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回府8年后。
      五皇子八年间查漕运案、科场舞弊案,平定江南叛乱,成为几位皇子中唯一有战功的皇子。为筹其功劳,五皇子生母苏妃被封为皇后,五皇子一跃成为朝中除二皇子外的第二个嫡子。今年皇上分封诸皇子,五皇子得封蜀王。
      五皇子水涨船高,连下人们走路都多了几分安稳底气。
      松林苑的辣椒架爬得正旺,翠绿藤蔓缠着竹杆,红辣椒像串在枝上的小灯笼,风一吹,辣香飘得满院都是。徐玉刚摘完一篮辣椒,正蹲在井边洗手,小菊就匆匆跑过来:“主子,王妃院里的翠兰姐姐来了,说请您即刻去正院一趟,说是有事相商。”
      她擦了擦手,把辣椒篮递给小荷 —— 前院的二郎、大郎和三郎早住惯了,三个半大少年凑在一块读书,前几日还托小太监传话,要她做些辣豆酱送去,说前院厨房的酱 “没嚼头”。徐玉笑着摇了摇头,随手抓了块帕子擦了擦手,往正院走,路过晚晴院时,正见于氏牵着四郎出来。四郎才五岁,穿着件浅蓝色小袄,被奶娘护在怀里,小手攥着个布偶小熊,正是徐玉去年给他做的,走哪带哪。

      “妹妹这是去正院?” 于氏放缓脚步,声音轻细,指尖轻轻拍着四郎的背,“刚翠兰也去我院里传了话,没说是什么事。”

      徐玉点头,从袖袋里摸出块桂花糖递给四郎:“先含块糖,一会儿见了王妃别怯场。” 四郎眼睛一亮,刚要接,就见苏氏抱着五郎从另一头过来。苏氏穿了件绣金牡丹的锦袍,头上簪着支赤金点翠步摇,走一步晃一下,怀里的五郎裹着狐狸毛小斗篷,手里攥着个玉如意拨浪鼓,一看就是精心打扮过的。

      “哟,妹妹们也来了?” 苏氏笑着开口,语气里带着点试探,“不知王妃今日叫咱们,是为了什么事?我家大郎刚从前院回来,也没说有什么动静。”

      徐玉笑着应了句 “许是府里的寻常事”,没多接话 —— 她心里隐约有谱,这几日王妃总让嬷嬷收拾前院东跨院,多半是跟小郎们有关,只是没点破。

      进了正院正厅,才发现张侧妃也在。她穿着素色襦裙,头发只簪了支银海棠簪,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手里捏着块帕子,眼神有些游离。她是三年前蜀王征战江南时救了驾,回京后册为侧妃,去年生了六郎,却自始至终不管不顾,王妃看不过去,才把六郎接去膝下抚养。这会儿她虽来得早,却没半分热络,倒像是在打发时间。

      王妃端坐在主位上,案上摊着本紫皮册子,见众人到齐,才缓缓合上册子,开口道:“大郎、二郎、三郎在前院读书已有五年,如今四郎、五郎、六郎也到了启蒙年纪,前院东跨院已经收拾妥当,想把他们移过去,跟着兄长们一块起居读书,也方便先生管教。”

      话音刚落,苏氏的笑容就僵了半分。她赶紧上前一步,声音带着点委屈:“王妃,五郎才四岁,夜里还得奶娘哄着睡,这要是移去前院,离了我的眼,我实在不放心……”

      “前院派了两个宫里出来的嬷嬷,照顾过幼皇子起居,比奶娘更懂分寸。” 王妃打断她,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每日辰时你们能去送点心衣物,酉时后也能接回院里用晚膳,不算彻底离了照拂。只是有一条 —— 孩子们在一处和睦,你们做母亲的,莫要让小的们沾染了争长短的心思。”

      这话像根细针,扎得苏氏脸色红白交加。她想起前几日跟大郎说 “你是长子,往后弟弟们都要听你的”,想来早被王妃知道了,只能低下头,小声应道:“妾…… 妾记下了。”

      于氏也慌了神,拉着四郎的手眼圈泛红:“王妃,四郎胆子小,夜里总怕黑,这要是去了前院,跟兄长们不熟,怕是要哭闹着找娘……”

      “大郎稳重,二郎性子安静,三郎心细,定会照拂弟弟们。” 王妃语气稍缓,“孩子们总要学着跟同龄人相处,总护在身边,反倒难长见识。” 于氏虽不舍,也只能点头应下。

      唯独张侧妃没什么反应,仿佛移走的不是她的亲儿子,只在王妃看向她时,才敷衍着点了点头:“全凭王妃安排。” 那语气平淡得像在说别人的事,连眼角的余光都没往厅外 —— 六郎跟着婉姐儿玩的方向瞟一下。

      徐玉站在一旁没说话 —— 她的二郎早在前院住惯了,嫡女婉姐儿今年六岁,自出生起就被王妃接去膝下抚养,一来王妃喜欢女孩,二来也能让婉姐儿的身份更体面些,她早习惯了这样的 “半放手”,倒没什么不舍。

      事情就这么定了。散了后,苏氏抱着五郎走得飞快,嘴里还念叨:“娘明日就给你送莲子羹,前院的饭哪有家里的合口味,可别委屈了我的儿。” 于氏则蹲下身,给四郎理了理衣领,反复叮嘱:“去了前院要听大郎哥哥的话,夜里怕黑就跟嬷嬷说,娘一准来看你。”

      张侧妃走在最后,径直回了自己院。徐玉看在眼里,心里叹了口气,转头让小菊把刚做好的花生糖拿给六郎:“给你和婉姐儿分着吃,甜丝丝的,一会儿让你二郎哥哥带你认认前院的路,往后住惯了就好了。”

      徐玉刚要出门,被王妃叫住:“徐氏,你留步。” 她转过身,见王妃从案上拿起个描金食盒,递给她:“这是婉姐儿今早让厨房做的芝麻酥,说要给你尝尝。前院孩子们的点心,你多费心些 —— 大郎他们爱你做的辣豆酱,四郎、五郎、六郎小,你做些软和的花生糖、芝麻糕,刻上他们喜欢的样子,也能让他们快点适应前院的日子。”

      徐玉接过食盒,指尖触到盒底的温热,心里软了软。婉姐儿养在王妃身边,却没忘了她这个生母;王妃也想着用点心帮小的们缓和陌生感,倒比她想得更周全。她笑着应道:“娘娘放心,我这就去让小荷多做些,明日一早就送过去。”

      回到松林苑,徐玉直接去了小厨房。小荷正熬着猪油,见她进来,连忙迎上来:“主子,刚摘的辣椒要晒吗?前院的二公子还问您要辣椒油呢。”“先不急,” 徐玉打开食盒,拿出块芝麻酥递给她,“照着这个味道,做些花生糖和芝麻糕,多放些糖,软和些。四郎喜欢小熊,五郎喜欢老虎,六郎喜欢兔子,都用模子刻出来。”

      厨房里很快响起 “哗哗” 的筛粉声,徐玉坐在灶台边的小板凳上,看着小荷揉面团,忽然听见院外传来二郎的声音。她探头出去,见二郎穿着月白色常服,身后跟着大郎和三郎 —— 三个少年身姿挺拔,手里还拎着给弟弟们准备的小玩意儿。

      “娘!” 二郎跑过来,脸上带着笑,“前院东跨院收拾好了,我跟大哥、三哥给四郎他们备了些东西,明日就能用。对了,六郎说盼着您的兔子糖呢,您可别忘了做。”

      徐玉笑着摸了摸二郎的头:“放心,早给你们备着呢。” 正说着,婉姐儿牵着六郎过来了,六郎手里攥着个小泥人,是他给婉姐儿捏的。“娘!” 婉姐儿扑进徐玉怀里,“我要吃桂花糕,甜的!” 六郎也跟着小声说:“徐姨,我也要吃兔子糖,软的。”

      “都有都有,” 徐玉笑着应下,让小荷拿了两块刚做好的糖递给他们,“慢些吃。”

      当晚,徐玉在小厨房忙到月上中天。竹篮里堆满了用油纸包好的点心:小熊样的花生糖、老虎样的芝麻糕、兔子样的软糖,还有给大郎他们留的辣豆酱。小荷收拾灶台时,忍不住道:“主子,您这一天忙里忙外,又是种菜又是做点心,倒比从前还上心。”

      徐玉坐在摇椅上,看着院里的辣椒架。月光洒在藤蔓上,泛着淡淡的银辉。她想起刚穿来时,总想着 “苟到结局就是胜利”,可如今才明白,哪有什么 “酱油侧妃” 的剧本?王妃有王妃的朝堂谋略,苏氏有苏氏的母子牵挂,于氏有于氏的安稳度日,张氏虽对六郎不管不顾,却也有她的活法,而她,守着小厨房、看着孩子们从幼童长到少年,把平淡的日子过出甜意,这也是独一份重要的人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