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纸痕 ...
-
档案库里日光灯管发出“滋滋”的低鸣,像是有虫子被困在玻璃罩里。
苏砚将“阳光福利院火灾案”的卷宗从最底层的铁架上抽出来时,指尖沾了层薄灰。档案袋边缘已经脆化,封条上的红色印章洇开了一块,像凝固的血。
“2005年3月17日,凌晨三点十五分。” 苏砚翻到事故认定书,声音压在档案库的寂静里,显得格外清晰,“起火点为厨房,线路老化引发易燃物燃烧,火势蔓延至儿童宿舍……死亡人数十二人,含护工三名,儿童九名。幸存者两人:苏砚,时年七岁;林珩,时年六岁。”
林珩凑过来时,肩膀不小心撞到了档案架,金属架发出一串“哐当”的轻响。她盯着“幸存者”那栏的两个名字,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自己的名字,纸张那粗糙的触感让她感到指尖发麻——
突然,一阵嘈杂的哭喊涌进耳朵。
是很多孩子的声音,混着木头燃烧的噼啪声,有人在喊“阿姨”,有人在咳,浓烟呛得人睁不开眼。她甚至能“闻”到一股焦糊味,比现场那丝被雨水冲淡的味道浓烈百倍。
“嘶——” 林珩猛地缩回手,指尖像被烫到一样泛红。
苏砚抬眼看她,目光在她发红的指尖停留了一瞬,又落回卷宗上:“有问题?”
“没……” 林珩揉了揉指尖,心跳得厉害,“就是突然觉得……有点熟悉。” 她没说那些涌入感官的碎片,而且——这能力也太离奇了吧!她还没敢告诉队里任何人,包括王队。
苏砚没追问,只是指尖划过“起火原因”那栏的“线路老化”四个字,指腹碾过纸面,似乎在确认什么:“消防现场勘查记录里,没附电线熔断的实物照片。”
“可能是年代太久,丢了?” 林珩试图找个合理的解释。
“不可能。” 苏砚翻开另一页,指着一份泛黄的清单,“连烧焦的床板碎片都有编号存档,唯独关键的起火点物证缺失。” 她顿了顿,指尖移向“死亡名单”,“而且,这里少了个人哩!”
林珩凑近看,死亡名单上的名字整整齐齐,护工三名,儿童九名,编号从1到12。“没少啊?”
“编号是12,但名单上只有十一个名字。” 苏砚用指甲在最后一行的空白处划了一下,“这里原本应该有个名字,被人用墨水涂掉了,涂得很彻底,连纸纤维都翻起来了。”
林珩盯着那片深黑的墨迹,突然想起刚才指尖触到纸面时,除了哭喊,似乎还听到一个很轻的女声,在叫一个名字,像在哄人:“……乖,姐姐在,别怕……” 那声音很温柔,有点像护工阿姨的调调。
“福利院的资金流水也有问题。” 苏砚又抽出另一本附属档案,“火灾前三个月,有一笔二十万的匿名捐款,用途写着‘改善宿舍’,但采购记录里,只买了一批廉价的塑料玩具。”
林珩的目光落在档案夹里夹着的一张老照片上。是福利院的集体照,背景是红色的铁门,门口种着两棵玉兰树。照片里的孩子都穿着蓝白条纹的统一服装,她在最左边找到了小时候的自己,扎着两个歪歪扭扭的辫子,一脸倔强地抿着嘴。而苏砚则站在她旁边,比她高半个头,面无表情地看着镜头,眼神冷冽得不像个孩子。
两个小小的身影之间,还挤着一个模糊的影子。像是被人用手挡住了,只露出一点衣角——是和她们一样的蓝白条纹。
“这里,嗯……” 林珩指着那个模糊的角落,“是不是还有个孩子?”
苏砚的指尖落在照片上那个角落,动作顿了顿。玻璃档案柜的反光刚好映在照片上,那片模糊的影子在反光里晃了一下,竟像是个女孩的侧脸,嘴角还沾着点糖渣。
苏砚的呼吸忽然乱了半拍。
她想起昨晚的梦。火海里,有个小女孩攥着她的手,手心黏糊糊的,是水果糖融化的甜味。那女孩说:“苏砚姐姐,我藏了颗糖给你,在……” 后面的话被浓烟吞掉了。
“可能是拍照时有人动了。” 苏砚移开视线,把照片塞回档案袋,声音有点硬,“先查那个被涂掉的名字。还有,查‘水影案’的报案人。”
“‘水影案’的报案人?” 林珩愣了一下。
“七年前的‘水影案’,报案人是死者的室友,但卷宗里写着,第一个发现异常并报警的,是小区的清洁工。” 苏砚翻到“水影案”卷宗的报案记录页,“这个清洁工叫张淑芬,登记地址是……阳光福利院旧址附近的棚户区。”
林珩的心跳又漏了一拍。她忽然想起刚才触摸福利院档案袋时,那个温柔的女声,好像就有点像张淑芬的口音。
档案库的灯管又“滋啦”响了一声,灯光忽明忽暗。落在苏砚和林珩脸上,一半亮,一半暗,像她们被撕开一角的记忆。
“王队那边,我去说。” 苏砚合上卷宗,指尖在封面上的“阳光福利院”几个字上按了按,“查张淑芬,还有那个被涂掉的名字。”
林珩点头,目光又落在自己手腕的疤痕上。那疤痕在灯光下泛着淡粉色,像是片被火烤过的花瓣。她忽然很确定,苏砚肩胛骨下方,一定有块一模一样的疤。
就像她们共同出现在幸存者名单上,共同被困在这堆蒙尘的纸页里,共同……忘了某个人。
窗外的雨停了,阳光透过档案库的高窗斜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道光柱。光柱里,无数细小的纸尘在翻飞,像被烧尽的灰烬,还没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