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2、夏末的星光 ...
-
八月的最后一周,云棠市的阳光依然炽烈,但梧桐叶的尖端已经悄悄泛起一丝倦黄,像是被时间轻轻烫过的痕迹。
林衔月坐在书桌前,窗外的蝉鸣声比盛夏时稀疏了许多。
偶尔几声嘶鸣,也显得懒洋洋的,不再有那种撕心裂肺的劲头。
她的指尖拨弄着窗台上的一只蝉蜕——那是上周和沈栖迟在鹤鸣山捡的。
空壳轻得几乎没有重量,却完整保留着振翅时的姿态。
透明的翅膀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像是被凝固的最后一瞬生命力。
蝉蜕旁边摆着一枚蓝钻袖扣,是沈栖迟前天“不小心”掉在她课本里的。
她拿起来对着光看,钻石内部有一道极细的刻痕,形状像天鹅座的星轨。
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沈栖迟发来一张照片:星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摊在深色木纹桌面上,烫金的物理系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旁边摆着那枚封存流星余烬的树脂标本,琥珀色的泪滴里,光点依旧如凝固的星辰。
配文只有两个字:「等你。」
林衔月望向书桌另一侧——她的通知书静静躺在翻开的《联邦司法年鉴》上,法学院徽章的烫金线条庄重而优雅。
两封通知书并排放在一起,像是某种无言的约定。
窗外突然传来机车引擎的轰鸣,由远及近,最后停在她家楼下。
不用看也知道是谁。
沈栖迟总喜欢用这种方式宣告他的到来,仿佛连机械的咆哮都能翻译成情话。
她推开窗,热浪扑面而来。
楼下,沈栖迟跨坐在杜卡迪上,黑色无袖T恤露出线条分明的手臂。
见她探头,他抬手抛上来一个小纸团,精准地落在她窗台上的蝉蜕旁边。
纸团展开是一张手绘的星图,天鹅座与天琴座之间用红笔画了条虚线。
旁边标注:「文理湖最短路径,实测步行7分32秒。」字迹锋利如刀刻,是沈栖迟一贯的风格。
星图背面还写着一行小字:「PS:法学院图书馆的穹顶能看到天鹅座β星。」
林衔月捏着纸片,忽然发现边缘有被火烧过的痕迹——这是他从天文社的观测日志上撕下来的。
她几乎能想象出他坐在社团教室里,就着望远镜的微光写下这行字的样子。
楼下的引擎声又响了起来,短促的两声,像是催促。
她低头看去,沈栖迟正仰着头,长命锁的银链从领口滑出来,在阳光下晃出一道细亮的光弧。
“下来。”他做了个口型。
林衔月抓起书包冲下楼,推开单元门的瞬间,热浪混着机油的气息扑面而来。
沈栖迟单脚撑地,递给她一个头盔——
还是那顶改装过的哑光白,耳麦位置的发热片已经换成了更轻薄的款式。
“最后一天暑假。”他帮她系扣带时,指尖擦过她耳后的皮肤,“想去哪儿?”
蝉鸣突然变得响亮,仿佛在做最后的告别。林衔月看着地上斑驳的树影,忽然想起鹤鸣山涧里那个带着可乐味的吻。
“图书馆。”她说,“提前认路。”
沈栖迟笑了,长命锁随着他低头的动作轻轻一晃。
蓝钻折射的光斑正好落在她掌心,像一颗被捕获的星星。
高三的晚自习延长到九点半,教室里的灯光在玻璃窗上投下模糊的倒影。
林衔月合上《五年高考》,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书脊——
第317页的夹层里,沈栖迟的纸条还静静躺着,边缘微微翘起,像是被翻阅过无数次。
窗外,月光穿过梧桐树的枝叶,在课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她低头收拾书包时,发现抽屉里多了个牛皮纸袋——沈栖迟的物理竞赛笔记,封面用钢笔潦草地画着双子座的星图。
翻开第一页,页脚处贴着一张便利贴:「天台见。——SXC」
字迹匆忙,墨迹甚至有些晕开,像是赶在课间匆匆写下的。
顶楼天台的铁门果然虚掩着。
林衔月推开门时,夜风迎面拂来,带着初秋特有的凉意。
沈栖迟靠在栏杆边,手里转着那支蓝钻钢笔,笔帽上的钻石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光。
远处城市的灯火如同倒悬的星海,而他就站在光与暗的交界处,轮廓被月光镀上一层银边。
“迟到了两分钟。”他头也不回地说,声音混在风里,低沉得像大提琴的余韵。
林衔月走到他身旁,栏杆上放着一罐冰镇乌龙茶。
铝罐外壁凝满水珠,在月光下像撒了一把碎钻。
“教导主任真批了观测活动?”她接过饮料,指尖碰到他还没来得及收回的手。
沈栖迟轻笑,从口袋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申请单——
批准人签字栏里,龙飞凤舞的字迹写着:「高三解压活动,限时一小时。——张建国」
“我告诉他天文观测能提高空间想象力。”
他拧开自己那罐可乐,气泡涌出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对立体几何有帮助。”
沈栖迟突然从背包里取出一个小型折叠望远镜,金属支架展开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
他调试焦距的动作很熟练,指节分明的手在月光下像一件精密的仪器。
“下周三有双子座流星雨。”
他将目镜转向她,“这次观测点在实验楼天台——不用请假。”
林衔月凑近望远镜,视野里顿时涌入一片璀璨的星野。
双子座的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双星格外明亮,周围环绕着细小的光点,如同被天神随手撒下的钻石。
“根据NASA预测,这次每小时流量能达到120颗。”
沈栖迟的声音从耳后传来,呼吸拂过她耳尖,“峰值在凌晨1点23分。”
他的胸膛贴着她的后背,温度透过单薄的校服传来。
林衔月突然发现,望远镜的支架上刻着一行小字:「LXY?SXC」,字迹被摩挲得有些发亮。
夜风渐强,吹乱了林衔月的刘海。
沈栖迟突然伸手,指尖轻轻拂过她的发丝,然后从笔记本里抽出一张星图——
天鹅座β星和天琴座α星之间的虚线已经被描粗,旁边新增了一行小字:「实测修正:7分28秒。」
“误差缩小了4秒。”他低头看她,睫毛在眼下投出细碎的阴影,“因为找到了新的捷径。”
林衔月接过星图,发现背面写着一道物理题:「已知两颗恒星相距246光年,求它们相遇所需的时间?」
题目下方没有公式,只有一行答案:「现在。」
月光下,沈栖迟的眼睛像两潭深邃的星云。
而她的倒影正好落在中央,像一颗被捕获的行星。
下楼时,沈栖迟故意走得很慢。
走廊的声控灯随着他们的脚步声一盏盏亮起,又在身后一盏盏熄灭,像一条为他们铺就的星光大道。
在高三(7)班门口,他突然拉住她的手腕:“明天早上……”
话没说完,走廊尽头传来教导主任的咳嗽声。
沈栖迟迅速松开手,蓝钻钢笔却悄悄滑进她的校服口袋——
笔帽上多了一道新刻痕,小小的「317」数字在灯光下若隐若现。
林衔月捏着钢笔,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盖过了远处教室的钟响。
晚自习结束的铃声刚响,沈栖迟的机车已经停在了教学楼前的梧桐树下。
引擎低吼着,尾气在秋夜的凉雾里凝成短暂的白烟,像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
林衔月抱着书包站在台阶上,看着他从车座下抽出一件黑色夹克——
那是他惯常备着的,以防她穿得太单薄。
“穿上。”他抖开夹克,袖口的蓝钻袖扣在路灯下一闪,“今天降温了。”
林衔月接过,夹克内衬还残留着他的体温,混着淡淡的机油和雪松气息。
她刚套上,沈栖迟已经俯身替她拉好拉链,指尖不经意擦过她下巴,留下一丝微妙的触电感。
“法学院图书馆的灯还亮着。”他忽然说,目光越过她肩膀望向远处。
林衔月回头。
文理湖对岸,那座哥特式建筑的尖顶在夜色中泛着暖黄的光。
每一扇菱形玻璃窗都像被点亮的星子。
沈栖迟坚持骑车送她回家,尽管两家只隔两条街。
机车驶上文理湖大桥时,他忽然减速,指针在时速30公里处微微颤动。
湖面倒映着两岸灯火,像有人把银河揉碎了撒进水里。
“实测数据。”
他单手指向远处灯火通明的建筑群,声音混在引擎声里,“从物理实验楼到法学院图书馆,正好七座路灯。”
林衔月数了数。
那些复古雕花路灯间距不等,最近的两座之间种着银杏,最远的隔了整片玫瑰丛。
但总数确实是七——像北斗七星的排列,带着刻意为之的浪漫。
后视镜里,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长到足够跨越整个湖面,在彼岸相接。
沈栖迟的蓝钻袖扣在镜中折射出细碎光斑,随着车身震动。
那些光点在她手背上跳跃,如同某种摩尔斯密码。
转过第三个路口时,沈栖迟突然拐进一条小巷。
机车熄火后,寂静骤然降临,只有巷口自动贩卖机的荧光屏发出滋滋电流声。
“看。”他解开衬衫最上面的纽扣,银质长命锁滑出来,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锁面内侧刻着极小的数字——「317」,旁边还有一行更小的字:「LXY→SXC」。
林衔月伸手触碰,金属已经被他的体温焐热。
沈栖迟突然抓住她的手腕,将她的指尖按在锁面刻痕上:“上个月找人改的。”
他的喉结滚动一下,“现在它是双精度浮点了。”
巷子深处传来野猫的叫声。林衔月突然意识到,这个位置正对着法学院图书馆的侧门——
那扇门旁有棵百年银杏,树冠恰好能遮住三楼某扇窗户。
沈栖迟从后备箱取出两罐可乐。
易拉罐打开时,气泡涌出的声音在寂静的巷子里格外清晰。
他仰头喝了一口,喉结上的那颗小痣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下周三流星雨。”
他用罐底轻叩机车油箱,发出沉闷的回响,“我写了段自动追踪程序。”
手机屏幕亮起,界面是天文社开发的星图APP。
沈栖迟点开源代码页面,密密麻麻的注释中突然跳出一行与程序无关的话:
```python
if (meteor_shower == true):
look_up() # 当星轨交汇时,请抬头
```
林衔月盯着这行代码,突然发现变量名全是星座缩写——「Gemini(双子座)」「Lyra(天琴座)」「Cygnus(天鹅座)」……
沈栖迟的拇指划过屏幕,代码瞬间变成模拟星图。
他放大天鹅座β星的位置,像素点组成的光斑正好落在代表图书馆的图标上。
“误差范围±3秒。”他说得很轻,像在陈述一个物理常数。
回家路上起了风。林衔月攥着沈栖迟的衣角,夹克被吹得鼓起来,像张开的黑色羽翼。
在最后一个红绿灯路口,他突然刹车,惯性让她撞上他的后背。
“疼不疼?”
他回头问,却伸手摘下了她的发绳——
那根带着小星星装饰的黑色皮筋,是去年流星雨夜他送她的。
路灯变绿的瞬间,沈栖迟将发绳套在自己手腕上,和机械表带叠在一起。
蓝钻表盘在星光下折射出奇异的光彩,秒针正指向317刻度。
“抵押品。”他拧动油门,声音散在风里,“周三还你。”
机车轰鸣着冲过十字路口。
林衔月低头,发现自己的无名指上多了道浅浅的压痕——
是刚才攥他衣角时,被袖扣内侧的刻痕印出来的。
到家时已近十一点。
林衔月推开房门,月光正落在书桌的蝉蜕上,空壳的翅膀泛起珍珠般的光泽。
她拉开抽屉,取出那本《联邦司法年鉴》——
第317页的夹层里,沈栖迟的星图已经攒了七张。
最新的一张背面写着物理题的新解:
已知条件
- 两颗恒星相距246光年
- 观测者移动速度:30km/h(机车均速)
求解
相遇所需时间?
答案
```
t = ∞
∵光年既是距离也是时差
∴我们看到的彼此都是过去的镜像
但此刻的触感是实时的量子纠缠
```
窗外传来熟悉的引擎声。
林衔月拉开窗帘,看见沈栖迟还停在楼下,机车前灯短促地闪了三下——
摩尔斯码的「317」。
她打开手机闪光灯,对着窗口回应了七次。
文理湖的水波将光影揉碎,七座路灯依次亮起,像一串通往银河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