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悬而未决的诺 ...

  •   寨老离开后,那枚铜制的同心牌就被沈砚收在了贴身的布包里。阿依偶尔瞥见他摩挲牌子的样子,心里像揣了只跳脚的雀,既盼着日子快点走,又怕步子迈得太急,踩碎了眼前的安稳。

      这天傍晚,阿依正在露台捶打染好的蓝布,忽然听见院外传来争执声。是沈砚和岩叔,两人的声音都带着火气,不像往常那样说笑。

      “你当我们傣家的规矩是摆设?”岩叔的大嗓门震得竹楼的柱子都像在颤,“拿块银镯子,唱支跑调的调子,就想把阿依娶走?”

      沈砚的声音压得很低,却透着股执拗:“我不是耍弄规矩,我是真心想留在这里,和阿依过日子。”

      “真心?”岩叔冷笑一声,“你们外乡人的心,比澜沧江的水还不定呢!今天喜欢竹楼的月亮,明天就念着城里的灯红酒绿。阿依要是跟你走了,受了委屈找谁去?”

      阿依手里的木槌“当啷”一声掉在地上。她从没听过岩叔说这样重的话,更没想到他会这样看沈砚。

      沈砚猛地转过身,撞见阿依发白的脸,喉结动了动,没再说下去。岩叔也愣了一下,随即叹了口气,拍了拍沈砚的肩膀:“我不是针对你,沈砚。阿依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就像自家妹子,容不得半点闪失。”

      说着,他朝阿依摆了摆手:“你也别往心里去,叔就是把话说开了,省得以后生嫌隙。”

      等岩叔走了,露台上只剩下两人,谁都没说话。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缠在湿漉漉的蓝布上,像解不开的结。

      “他不是故意的。”阿依先开了口,声音有点干,“寨里人都这样,把情义看得比什么都重。”

      沈砚捡起地上的木槌,递给她,指尖碰在一起,都带着点凉。“我知道。”他说,“岩叔说得对,我没证明给大家看,凭什么让他们信我?”

      阿依低下头,看着布上晕开的靛蓝色,像一团化不开的云。“那你想怎么证明?”

      沈砚沉默了一会儿,忽然抬头看向远处的山:“下个月的山祭,我想跟着阿爸他们去。”

      山祭是寨里的大事,男人要背着干粮往深山里走三天,去祭拜山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外乡人很少参与,一来路险,二来这是傣家最私密的仪式。

      阿依猛地抬头:“那太危险了!去年阿爸去,脚都磨破了,还差点遇上野猪。”

      “正因为危险,才更该去。”沈砚的眼神很亮,“我要让寨里人知道,我不是只会拿相机的外乡人,我能扛得起竹楼的担子,能护着你。”

      阿依还想说什么,却被他按住了手。他的手掌很暖,带着砍柴磨出的薄茧,力道却很轻。

      “阿依,”他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给我个机会,也给你自己个机会,好不好?”

      她看着他眼里的光,像澜沧江面上碎掉的星子,忽明忽暗,却格外认真。心里的那点犹豫,像被风吹过的烟,慢慢散了。

      “山祭要穿厚些的布衫,”她轻声说,“我明天就给你织。”

      沈砚笑了,眼角的纹路都舒展开来。他伸手想抱她,又想起什么似的缩回手,只是挠了挠头,像个得到糖的孩子。

      夜里,阿依坐在火塘边织布。竹梭在手里翻飞,织出的蓝布上,悄悄多了些细碎的花纹——不是常见的缠枝莲,是她跟着沈砚学的,像星星,又像他相机镜头里的光斑。

      阿爸坐在对面编竹筐,忽然开口:“山祭的路不好走,让沈砚多备双草鞋。”

      阿依“嗯”了一声,眼眶有点热。她知道,阿爸这是松口了。

      窗外的月光爬上竹楼的栏杆,和火塘的光搅在一起,暖融融的。阿依摸着布上的花纹,忽然想起沈砚唱的那句没编完的词。

      或许日子本就该这样,慢慢走,慢慢编,把心里的情意,一针一线织进布纹里,织进等待里,织进那些悬而未决,却又隐隐透着盼头的时光里。

      至于山祭之后会怎样,她不知道。但她知道,沈砚眼里的光,和寨老递出同心牌时的郑重,一样值得她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