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回邺 ...
-
建安九年,曹操再次出征。
因袁氏三子夺位,长子袁谭背离冀州;次子袁熙自请镇守幽州;唯余幼子袁尚统领冀州,但不日前领兵前往攻打平原。
平原乃是袁谭现今属地。
曹操趁邺城内部空虚,命人截断山流水渠,把整座城围得若铁桶一般,自己的人被挡在门外,暂时进不去。里面的人也休想出来,莫说是人,便是一只鸟在飞跃城墙的那一瞬,就被射杀坠落。
未满两月,城中粮草将尽,饿死者过半。
此时,袁尚方得曹操围城的消息,领兵回援。
曹操并没有着急攻打已经几无镇守之力的邺城,而是转头将回援的袁尚包围。
袁尚不敌,欲献出印绶以降。
曹操不同意,只笑道:“我曹孟德的儿子若是与汝父袁本初的三个儿子一般,不如早些死了算了。”
随后,继续猛力攻打袁尚。
袁尚领兵逃去中山,因为太急,印绶之类皆是留于营帐。
曹操更笑:“比起留袁尚一命来换,孤倒是更喜欢自己夺来。走吧,吩咐下去,命令三军休整一个时辰,而后全力攻打邺城。”
不出三日,邺城陷落。
曹操将袁绍的妻女家眷全都管束起来,虽也锦衣玉食地供着,但是她们此生怕是再没有来去的自由。
曹操入驻邺城县府,收押袁绍旧部,或劝降、或斩杀。却唯一人迟迟没有定下处置之法。
冬日的时候,天气冷寒,吞吐成雾。
曹操自邺城寄来一封亲笔信予荀彧,信中所言:
冀州乃中原要塞,地广物博、人才济济,邺城为治所所在,更犹胜之。昔闻荀氏族亲皆于邺城,文若不妨早日携妻儿归来。
宅邸已备、修缮已俱,孤与奉孝静待之。
唐袖其实没太明白曹操的言外之意,见此信笺,询问荀彧:“曹公的意思是让我们搬回邺城?”
荀彧意味不明地颔首。
“那我们还回许都吗?若是搬去邺城,这意思八成也不用回老宅住?”唐袖依照信上的内容既有疑惑,又有所推测。
荀彧闻言,解释道:“未必就不会。只要这许昌还是国都所在,司空府仍存,荀氏府邸依旧。”
“那搬去邺城是为了?”唐袖不理解,既然在国都待得好好的,为何要去不是国都的邺城。
就算邺城确实繁华,可离天子、中央总是有些距离。
荀彧浅笑:“于如今的曹公来说,他在哪里,汉室的中枢便在哪里。你我都很清楚邺城之繁盛、四通八达。我等与曹公搬去邺城,往后这曹氏军队、谋略也尽在邺城。”
啧,以一人之力改变政治中心。
唐袖不得不说,还是很佩服曹操的。
荀彧喟叹着又道:“你我回到邺城,怕是还有另外两件事要做。一者,曹公第二子曹丕迎娶中山无极县甄氏女,我们要前往赴喜宴。二者,友若他仍旧在牢狱之中,不愿归顺。”
“荀谌……”提起荀彧的这位胞弟,唐袖也是长叹一声。
唐袖与荀谌算是比较熟悉的,之前荀彧离开邺城,都是荀谌在照顾他们母子、母女三人。
荀彧不是没有劝过荀谌,和自己与荀衍一起,离开袁绍,前往投奔曹操。
然而,荀谌坚持己见。
即使是在官渡之战之后,荀彧给荀谌写过信,言明若荀谌愿意前来投靠,定会获得曹操的重用。
便是不愿投靠,也当早日离开袁绍。
荀谌仍只有一句:“彧兄明白的,我有我自己的选择,并且坚定要跟着这个选择走下去。”
现今,邺城易主,荀谌不降,大概是已经有了要与邺城共存亡的心思。
唐袖问荀彧:“你有把握说服友若吗?”
荀彧无奈摇头:“我只有把握曹公会因我不杀友若。”
那其实也行。唐袖心道。只要不死,还活着,就什么都还有可能。
唐袖松了口气,忍不住但又需克制地同荀彧说起:“你方才讲到的那位要嫁给曹丕公子的中山无极县甄氏女,可是本来袁熙的内妇,有洛神之称的大美人甄宓?”
荀彧顿了顿,而后忍俊不禁:“阿袖,你如何会连这些都知晓?好似在这九州之内,随意提起一个名字,你都能点评上两句。”
这样广知且熟悉有名之士,其实是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自己的心力才能达到的。
唐袖从前显然没有这样的人力物力。
嫁给自己后有了,但看她平日里的言行举止,也并没有如此心力。
荀彧知晓,这其中有不对之处,但他没有过于警惕和好奇。只因很久之前,郭嘉说过,无论姜袂身上发现了何种变化,只要自己喜欢她,就该信任和庆幸,她变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
因而荀彧没再考虑深究。
唐袖则是恍然意识到自己暴露得有点多,囫囵地解释:“也不是人人都知晓,得是人尽皆知的我才知晓。甄宓是美人,就与那貂蝉、大小乔一般。在女子之中很有名声。”
荀彧不与她探讨下去,只回答她先前的问题:“曹丕公子要娶的确实是原本袁熙的夫人。虽说这甄氏女离开袁熙后,便成了二嫁之妇。但这又有何不可,我朝先代诸位皇后也是如此。况且甄氏不仅貌美,家世出众,财帛殷实,更算半个袁氏族人。娶了她,更能安定冀州民心。”
这样看来,好处确实很多,曹丕也是理应要娶甄宓的。
只是想到他们历史结局,唐袖还是忍不住感慨:“就怕明明红颜绝色,男子得到了却不知珍惜。”
荀彧听着愣了愣,不明白唐袖为何会突然这样说。
他还在思忖自己是不是该随之表明什么态度。
唐袖一副扼腕叹息之态:“这样的话,我们窈窈的未来夫婿,不就是不用考虑曹氏子了吗?”
荀彧:“嗯?”不明白为什么。
唐袖解释:“我唐袖的女儿,自然不能做旁人的妾室。便是平妻,也不可能与人共侍一夫。曹氏诸多子侄中,除了曹丕,即使有德行尚可的,也难保日后不会在争嗣之中被打压,我窈窈岂能跟着他们受苦?”
“阿袖。”荀彧先是莫可奈何地摇头,拿唐袖没有办法,而后恍然意识到什么,不由自主地轻叹,“你到底是有怎样的玲珑心思,竟是连这未来谁会是曹公的嗣子都看透?便是我与奉孝,如今背着人也不敢断定就是曹丕公子。”
荀彧和郭嘉,那是见过曹操的几位儿子无数遍的,结合局势认真地分析,才有一些苗头。
可唐袖基本就没见过曹丕等几位公子。
唐袖:“……我瞎说的。”随意搪塞地一言,唐袖又察觉不对,努力解释,“其实不难猜。丁夫人之后,卞夫人成了曹公的正妻。那么卞夫人的儿子们便都是嫡子。曹丕又恰好最长,占了嫡长子的身份,日后可不得承继曹公的基业吗?”
还好曹丕的身份给了自己一些借口。
荀彧苦笑:“但是阿袖,曹公从来都不是会遵嫡长子继承的性子。在他眼中,只有优劣,不分嫡庶。”
唐袖:“……那他看了袁绍的儿子为了争主公之位,弄得家宅不宁、基业尽散,还不明白吗?”
“曹公有自信,自己不会是袁绍,他的儿子们也绝不是袁谭、袁熙和袁尚。”
虽然确实如此。但唐袖还是不由喃喃:“若从一开始就定好那个人,其他人知晓自己没有机会,或许就不会弄得父子离散、兄弟阋墙了。”
……前往邺城是一件举家搬迁的大事。
郭嘉和姜袂虽然已经走了,但是郭奕,以及他们家宅中的器物都还没有收拾。唐袖又要忙荀府这边。于是,俣俣和窈窈自告奋勇,说要去到郭府,帮着郭奕指挥侍女和仆役干活。
已经十四岁的俣俣和窈窈,自从前俩人一直差不多高,到俣俣已渐渐比窈窈高出半个头。
但俣俣近来倒是不怎么欺负窈窈,即使偶尔嘴上仍不饶人,但远没有到需要窈窈追着他打的地步。
外面也都说荀氏的小公子越发得彬彬有礼。
至于窈窈,她虽然仍同俣俣和郭奕玩得好,但许多俣俣和郭奕闹着要去玩的,她都果断地拒绝,表示那样劳累、容易弄脏衣裙的事情,只有他们这些幼稚的少年郎才爱玩。
窈窈更多的是与自己的表姊荀婵一起逛逛集市,或者什么都不做,就待在一起说体己话。
去岁,荀婵与颍川钟氏的长子钟毓定下婚约,明年就要成婚。
对于嫁人成亲,两个小少女都还保持着天真烂漫、美好的想象。
俣俣和窈窈到了郭奕府上,俣俣和郭奕忙着外宅,窈窈就在内宅帮忙。
她指挥上下,条理清晰、有条不紊。
侍女中有传言:这位荀小女郎将来或许就是他们的少夫人。
便是俣俣也常开窈窈和郭奕的玩笑。俣俣指着窈窈,对郭奕道:“荀媖她这是把你家,当作了自己家。你们以后若是真成婚了,你可有得受。不过不管怎样,荀媖她都是我妹妹。郭糖块,你要是敢欺负她,我一定打死你。”
郭奕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无奈沉默。
窈窈听见了,不耐烦地纠正他们:“胡说八道什么?你们外宅的事情都忙完了?”
郭奕:“差不多。还有一些需等义父这样的长辈拿定主意。”
“我阿爹啊?”俣俣重复着,“他怕是最近都没有空。朝堂上也不止我们两家要搬离许都。”
“那怎么办,找义母吗?”郭奕以为也不是不行。
窈窈打断他们:“我阿娘鲜少管外宅的事情,估计她也不清楚。但是有另一个人,我可以去帮你们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