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九章 ...
-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变成了触目惊心的“50”。初夏的阳光开始显露威力,透过教室窗户,明晃晃地落在堆满书籍的课桌上,空气里浮动着粉笔灰和躁动不安的气息。长时间的伏案苦读,让不少同学的脸上都带上了一丝挥之不去的倦色,肩膀僵硬,眼底藏着血丝。就在这备考氛围白热化、几乎令人窒息的时刻,学校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为全体初三学生举办一场运动会。
消息传来,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滴入了一滴清水,瞬间炸开了锅。
“运动会?都这时候了还开运动会?”
“学校怎么想的?这不是浪费时间吗?”
“太好了!终于能喘口气了!”
“我跑不动啊,能不能请假……”
议论声充斥在课间走廊和教室里,惊愕、不解、兴奋、担忧,各种情绪交织。按照惯例,初三下半学期所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都应让路,但校领导在广播里的动员讲话语重心长:“磨刀不误砍柴工。健康的体魄、放松的心态,是应对挑战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在这场运动中,释放压力,焕发活力,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最后的冲刺!”
于是,在五月一个晴朗得有些过分的上午,江市实验中学的操场上,罕见地出现了全体初三学生的身影。
天空是那种洗过的湛蓝,几缕薄云如同透明的轻纱。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下来,将红色的塑胶跑道晒得微微发烫,空气里弥漫着青草被炙烤后散发出的独特气息,混合着防晒霜和汗水的气味。广播里播放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彩旗在跑道边缘迎风招展,一种久违的、属于青春的热烈和鲜活,强行注入了这片已被“学习”二字占据太久的土地。
陆予婷穿着轻便的运动服,站在自己班级的方阵里,感受着灼热的阳光落在皮肤上,有些不适,却又奇异地带来一种真实的“活着”的感觉。她已经记不清上次这样站在阳光下,无所顾忌地感受风声和汗水,是什么时候了。日常被习题和公式填满的世界,在这一刻被强行按下了暂停键,换上了截然不同的背景色。
按照要求,每人至少选择参加一项活动。长跑是大多数人的噩梦,铅球、跳远等技术性项目也让人望而却步。陆予婷权衡再三,选择了相对省力且不需要太多技巧的——女子组4x100米接力跑,她跑第二棒。李哲则兴奋地报了好几个项目,包括他最擅长的跳高和压轴的男子1000米。而林曦,在班主任老徐几乎是半强制的要求下,报了一项没什么人愿意参加的男子3000米长跑。
“林曦,就你这体能,跑3000米没问题!脑子好使,体力也得跟上!” 老徐拍着他的肩膀,语气不容置疑。林曦脸上没什么表情,既没反对,也没显出热情,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运动会开始了。跑道上是飞驰的身影,沙坑旁是奋力一跃的英姿,铅球区划出沉重的抛物线……呐喊声、助威声、发令枪响、广播里激动人心的稿件播报,各种声音交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暂时抛开了分数和排名的少年们,在这一刻,将所有的激情和力量都释放在了这片赛场上。
陆予婷站在第二棒的接力区,手心里微微沁出汗。她不是擅长运动的人,此刻看着第一棒的队友咬着牙、面目有些扭曲地奋力向她冲来,听着耳边震耳欲聋的“加油”声,心脏也跟着剧烈地跳动起来,混合着紧张和一种莫名的兴奋。
交接棒!冰凉的接力棒触碰到她的手心,她几乎是本能地攥紧,然后转身,拼命向前冲去!风在耳边呼啸,周围的呐喊声变得模糊,视野里只剩下前方那条越来越近的、属于第三棒队友的跑道。肺部像是要烧起来,腿也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但她没有减速,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传出去!把它传出去!”
当她成功将接力棒交到第三棒队友手中,自己因为惯性踉跄了几步才停下时,一种虚脱感混杂着奇异的畅快感席卷了她。她弯下腰,双手撑着膝盖,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汗水顺着额发滴落在滚烫的跑道上,瞬间蒸发。阳光刺得她睁不开眼,但她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这种纯粹的、体力上的耗尽,仿佛也将积压在心底许久的郁结之气,一并带走了些许。
她抬起头,在人群中寻找熟悉的身影。看到李哲在跳高场地,助跑、起跳、腾空、过杆,动作流畅而充满力量,引来一片喝彩。他落地后,朝着班级方向得意地挥了挥手,笑容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而她的目光,最终不由自主地落在了即将开始的男子3000米起点处。林曦站在那里,在一群或活动手脚或表情紧张的男生中,显得格外突兀。他依旧穿着那身普通的运动服,脸上没什么表情,既不像别人那样严阵以待,也没有丝毫怯场,只是安静地做着最简单的拉伸,眼神平静地望着漫长的跑道,仿佛那只是一道需要演算的冗长公式。
发令枪响!
十几道身影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3000米,七圈半,是对体能和意志的双重考验。一开始,大家都冲得很快,林曦混在人群中,不快不慢,保持着一种稳定的节奏。
一圈,两圈……队伍渐渐拉开了距离。有人开始减速,有人气喘如牛,表情痛苦。阳光越来越毒辣,跑道上升腾起扭曲的热浪。林曦的额头上也沁出了细密的汗珠,呼吸变得粗重,但他奔跑的姿势却没有太大变化,依旧稳定,每一步都踏得坚实。他没有去看旁边的对手,也没有回应跑道外任何人的加油,只是专注地看着前方,调整着呼吸,像一台设定好程序的精密仪器。
陆予婷和同学们站在跑道内侧的草地上,跟着他的节奏移动,大声喊着“林曦加油!”。李哲更是激动地跑到跑道边,跟着他跑了一小段,大声指挥:“调整呼吸!保持节奏!最后两圈再冲!”
跑到第五圈时,明显的疲惫感袭来,林曦的速度也慢了下来,脸色有些发白,嘴唇紧抿。但他依旧没有停下,甚至没有走,只是固执地、一步一步地向前奔跑。汗水浸湿了他的运动服,贴在清瘦的背脊上。
陆予婷看着他逆着光奔跑的身影,阳光在他周身勾勒出一圈模糊而坚韧的金边。那一刻,她忽然觉得,这条漫长的跑道,就像他们正在经历的这段备考岁月。起点相同,过程漫长而痛苦,充满未知和挑战,有人会掉队,有人会放弃,但总有人,会选择坚持,哪怕速度慢了下来,也绝不停止向前。
最后两圈,林曦似乎调动了身体里最后储存的能量,开始加速!他超过了一个,又超过了一个!他的动作不再像开始时那样轻松,带着明显的吃力,但那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要亮,那里面燃烧着一种不服输的、近乎执拗的火焰!
冲刺!当他最终冲过终点线,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后一名,只是中游偏上的名次时,他几乎是直接瘫倒在了跑道旁的草地上,胸膛剧烈起伏,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同学们立刻围了上去,递水,递毛巾。李哲用力拍着他的背,“行啊你小子!深藏不露啊!居然跑完了!还超了好几个!”
陆予婷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草地上那个褪去了平日冰冷外壳、只剩下剧烈喘息和疲惫的少年,心里涌起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有敬佩,有惊讶,还有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细微的动容。原来,这座冰山,在认定的道路上,也有着如此坚韧不催的内核。
运动会持续了一天。当夕阳西下,将天边染成一片绚烂的晚霞时,喧嚣的操场渐渐归于平静。同学们拖着疲惫却兴奋的身体,三三两两地离开。身体是酸痛的,嗓子是沙哑的,但每个人的脸上,似乎都多了些不一样的神采——那是汗水洗礼后的畅快,是压力释放后的轻松,是久违的、属于这个年纪应有的鲜活与朝气。
陆予婷慢慢地走在回教室的路上,感受着四肢传来的酸痛感,心里却是一片难得的澄澈与宁静。那被习题和考试占据的心房,仿佛被这场运动会强行推开了一扇窗,涌进了阳光、风声和汗水真实的味道。
她回头,望了一眼被夕阳笼罩的、空荡荡的跑道。那条林曦奋力奔跑过的逆光之路,仿佛与她接下来五十天要走的备考之路,悄然重叠。
是的,前路依旧漫长,挑战依旧严峻。但经过这一天的释放与见证,她更加确信,无论是奔跑在赛道上,还是跋涉在题海里,最重要的,或许不是最终的名次,而是那份坚持奔跑的姿态,是那股逆光前行、不问结果的勇气。
回到教室,拿起沉甸甸的书包,那重量似乎也不再那么难以承受。因为她的身体里,重新注入了奔跑的力量,她的眼中,再次看到了逆光之下,那条属于她的、需要全力以赴的跑道。五十天,最后的征程,她准备好了,继续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