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 16 章 ...

  •   马车轱辘碾过熟悉的青石板路,停在五皇子府朱门前时,徐玉掀帘的手顿了顿 —— 两年未见,府门前的石狮子依旧威严,连门檐下挂着的灯笼,都还是从前的样式。
      “主子,到了!” 小菊扶着她下车,声音里带着雀跃。徐玉刚站稳,就见松林苑的王嬷嬷领着几个丫鬟婆子迎上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圈通红:“奴婢们参见娘娘!您可算回来了!”
      “都起来吧。” 徐玉伸手虚扶,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的脸 —— 王嬷嬷、小兰、小荷、负责洒扫的张妈、从前帮着看院子的李婆子,大多还在,只是脸上添了些细纹。她笑着道:“这两年辛苦你们了,院子照看得分外好。”
      王嬷嬷站起身,擦着眼泪笑道:“主子放心,您走时吩咐的,奴婢们都记着呢!松树下的摇椅,每月都擦两遍;小厨房的锅碗瓢盆,都收在干爽的库房里,一点没锈!”
      跟着往里走,徐玉果然看见院里的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合抱粗的松树依旧挺拔,树下的藤编摇椅摆得端端正正,连她从前种月季的花畦,都还留着整齐的垄沟,只是空着没种。
      徐玉没急着进正房,先拐去了小厨房。推开木门,一股熟悉的烟火气混着灰尘味扑面而来 —— 青砖灶台擦得锃亮,只是铜壶、铁锅上蒙了层薄灰,少了往日的光泽。她伸手摸了摸灶台,指尖能触到细微的凉意,心里却暖融融的:“小荷,把锅碗瓢盆都找出来擦擦,今儿咱们做‘下车面’。”
      小荷应得响亮:“哎!主子您放心,保准让您吃上热乎的!”
      “民间说法,上车饺子下车面,图个顺顺当当。” 徐玉笑着补充,“多做些,给王妃、苏侧妃、于侧妃都送些去。”
      小荷手脚麻利,没多久,厨房里就传来 “哗哗” 的洗菜声、“当当” 的切菜声。徐玉在一旁指挥:“卤子里多放些香菇和笋丁,王妃爱吃鲜的;苏侧妃口味淡,少放些盐;于侧妃不爱吃辣,辣椒油单独装一小碟。”
      面刚煮好,香气就飘出了院子。徐玉让小兰端着食盒去正院,特意叮嘱:“跟王妃说,就是家常便饭,别客气。刚回来大家都累,热乎面吃着舒坦。”
      小兰去了没多久就回来,笑着道:“王妃娘娘可高兴了,还让奴婢给主子带话,说刚回来车马劳顿,让您别太累,多歇着。” 她顿了顿,又补充,“苏侧妃和于侧妃那边也送了,她们院里的丫鬟说,主子们正念叨着这口热乎面呢!”
      徐玉刚端起碗,二郎就凑过来,小脑袋在她胳膊上蹭了蹭:“娘,面真香。” 她夹了一筷子面喂到儿子嘴里,看着他眯眼笑的模样,自己也跟着笑了 —— 这两年在皇庄,顿顿粗茶淡饭,如今回到熟悉的小厨房,连一碗普通的打卤面,都觉得格外香。
      吃过饭,徐玉坐在正房里清点带回来的东西,二郎在院里转了一圈,耷拉着小脸回来,攥着她的衣角:“娘,旺财没了,鸡鸡鸭鸭也没了。” 旺财是他们在皇庄养的小土狗,走时没来得及带。
      徐玉放下手里的账本,摸了摸他的头:“王妃心里有数,回头你去给王妃请安,问问她能不能托人带回来,好不好?” 二郎立刻点头,小脸上的愁云一扫而空。
      正说着,院外传来三郎脆生生的叫嚷:“二郎!二郎!你在哪?” 徐玉探头出去,就见于氏牵着三郎,苏氏领着大郎,站在院门口。大郎手里还攥着个木陀螺,笑着道:“二郎,咱们去花园玩陀螺吧!”
      二郎眼睛一亮,抓起自己的小银铲就往外跑。三个孩子手牵手往花园去,笑声飘得老远。于氏笑着对徐玉道:“刚回来孩子们还不习惯,分开住就总想着找伴 —— 这两年在一个院里待惯了。”
      “可不是嘛。” 徐玉请她们进房坐,“刚回来府里事多,王妃和殿下怕是要忙一阵子交际应酬,咱们倒清闲,正好能好好歇歇。”
      于氏点点头,目光落在桌上的辣椒种子罐上,笑道:“你这辣椒种子还带着呢?回头开了小厨房,可得给我们尝尝鲜。”
      “那是自然!” 徐玉爽快应下,心里已经盘算起来 —— 等把院子收拾好,就把花畦种上辣椒,再养几只鸡,日子还是从前的老样子,舒服又安稳。
      傍晚时分,五皇子和王妃从外面回来,府里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映得回廊上的雕花格外清晰。徐玉看着院里的灯火,听着远处孩子们的笑声,手里捧着杯温热的茶,忽然觉得 —— 不管京里的朝堂风雨多烈,她的松林苑里,有美食、有孩子、有熟悉的人,这样的小日子,就足够了。
      毕竟,对她这个 “酱油侧妃” 来说,安稳活着,好好吃饭,就是最好的人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