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昔时血骨,今日山川 ...
转眼到了谢老爷选的宜破土、安葬的日子,天一亮,全家准备就绪,前往谢氏族墓。
族墓座落于杭州郊外一座低矮野山中,那山坡郁郁苍苍,枝叶掩盖住了一条登山石阶道,山脚下一道河流蜿蜒而过,奔流不久后与钱塘江交汇,一齐流向杭州湾,在遥远的东海化作一阵波涛浪角。
到山下时,坟亲已在路边等候。
由抬棺的人先上山,谢家人在后,或快或慢地跟着。最前面是谢十七夫妻,厉经韬牵着瑆舟;中间是坟亲陪着谢老爷和谢太太,太太身体虚弱,由女佣搀扶;惜予和王遗时走在最后,相互挽着,两人走走停停,不时张望四周。
惜予好多年没有回来祭扫,发现周围树干比记忆中的粗了一圈,它们又伸出无数枝叶来遮天蔽日,遂石阶也比记忆中暗了。
一直到半坡,才从蓊郁浓阴里走出来,天光骤亮,眼前一片平坦开阔。
王遗时踏上最后一格石阶,看清眼前景象之后,整个人怔在了原地。
从他眼前一直延伸到山顶,大大小小的墓碑像碎瓷片一样插满山间,黑色的、白色的、灰色的……无以言表的震撼。
而真正触目惊心的是那些墓碑上镌刻的生卒年:
谢袶远 生于光绪十二年 终于宣统三年 年二十六
谢袓远 生于民前廿七年 终于民国二年 年二十九
谢愷予 生于民前十九年 终于民国五年 年二十四
谢慬予 生于民前十一年 终于民国十六年 年二十七
……
这座满目苍翠的小山中,沉睡着一群折戟沉沙的年轻人。
不论在外界眼里,他们扮演的是何种角色,复辟者、革命者、共和者……到了此地都变得不再重要。在这座山中,他们只是这个家的孩子,不需要为国家忧闷,不再受时局惊扰,只需做个依偎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尽情安睡即可。
王遗时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洗尽这种悲伤,才能做到像在场的每一个谢家人那样,带着如此平静的表情看向这满山亡灵。
时辰已至,破土、落葬。棺木缓缓下沉,置入墓坑,一锹一锹的土泼上去,逐渐割断了逝者与人间的联结。
直到最后一伾土落在坟丘上,谢老爷已熬红了双眼。
谢家,又少了一个孩子。慎予他们这辈,仅剩兄弟三人。
—·—
落葬结束,厉经韬带老人孩子先行离开,惜予和谢十七则留在族墓,王遗时陪在她们身边。四叔沈疴初愈,暂难还乡,让女儿十七替他祭拜列位先祖。
三人一一祭扫完毕,经过一处坟茔面前,惜予停下脚步,遗时和十七相继驻足回望,然后朝她走去。
谢十七看了眼墓碑上的名字——谢慆予,“大哥哥。”
王遗时鲜少听妻子提她同胞的兄长,只见那座灰白花岗岩墓碑从右往左分别镌着:
生于民前廿一(1891)年八月十七日
终于民前一年(1911)四月廿七日
谢慆予之墓
民国二十年八月廿日父谢裕远、母顾遐龄立
惜予还记得,大哥原来的墓碑有多么朴素苍白,只有两行字,一行名字、一行立碑日期,在山间一众坟茔之间,像个来去无依的孤魂野鬼。
并非家人不重视,他是父母最爱的孩子,他们无法接受他这么突然又惨烈地死去了,草草落葬,不敢多看一眼。
前些年,在惜予提议之下,重修墓碑一事终于被提上日程。
惜予将大哥的生卒年写上,把母亲名字加入立碑人,更将父亲年年清明烧的那篇祭文放到了墓前,雕刻在一块黑金花大理石板上,往后日夜风雨陪伴着哥哥。
新墓在哥哥四十岁生忌那日落成。
惜予蹲下身去,伸手抚过地面的碑文,“哥,我好几年没来看过你,你不要生我气。等不打仗了,我每年生死忌还有清明都来看你,你再等等。”
地面石碑上的黑底白字刻得小而密,王遗时也随惜予蹲下来,在心中细细将它读来:
炎黄代徂,汉族中熸,张我义声,实起西南。百夫同力,风激霆迅,以我血肉,回兹劫运。志则以申,身则同命,求仁得仁,抑又何恨……桓桓诸公,百夫之特,愿起九原,化身千亿。风云犹壮,岁月如新,抚往思来,倏及兹辰。东山之阡,新宫翼然,昔时血骨,今日山川。士女济跄,荐羞酾酒,匪曰报功,惟以劝后。
好一个“以我血肉,回兹劫运”!
好一个“昔时血骨,今日山川”!
好一篇行云流水、气逾霄汉的祭文!
王遗时专注凝视着眼前的碑文,仿佛透过岁月看到了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他的人生停留在永远的二十岁,朱颜未改、风度翩翩;他的时空是新旧交替的那样混沌不堪,但不妨碍他黑白分明的眼中踌躇满志、星火燎原。
再抬头看向谢慆予墓时,王遗时不由对这未曾谋面的内兄丛生钦慕。
他是这样年轻的好儿郎,故去多年,你仍能从长辈口中听到对他深刻的赞佩与惋惜,就像王先生曾说:“有子如此,家国之幸,父母之殇。”
王遗时如今也有自己的孩子,“丧子”二字光是出现在脑海中,便已疼痛难抑,更不敢想岳父岳母当时是何等心情,说是天塌地陷也不为过。
惜予说:“孙先生逝世前一年,亲笔写就这篇祭烈士文以飨英灵。此文一出,父亲读之泣不成声,当即誊抄下来,送到哥哥灵前。自后每年忌日扫墓,同锡纸元宝一起,烧上一篇。”
在场三个人都是为人父母,听到此处,均面露不忍。
王遗时扶惜予起来,两人依旧凝视着兄长那方墓碑,王遗时钦慕,惜予思念。而谢十七放眼望向高处,感慨道:“这座山快住不下了,但咱们家也没多少人了。”
这个家族的生命与血性,似乎就在两代人之间挥霍完了。
至于生存下来的人,他们见惯前车之鉴,于是如尘埃一样四散,在天地间找个角落隐藏自己,并吸取教训,手起刀落,抹杀了家族基因里那吸引死亡的特质。那种特质,是流淌血液里的一腔孤勇,变法的商君、刺秦的荆轲、渡海的达摩,大抵都是这样的。
—·—
从族墓归来的那天夜里,谢十七那边又出了事。
夜里十点多,老宅上下俱已熄灯,一片寂静中,只有野猫在屋脊上行走的声音。王遗时一个翻身,已然陷入好梦,但惜予才在黑暗中培养出些许睡意,朦朦胧胧醒着。
不想波澜顿起,谢十七的声音穿堂过廊,被晚风削得尖尖的,于夜色中直直塞进惜予耳中,她一个激灵从床上撑起身。
王遗时感知到她的动静,迷糊着伸手去捞,反而被惜予也拽了起来。
惜予接连朝他大腿拍打了好几下,把王遗时痛清醒了,她说:“你听。”
一片寂静。
王遗时挠头打哈欠,“没声音啊。”
他话音刚落,一阵男女交接的争执声传进他们房里,这下夫妻俩都听个真切,默契对视以后,在床边穿好鞋,悄悄地摸出了门。
来到十七小姐院子里,争执声陡然间拔高了好几度。
“我不答应!”那是谢十七。
“真没那心思!”这是十七姐夫。
“厉经韬,我同你最后讲一遍,我不同意!带瑆舟回去,你想都别想,要去你自个儿去。别以为我不晓得你老娘在琢磨什么,她就巴望着你把孩子带回去,趁着我们家的人不在给改名换姓,叫你家添一条香火,日后好再盘剥瑆舟。”
“老人家就是想看看孩子,没那么多心思。”
“哼!你那些信,别以为藏得多好。你娘信里怎么说的,说你不孝,两个儿子没一个跟你姓,还说老大必须改姓入族谱。姓厉的,让你那十三点的娘拎拎清,别说两个孩子,就连你也早就同他们没关系了。你这个人,是我家的上门女婿,往后只能埋在我家的祖坟,做我家的鬼!敢带走孩子,我和你离婚,到时你大可以和别的女人,续上十七、八条香火,我也没意见。”
“你若不放心,可以一同去。我家里就是吃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在你眼皮子底下行事吧?”
“你家有什么值得你惦记的?你那偏心偏到爪哇国的娘,还是拿你当牲口使的哥嫂?你当初不就是受不了他们才逃到广州去讨生活的。怎么,过两天舒服日子,扭脸就忘了?他们明摆着唆使你,不就是为了让你儿子变成下一个你,任他们吃干抹净么?”
王遗时非常投入,谢十七说到精彩处,他甚是赞同地狠狠点头,惜予无语地横了他一眼。
“你哥爱赌好斗,嫂子心黑似漆,你娘挥霍无度,我们这些年接济得不少了,这就是个无底洞,你要往里扑,不许连累我孩子。”
这样的争执持续了一小会,惜予和王遗时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出面劝架,十七姐夫因说不过姐姐,垂头丧气地鸣金收兵了。
碑前祭文原文来自孙文先生于1924年所写的《祭黄花冈七十二烈士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0章 昔时血骨,今日山川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拍拍话筒)大家好。 目前更新进度已经过半。 初稿写完啦(掌声!),边修边更中。 如果需要大改的话可能会慢个一两天,俺不会弃坑的!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