬佩。米母的心里彻底被打动了,她看着儿子,眼中满是理解与支持。
参观结束后,米父米母心中的顾虑早已烟消云散。米母看着眼前的儿子和赵知晓,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说道:“你们做得对,我们支持你们。而且啊,希望你们早点结婚,我们米家也早点生个山里的孩子,我们来为你们带孩子,也来享受享受这山里清新的空气,体验体验田园般的生活。”米父也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赵知晓笑着说:“叔叔阿姨好不容易来到山区,就在这里多住几天,我打电话给父母,叫他们从姐姐家赶来与叔叔阿姨见见面。”米父米母异口同声地说“好!”。米父母答应得这般爽快,米渊博和赵知晓相视一笑,心中满是幸福与感动,他们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们会坚定地走下去,为了山里的教育,也为了他们的未来。米渊博暗暗发誓,一定要不辜负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在这片土地上做出一番成绩,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追逐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