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 12 章 ...

  •   那晚之后,两人之间仿佛骤然降下了一场寒潮。

      程曦盯着被挂断的视频界面,屏幕漆黑,映出自己错愕而受伤的脸。林晚最后那句冰冷疏离的“我自己能处理”和毫不犹豫的挂断,像一把淬冰的匕首,精准地刺穿了她所有强撑的乐观和耐心。担忧和焦急迅速被汹涌的委屈和愤怒取代。她抓起沙发上的抱枕狠狠砸了一下,胸口堵得发疼。

      为什么总是这样?每一次她试图靠近,想要付出关心,换来的不是退缩就是冰冷的拒绝?她也是人,也会累,也需要被回应,被温暖。异国他乡的压力、学业的焦灼、对未来的不确定…所有这些负面情绪,她原本希望能在林晚这里得到一丝慰藉,却发现自己似乎连倾诉的资格都没有。

      一种深刻的无力感和失望攫住了她。她没有再拨回去,也没有发信息质问。只是沉默地坐在黑暗里,任由冰冷的孤独感将自己吞噬。手机屏幕亮了几次,都是实验室群的消息,没有那个她期待的名字。

      另一边,林晚在胃部的绞痛和内心的悔恨中煎熬。泪水流干后,是更深重的疲惫和冰冷。她知道自己做错了。程曦的关心毋庸置疑,是她自己,被病痛和压力放大了敏感,像只刺猬,扎伤了唯一想拥抱她的人。

      她拿起手机,屏幕解锁又熄灭,反复数次。道歉的话在对话框里打了又删。她想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想说“我胃很疼,心情不好”,想说“谢谢你关心我”。

      但最终,她什么也没有发出去。

      巨大的恐惧扼住了她的喉咙。她害怕听到程曦责备或者失望的语气,害怕自己的道歉得不到回应,害怕揭开冲突的表象后,露出的是两人之间根本无法逾越的鸿沟。沉默,至少能维持表面的平静。尽管这平静之下,已是暗流汹涌。

      于是,一场无声的冷战,隔着六个小时的时差,悄然拉开序幕。

      第一天,两人的对话框罕见地空白了一整天。程曦憋着一口气,刻意不去联系,她想看看林晚是否会主动发来只言片语。林晚则沉浸在自我谴责和害怕中,不敢踏出第一步。

      第二天,程曦先忍不住了。她不断刷新着手机,焦躁地在公寓里踱步。理智告诉她林晚可能就是那样的性格,情感上却无法接受这种冰冷的处理方式。她编辑了一条信息:“胃还疼吗?吃药了?”手指在发送键上悬停良久,又赌气般地全部删除。凭什么总是她先低头?

      林晚同样在煎熬。她点进程曦的朋友圈,看到她发了一张实验室窗外灰蒙蒙的天空,配文只有一个句号。她的心立刻被揪紧。程曦不开心。是因为她。愧疚感几乎要将她淹没。她鼓起天大的勇气,发了一句:“昨天…抱歉。”

      生硬,干瘪,没有任何解释。

      程曦几乎秒回,却只有两个字:“没事。”

      然后,对话再次陷入僵局。

      “没事”这两个字,像一堵更高的墙,矗立在了两人之间。它意味着情绪没有被妥善处理,只是被强行压下,意味着隔阂更深了一层。

      冷战持续了三天。这三天里,两人都过得魂不守舍。程曦实验出错频率增高,对着电脑屏幕时常发呆。林晚更是失魂落魄,在画廊布置展品时拿错了画作,被总监委婉提醒。

      第四天傍晚,程曦看着赫尔辛基又开始飘落的雪花,心里那点赌气和委屈,终于被更庞大的思念和担忧覆盖。她想起林晚苍白的脸,想起她挂断视频前那句硬邦邦的话背后可能隐藏的脆弱。

      她叹了口气,认命般地拿起手机。她终究是更害怕失去的那个人。

      她没有发信息,而是直接拨通了视频电话。铃声每响一声,她的心就揪紧一分。她怕林晚不接。

      响了很久,就在程曦以为不会有人接听,准备挂断时,视频接通了。

      屏幕那端的光线很暗,林晚的脸隐在阴影里,看不清表情,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和似乎更加尖削的下巴。

      两人隔着屏幕,沉默地对视着,谁都没有先开口。空气凝固般沉重。

      最终,还是程曦败下阵来,声音干涩地打破了沉默:“…胃,好点了吗?”

      林晚似乎轻轻颤了一下,良久,才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声音低哑:“…嗯。”

      又是一阵难堪的沉默。

      “那天…我语气不好。”程曦艰难地开口,试图解释,“我不是责备你,我只是…很着急。”

      林晚垂着眼睫,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沙发边缘,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知道。是我不好。”

      道歉说出口了,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东西,却并没有因为这两句干巴巴的道歉而消失。一种无形的、名为“小心翼翼”的隔膜产生了。她们都害怕再次触及那个雷区,害怕再次引爆情绪。

      对话变得前所未有的客套和谨慎。

      程曦不再轻易抱怨学业压力和生活琐碎,分享的多是“好消息”:“今天实验很顺利!”“吃了好吃的肉桂卷!(附照片)”

      林晚的回应也更加克制,不再有那些笨拙却真实的情绪流露,多是:“恭喜。”“看起来不错。”

      她们像两个踩在薄冰上的人,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维持着一种脆弱的、浮于表面的和平。甜蜜期那种无所顾忌的分享和依赖,仿佛只是镜花水月。

      程曦感到一种深深的疲惫。她觉得自己像是在唱独角戏,拼命燃烧自己,却无法真正温暖对方。而林晚,则更深地陷入了“自己果然无法经营好一段亲密关系”的自我怀疑中,每一次客套的对话,都像是在提醒她的失败。

      程曦的生日快到了。

      林晚提前很久就开始焦虑。她不知道该送什么。太贵重的,显得生分;太普通的,又怕表达不了心意。她翻遍了程曦过去所有的分享,试图找到线索。

      最终,她想起程曦曾提过很想要一款限量的、极光颜色的机械键盘,但因为价格和难买一直犹豫。林晚几乎动用了所有能想到的代购和海淘渠道,花费了不小的代价和无数精力,终于在她生日前一周拿到了手。

      她精心包装好,算好时间寄了出去。附上的卡片上,她斟酌了很久,只写了一句:“生日快乐。望欢喜。”没有昵称,没有落款。

      她希望这份礼物能弥补之前的裂痕,能告诉程曦,她在意她,记得她说的每一句话。

      程曦收到包裹时,确实惊喜万分。她拆开那个沉重的盒子,看到梦里想要的键盘躺在里面,散发着极光般变幻的RGB光芒时,几乎叫出声。她立刻拍照发给林晚:

      破晓时分:键盘收到了!!!天哪晚风!你怎么知道我想要这个!太好看了!谢谢你!(爆炸开心emoji)

      林晚看着屏幕上程曦洋溢的喜悦,紧绷的心弦稍稍放松,嘴角不自觉地牵起一个微小的弧度。她回复:

      晚风:你喜欢就好。生日快乐。

      程曦兴奋地拍了无数张键盘的照片和小视频发过来,喋喋不休地说着要立刻换上,打字手感一定很棒。林晚安静地看着,感受着那份几乎要溢出屏幕的快乐,心里也泛起一丝微弱的暖意。

      然而,这份快乐并没有持续太久。

      几天后,一次视频聊天中,程曦兴奋地展示着新键盘,忽然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晚风,这个键盘…很贵吧?而且很难买好像。”

      林晚心里一紧,下意识地回避:“还好。碰巧有渠道。”

      程曦看着她瞬间有些躲闪的眼神,心里的喜悦慢慢沉淀下去,泛起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她了解林晚,她越是轻描淡写,背后付出的可能越多。这份过于“完美”和“贵重”的礼物,反而像一种无声的压力,仿佛在说:“看,我满足了你的物质需求,所以请不要在情感上对我要求太多。”

      她宁愿林晚送她的是一张手写的、蹩脚的生日卡片,或者一句更走心的祝福。而不是这份昂贵却…仿佛带着距离感的“标准答案”。

      她不想扫兴,于是笑着转移了话题,夸键盘灯光好看。但那一刻,某种失望和距离感,又悄然加深了一层。

      她开始隐约觉得,她们之间,似乎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她能看见林晚,林晚也能看见她,她们可以互相传递东西(比如礼物、客套的关心),却无法真正地拥抱,无法感知到对方最真实的温度和心跳。

      这份认知让程曦感到一种无力的悲哀。她想要的,从来不是多么昂贵的礼物,而是林晚能向她敞开那扇心门,哪怕只是打开一条缝隙,让她能走进去,看看里面的风景,无论是荒芜还是繁花。

      而林晚,在送出礼物后,看到程曦最初的狂喜,本以为关系能有所回暖。但随后程曦那句关于价格的询问和她瞬间的躲闪,又让她陷入了新一轮的恐慌。她是不是又做错了?是不是这份礼物反而提醒了两人之间的某种差距?还是程曦并不喜欢?

      猜忌和不安,像藤蔓一样在黑暗中悄然滋生。

      她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一个努力付出物质关怀,一个努力维持表面和平,却因为无法精准地接收到对方真正的情感频率,而在误解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极光下熔化的坚冰,并未迎来温暖的春天,反而似乎在各自心头,冻结成了更冷硬、更难以触及的形态。离别的阴影和现实的磋磨,正一点点消磨着那曾照亮彼此孤寂世界的光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