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月度讲座 ...
-
虚拟世界上关于喻风铭的舆论越演越烈。
虚拟世界的监管者,同时也是喻风铭的好友之一,伊森·李叹了口气对喻风铭说,
“你以后行事还是要谨慎些,这几天处理这些事头都大了。”
“辛苦。”
伊森·李笑着说,
“你何必呢?”
喻风铭没有回答。
“算了,不劝你了。记得欠我的人情。”
“嗯。”
伊森·李正打算挂断视讯,喻风铭再次叫住他,
“虚拟世界上关于梁雨林的舆论如何?”
伊森·李轻笑,
“你还是多关心关心自己吧。祁炎那家伙平时看起来不太靠谱的样子,但是人家把舆论控制得死死的,估计现在虚拟世界都搜不到梁雨林的名字。就你孤家寡人一个。”
“我这次民众支持率下降,受益者是谁?”
“唔,”
伊森·李没有直接回答,
“这又是一个人情。”
“嗯,记着吧。”
“阿齐兹家族的亚德,在你的民意支持率下跌后,他是最大的受益人。”
“嗯,谢了。”
“你最近还是不要上网得好,水军太多了,节奏带得有点猛。”
“嗯。”
“就这样,挂了。”
说完,伊森·李便挂断了视讯。
虚拟世界上反对喻风铭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呼声越来越大,在任意一家虚拟咖啡馆都可以听到讨论喻风铭的声音。
化作黑猫的萧启不太想听,但又不想错过和喻风铭有关的信息,在虚拟咖啡馆的屋顶焦急地踱着步。
底下争论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有人拍起了桌子。
“你们现在认为萧启有罪难道不是一种先入为主吗?谁敢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萧启?”
“喻检察官一没有伪造证据,二没有动用私权影响法院判决,他只是完成他作为检察官的监察工作,把最新证据提交上去,他有什么错?”
“开始了,给检察官洗白的又来了,给检察官洗白就是给萧启洗白,就是给杀人犯洗白!”
“蓝星律法一直奉行的是无罪推定,又按照疑罪从无,从轻的规定,萧启的第四案确实不该被判处死刑。喻检察官并没有违背任何律法。你们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否定喻检察官,有多少真的了解过他?了解过这个案件?不过是被水军带着走而已。”
“少给我们扣水军的帽子,这样难道就显得你很理性?喻检察官处在这个位置上就是不能够随心所欲,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他这次揪着萧启案不放,那他下次会不会又揪着其他案件钻牛角尖?这样的人还会把精力放在社会公共案件上吗?他还能值得我们信任吗?”
“赞同!我们反对这件事的本质是喻检察官凭借着个人的喜好从案,这就是他不对的地方。我们投票选出的应该是最关心民众的人!”
“无论萧启案件真相如何,喻检察官徇私这件事是洗不了的!”
真是相当歹毒的偷换概念。
吵到最后,必然会有一个声音带起节奏,
“反正我们绝对不会把票投给这样的人!绝不!”
“绝不!”
无论虚拟世界上有多群起激愤,喻风铭倒是难得把日子过得清闲。
喻风铭暂时不用处理作为检察官的工作,但作为蓝星大学法学院的客座教授的教学任务还在。最近他专心致志地在书房里翻阅资料,准备每月一次的讲座。
虚拟咖啡馆也在讨论着这场月度讲座。
有人无语地吐槽道,
“不是,你们一个个说着反对喻风铭,为什么我还是预约不到讲座的位置?”
有人兴奋地给他解答疑惑,
“喻教授每次讲座最后都有一个答疑环节。大家都等着这个环节。”
“我去!那到时不是跟记者发布会似的,谁能帮我问问,喻检察官到底在想什么,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抢到讲座名额的能不能发一个问题征集贴,挑点赞最高的问。”
“同意!开个问题征集贴!”
“那我估计,最高赞的问题应该是问喻检察官的择偶标准。”
虚拟咖啡馆中瞬间静默。
有人被无语住了,
“我说你们这些恋爱脑真该拖出去斩了。”
话题到最后,又变成了,
“绝不原谅!绝不投票!”
让人烦不胜烦。
萧启为喻风铭感到头疼。
喻风铭却像没事人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准备着讲座内容。
在去往蓝星大学的飞车上,萧启忍不住问喻风铭,
“你不紧张吗?”
“紧张什么?”
“那些小孩肯定要问一些刁难人的问题。”
“没关系。”
萧启有些恼怒地说,
“有关系,如果他们冒犯你,你就让他们挂科!”
喻风铭笑了,
“大学生激进一些很正常,有自己的思考是好事。”
喻风铭看起来淡定极了。
自上一次端素爆炸案发生后,蓝星大学每次讲座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安检。讲座刚开场大家都很严肃,也很配合。
喻风铭仍然风度翩翩,语调虽然有些冷,但对案例的讲解却生动细致。喻风铭也很博学,所有的知识都讲得深入浅出。整场讲座可以称得上是内容充实,讲解流畅,收获颇丰。
一个半小时后,讲座终于到了众人期待的答疑环节。
第一个抽到的学生戴着公元纪年流行的黑框眼镜,说话的语调很平,像是在一板一眼地在念台词,
“喻教授,关于最近虚拟世界中对于萧启案件的讨论,我想您应该知情,但您对此一直没有表态。所以我想问的是,为什么您这么执着于要重新为萧启翻案?公众一致认为就算是个人徇私也需要有一个度。”
萧启想,还真是一个毫无悬念的问题。
喻风铭面不改色地说道,
“我知道各位很关注我对于萧启案件的态度,讲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接下来如果是关于萧启案件的疑问,可以不受次数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人继续举手提问,我们这一场讲座就不会结束。当然,赶时间的同学可以自行从后门离开,不用报告。”
底下是压抑的吸气声,大家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表情都带着难掩的兴奋。
喻风铭继续说道,
“在回答第一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问在座的同学,为什么你们认为重新为萧启的案件补充证据这一件事不重要?或者说没有意义?”
底下讨论的声音安静下来,喻风铭没有出声,耐心地等待着,
一位穿着蓝色上衣的学生主动站了起来,
“因为就算重新为这一个案件翻案也不能改变任何东西,它不足以影响到整个司法体系从而推进立法改革,也不能够让萧启死而复生,重新推翻原来的判决,除了让民众更加不信任我们的法律体系之外,没有任何好处!”
喻风铭反问他,
“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判断,目前所有法院处理的案件至少90%都不能够影响到整个司法体系,推动立法变革,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些案件全部、都没有意义?”
蓝色上衣学生回答道,
“这个是已经判决的案件,而非是待处理的案件,性质不同。”
喻风铭继续说道,
“无关案件性质,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评判案件是否有意义的标准。把案件是否对整个司法体系有作用作为案件价值唯一的评判标准,你们是否认同?”
蓝色上衣的学生思考了一会,又默默坐下了。
底下大部分的学生都摇了摇头。
喻风铭:“如果大部分同学都不认同以此来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那么我们就不能认为重新为萧启翻案没有意义。我之前在讲座上提过,我认为作为法律人除了要对法律体系,法条,司法运作等知识了如指掌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永远都保有人文精神。”
一位有着柔软金黄色的卷发的学生站了起来,质问道,
“喻教授,请用萧启的案件来解释您所说的人文精神。”
喻风铭语调永远沉着冷静,哪怕说着有些煽情的话语,
“人文精神简而言之就是关心每一个具体的人。各位认为为萧启重新翻案这件事不重要,本质上是认为萧启这个人不重要,如果再适当延伸,每个人潜意识里都认为与自己无关的人不重要,但是以后你们要为数百个与你们无关的人处理案子,是不是这些案子都不重要?”
柔软金黄卷发的学生再次举手道,
“反对。我们以后处理案子接触的都是活生生的人,而萧启已经死了。”
喻风铭不疾不徐地反驳道,
“他曾经活过,爱他的人也仍然活着。”
最东边角落的学生也站起来反驳道,
“所以话题绕回来还是避不开徇私这一点,喻教授您认为萧启重要是因为您与他有旧交,如果这个人不是萧启而是一个陌生人您也会这么做吗?”
喻风铭这一次回答得很坚定,
“我会想如果萧启遇到这样的事我会怎么做,我对待萧启案件的态度就是我对待所有案件的态度。”
底下的同学齐声吸气,
喻风铭继续解释着,
“曾经活着的和现在仍然活着的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而人在完善的法律系统前是渺小的,如果我们作为法律人,不谨慎地对待每一个判决,不监督不质疑不反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被错判的罪犯。”
一位黑色衣服的学生站起来质疑道,
“您还曾经说过我们法律人应该警惕先入为主,主观臆断。萧启亲口承认自己杀了人,而您却要坚持认为他无罪,这难道不是一种妄为?”
喻风铭:“法律常识之一,口供不能作为唯一的证据来定罪量刑。法院在最后判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例如一位杀死丈夫的妻子曾长期遭受丈夫的家暴,少年罪犯曾遭受遗弃而生活困窘,或者被教唆、洗脑等原因,法院都会酌情减轻量刑。作为法律人,我们不止要审查犯罪证据,还需要进一步还原案件真相,探寻犯罪动机,在法律和人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才能作出恰当的判决。你们可以质疑我重新提交的证据,但不能质疑这件事情的意义。”
报告厅内又陷入了短暂的安静。
喻风铭进一步解释,
“并且,我从来没有坚持萧启无罪,我坚持反对的是量刑不当。”
喻风铭停顿了一会,反问道,
“那么,我现在针对第二位同学的问题进行提问,刚刚第二位同学说,重新审视萧启案除了让民众更加不信任我们的法律体系外,没有任何好处。我的问题是,各位同学认为怎么样的法律体系才是值得民众信任的体系?”
一位留着短头发的女孩主动回答道,
“我们法理课中讲过,一个值得民众信任的法律首先要公正,公正体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偏袒权贵,应平等地保护每一个人。公正还体现在结果公正,合理的定罪量刑以及要有冤案赔偿和追责机制。第二,要符合程序正义,开放庭审和公开判决书,以及接受公正监督。第三,立法、司法,检察监督三方应各自独立,防止专权。最后,法度要合理,规则要可信,民众要了解法律。”
喻风铭继续问道,
“如果一个案件可能被错判但因当事人已经死亡,因此检察一方选择视而不见。请问这样的法律体系可以被信任吗?”
女孩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不能。”
喻风铭朝女孩点了点头,
“谢谢你的回答。以上就是我回答第一个同学的答案,我为什么这么执着于萧启的案件,一是因为萧启很重要,二是因为如果案件有新的证据证明判刑不当,那么检察官就应履行自己的职责提出上诉。如果检察官没有这样的责任意识,那么法院对于定罪量刑就不会那么谨慎。每一个已经做出的判决,都应该受到合理的监察。”
喻风铭的声调总是那样沉静,有力,总是让人不知不觉就安静下来。
一位染着靓丽紫色头发的女孩站了起来,直言不讳地问道,
“现在民众关注点并不在萧启的案件上,而在于您作为全球首席检察官,坐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却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公共案件上,是不是一种对公共权力的浪费?”
这个质问不客气极了,底下的同学却相当兴奋。
喻风铭沉思了一会,回答她,
“我认为对公共权力的浪费只体现在不作为和胡乱作为,而非是没有收获最大效益的作为,法学不是经济学,如果进行法律事务的时候需要权衡利弊再从事,我认为这有违我们作为法律人的初心。”
喻教授向来温和谦逊,哪怕是被学生当场质问,语调也是不急不躁,克制有礼的。
接着一个眼神有些犀利的男生也站了起来,
“喻风铭,我认为对于公权力浪费这一点回答得不够准确。蓝星每年发生这么多的案件,再完美的司法程序都不可能保证没有冤假错案的出现。而如果萧启不是因为跟您有旧交,那么他的案件也可能会像大多数的案件那样被人遗忘,就凭借这一点来说,喻教授,您虽然没有违背法的精神,但您依然有徇私的嫌疑。”
这一个质询的角度格外刁钻,并且相当有攻击性。
喻风铭淡然地回答道,
“等各位同学走入真正的工作场中,与法打交道的时间越久,越容易察觉到人身上拥有的局限性,人类社会无法拥有完美法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无法拥有不矛盾的,完美的人类群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而这种立场对另一个群体来说可能是一种侵害。”
喻风铭停顿了一会,
“我再次重申一点,作为法律工作者,我绝不会对任何一项案件权衡利弊,这是我的原则。其次,如果有人想要紧紧抓住我徇私这一点不放,我也可以毫不避讳地承认,在不违反司法公正和侵犯法律威严的情况下,对于萧启的事,我徇了私。”
全场安静,落针可闻。
大家似乎都没有预料到,喻风铭竟然会直接承认这一点。
对此,萧启表示有些无奈。
喻风铭骨子里其实是一个很傲的人,对于他不屑于争论的问题,他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但偏偏他又是一个政治家,矛盾得令人头疼。萧启能够预想到后面虚拟世界上众人又该如何议论喻风铭。
“其他同学还有没有问题?”
喻风铭耐心地等了五分钟,最后说道,
“谢谢配合,我们本月讲座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