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世界一 西伯利亚狼 ...

  •   纪录片《针叶林双狼》的预告片发布那天,正赶上城市里的初雪。科研站的张姐刷着手机,看着后台数据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忍不住推了推旁边的小李:“你看这转发量,破十万了!”

      屏幕上,萧晨正往鸦青怀里钻的画面被配上了柔光,背景音乐是钢琴版的《雪之梦》,旁白的声音温柔得像落雪:“在零下三十度的西伯利亚,它们用体温对抗严寒,用陪伴抵御孤独……”

      评论区早已炸开了锅。

      “卧槽这是什么神仙爱情!狼王的眼神简直要拉丝了!”
      “查了资料,这俩都是公狼啊……突然想起我家那口子,还没只狼体贴。”
      “动物学家别来杠,我不管什么行为模式,我只看出来‘我想和你过一辈子’!”
      “有没有懂狼的?这种互动真的正常吗?感觉比我和我对象还黏糊(狗头)”

      有人特意截了萧晨被鸦青舔耳朵的动图,配文“别人家的对象VS你家的对象”,转瞬间成了热门表情包。甚至有网友自发组成“双狼CP粉”,给它们起了昵称——“青哥”和“辰妹”,每天蹲在科研站的官博下催更正片。

      当然,争议也随之而来。

      “用人类的爱情观解读动物行为,是不是太牵强了?”
      “公狼之间搞这个,是不是违背自然规律?”
      “建议科研人员多关注生态保护,别整天搞这些博眼球的东西。”

      争吵很快蔓延到各大社交平台。动物学博主下场科普“狼群社会中的同性亲密行为”,却被粉丝回怼“科学归科学,浪漫归浪漫”;环保组织趁机宣传西伯利亚针叶林的生态保护,意外带火了“双狼同款”周边——印着两只狼依偎图案的围巾三天卖断了货。

      林子里的萧晨对此一无所知。他正趴在鸦青背上晒太阳,听着远处人类的欢呼隐约传来——大概是又拍到了什么“名场面”。昨天他捕猎时崴了脚,鸦青硬是把整只雪兔叼回来喂他,连骨头都啃碎了才递到他嘴边。

      “你说他们在高兴什么?”萧晨用尾巴尖扫了扫鸦青的耳朵。

      鸦青只是低下头,用鼻尖蹭了蹭他的伤处,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像是在检查还疼不疼。

      城里的讨论还在继续。某知名导演转发了预告片,说“这比很多爱情片都动人”;某宠物食品品牌甚至联系科研站,想邀请“双狼”做形象代言,最后被张姐哭笑不得地拒绝了。
      更有人翻出了科研站早年发布的狼群观测数据,逐帧对比鸦青对萧晨和对其他狼的区别,做成了“青哥偏爱证据链”,在论坛里盖起了千层高楼。

      “你们看这里!青哥给辰妹舔毛用了三分钟,给别的狼都没怎么舔过!”
      “还有这次捕猎,青哥把最肥的部位让给辰妹,自己啃带刺的那块!”
      “我宣布,这就是偏爱,是例外,是独一份的温柔!”

      这些热烈的讨论顺着网线飘远,偶尔有风吹过林梢,带来城市的喧嚣余音。
      萧晨正被鸦青按在雪地里打盹,忽然觉得头顶一凉——是片新落的雪花。他往鸦青怀里缩了缩,听着对方沉稳的心跳,忽然想起人类那些争吵。

      他们争论的“爱情”“自然规律”“博眼球”,对他和鸦青来说,不过是雪地里互相暖脚,是分食时推来让去的肉,是夜里圈住彼此的前爪。

      正片上线那天,科研站特意搞了个小型放映会。当放到萧晨崴脚后,鸦青守在他身边三天三夜,连猎物都懒得去追时,现场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
      张姐看着屏幕里两只狼交颈而眠的画面,忽然听见后排有人吸鼻子——是那个之前总说“要客观”的老教授。

      “其实啊,”老教授摘下眼镜擦了擦,“管它什么行为模式,能在这鬼地方互相陪着,就是好事。”

      放映会结束时,外面的雪下得更大了。小李刷着手机,突然喊道:“姐!我们上热搜第一了!#针叶林双狼教会我的事#”

      点进去,第一条是条长评:“它们不知道什么是同性异性,不知道什么是镜头和热搜,它们只知道冷了要靠在一起,饿了要想着对方。人类总把爱情搞得太复杂,反而不如两只狼活得坦诚。”

      林子里,萧晨被鸦青用尾巴裹着,正做着关于春天的梦。梦里有融化的溪流,有刚冒芽的嫩草,还有鸦青叼来的、带着露水的浆果。

      远处的帐篷里,人类还在为新的热搜庆祝。而这对被议论的主角,只是往彼此怀里钻了钻,把寒冷和喧嚣,都隔在了松针窝外。

      或许人类永远不会知道,他们争论的“爱情”,对这两只狼来说,不过是——“我想和你一起,熬过这个冬天,还有下一个,再下一个。”

      至于那些屏幕后的欢呼与争吵,就像林子里的风雪,来了又去,从不会真正打扰到雪地下,那两团相依的温暖。

      纪录片正片播出后,网友们对两只狼的昵称讨论更热烈了。起初有人叫“深棕”“浅灰”,嫌太直白;又有人提议“松针”“雪粒”,说贴合针叶林的背景,却少了点亲昵劲儿。

      直到某晚,一段未剪辑的花絮在官博流出——画面里,萧晨叼着块冻肉往鸦青嘴里塞,鸦青偏头躲开,用鼻尖把肉推回他嘴边,一来二去间,萧晨急了,直接把肉往鸦青喉咙里送,自己则抢过对方爪子里的枯枝嚼着玩。

      评论区瞬间沸腾:
      “哈哈哈哈这是什么小学生拌嘴!深棕的宠溺都要溢出来了!”
      “浅灰好霸道!我给你的你必须吃!”
      “叫‘棕哥’和‘灰弟’吧!这互动感绝了!”

      这个称呼很快传开。“棕哥”透着鸦青的沉稳可靠,“灰弟”带着萧晨的灵动依赖,既贴合毛色,又藏着点说不清的亲昵,比之前的“青哥辰妹”多了层并肩同行的味道。

      科研站的张姐看着后台数据,笑着跟同事说:“现在网友都喊‘棕哥护灰弟’,连带着咱们发布的科普文都多了好几万阅读。”

      林子里,萧晨正趴在鸦青背上打盹,忽然被对方轻轻掀翻在地。鸦青低下头,用舌头舔他的肚皮,痒得他直蹬腿。远处人类的笑声顺着风飘过来,大概是又拍到了这“名场面”。

      “别闹,棕哥。”萧晨嘟囔着,故意用爪子拍了拍鸦青的头——他从人类的议论里偷学了这个新称呼,虽然知道鸦青听不懂,却莫名觉得顺口。

      鸦青停下动作,深褐色的眼睛望着他,像是在问“你说什么”,随即低下头,用鼻尖蹭了蹭他的耳朵,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温柔得像在回应。

      城里的“棕哥灰弟”超话已经突破十万粉丝。有人画了他俩的同人插画,棕哥背着灰弟蹚过冰河;有人写了短篇故事,说棕哥曾为了保护灰弟,独自赶走三只成年狼;甚至有家长把这段纪录片当睡前故事,告诉孩子“好朋友就该像棕哥和灰弟一样互相照顾”。

      争议仍在,却渐渐被温暖的讨论盖过。有动物学博主特意制作视频,分析“棕哥对灰弟的行为模式更接近跨物种的情感联结”,评论区一片“懂了,但我们就要磕”的欢呼。

      某天清晨,萧晨跟着鸦青去溪边喝水,看见人类举着的牌子上画着两只狼,旁边写着“棕哥灰弟”。他愣了愣,忽然用鼻尖顶了顶鸦青的侧脸,又指了指牌子上的深灰色狼,再指了指鸦青。

      鸦青歪着头看他,没懂,却还是用尾巴勾住他的后腿,把他往自己身边带了带。

      萧晨笑了,往鸦青怀里钻得更深了些。管它什么“棕哥灰弟”,管它人类怎么称呼,只要身边这只狼的体温还在,只要这双深褐色的眼睛里始终映着自己的影子,就够了。

      远处的摄像机忠实地记录下这一幕,镜头里,“棕哥”稳稳地护着“灰弟”,晨光落在他们交叠的身影上,像幅被岁月温柔收藏的画。而屏幕外,无数人正为这对狼的故事心动,学着像它们一样,笨拙又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