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告白 ...

  •   翌日清晨,初秋的薄雾尚未被阳光完全驱散,空气中沁着凉意。
      蓝花楹的紫云沉甸甸地压在枝头,微风拂过,偶尔坠落一两片花瓣,无声地停在教师宿舍楼的水泥阶梯上。
      时淮醒得比往常早些,也许是昨夜那封在昏黄台灯下反覆推敲后郑重投入他门下信箱的信笺,带着某种无声的引力。
      他推开门,下意识地望向楼下的木制信箱——果然,那方小小的、属于他的格口里,安静地躺着一个米白色的信封,触手微凉,带着清晨的露气和纸张特有的清冽气息。
      信封上用他再熟悉不过的娟秀小楷写着“时淮亲启”,那字迹看似平稳,却在笔画的末梢泄露出几分绷紧的张力。
      他的心,在胸腔里很重地跳了一下。昨夜那些辗转,那些在指尖下被模拟展开的、可能呈现的种种字句,瞬间有了真实的重量。他捏着信,转身回屋,轻轻合上门扉,隔绝了门外的朝露与寒意。
      房间里光线柔和。时淮没有立刻拆信,只是坐在书桌前,将那信封置于掌心,指尖轻轻抚过那行墨字。
      良久,他才用裁纸刀沿着边缘小心地划开,取出几页写满字的纸。米色的纸页,右下角有不易察觉的浅黄污渍,像被水痕微微晕染过又干透。字迹依然秀美,但细看之下,能分辨出有些笔画带着不自然的停顿和轻微的颤抖,仿佛写字的人曾被某种强烈的情感攥住心神。
      “时淮:
      见字如晤。
      提笔写下这两个字时,指尖竟不受控地微微发颤。昨夜辗转,惊觉竟有千言万语,欲诉与你听,却又惧言辞浅薄,难承我心之万一。
      晨间食堂的阳光穿透蓝花楹树隙,在你眉睫上跳跃的刹那;你转身将外套披于我肩,气息裹挟着微凉秋风一同落下的瞬间;或是昨日长廊暗影中,你指尖在我掌心无声游弋的温度,都一次次将我推向思绪的漩涡中心,一个被刻意尘封又始终未能真正平息的漩涡。
      那年仓促离别,我以‘家族之责重于儿女情长’为刃,亲手斩断你我之间缠绕的丝缕。话语出口时,犹见你眼中星光碎裂成冰原。
      你未曾追问,只沉默接受,连同随之而来家族内动荡骤起的传闻和你在其中所承受的、甚少为外人道的重压。
      时至今日,每每想起你骤然黯淡下去的眼神和你转身离开时那仿佛承受着千钧重负的背影,愧疚如同藤蔓缠绞肺腑,令我几近窒息。
      我知你定以为我薄情。然而真相如荆棘,扎人更伤己。彼时家中突遭变故,暗流汹涌。你身负时家继承人之位,牵一发而动全身。我族中亦有人心怀叵测,矛头隐隐直指我所珍视的关联。分离二字,非我所愿,实为当时唯一能想到的保护之策,保护你,免你陷入更深的漩涡。
      也以我的退开,斩断可能被对方利用的‘弱点’为我自己的家族争取一丝喘息之机。
      离开,是我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节里,所能给予你的、也是唯一能保护我们彼此不受更大风暴波及的‘砝码’。
      后来听闻你毅然决然离开京城,来了春城教书。
      初闻此讯,心头苦涩与欣慰交织。苦涩于命运弄人,欣慰于你终究选择了按己心意而活。我亦寻了这所国际学校,并非偶然,而是循着风声而来。
      想着能远远看着你在阳光下讲台前,神采奕奕如同当年与我谈论理想时那般,便算一种慰藉。未曾想,上天终究是怜悯我的。
      ‘重逢’二字太轻,难以承载我心底轰鸣的震动。每一次讲台上目光无意间相触的微颤;每一次廊下你不动声色递来的温水;每一次你指尖为我拂去尘埃时故作平静的温柔…
      都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我心中激起无法平复的涟漪。
      看你为学生几何困顿处皱眉思索的模样,看你放下身段不厌其烦讲解时的专注,看你谈论‘幸福家庭’时眼底真切的向往,都让我更加确信。
      此刻站在我面前的时淮,褪去了京城的光环与曾经的冷峭,却是我从未停止过爱着的、更加完整也更让我心动的人。
      分离如盐,深深腌渍过那些本该鲜活饱满的时光。盐渍苦涩,却也沉淀出更为深刻浓烈的滋味。失去过,才更懂得拥有即是惊心动魄的福分。
      因此,时淮,今天我鼓起毕生所有的勇气,写下这封信,不是为了向你索取过去的答案,不是为了寻求任何形式的原谅。
      而是恳切地,想站在你面前,不再躲藏,不再犹豫,将这颗因你而跳动不休的心,完整地交付与你。
      我想和你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有烟火气息和自由呼吸的未来。
      不再是两个踽踽独行的背影。
      而是并肩立于讲台,立于烟火人间,立于所有可能的风雨晴明中。
      就像蓝花楹年年如约盛放,恒久而宁静。
      江枳
      即日”
      信纸末了,一个滚圆的墨点洇开一小片,仿佛是谁无声落下的一滴泪,又被小心洇干。
      空气仿佛凝滞了。窗外的风声、远处操场上隐约的哨音、甚至楼下学生陆续进校的喧哗,都被隔绝在这沉甸甸的寂静之外。
      时淮的目光久久停留在最后那行字上,“我想和你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他眼前仿佛能看见她深夜伏案写字的模样,眉头微蹙,眼角或许有湿润的反光,纤白的指节因用力握着笔而微微泛白,最终落下这重逾千斤的恳切。
      半晌,他才缓缓起身。没有激烈的情感宣泄,没有多余的话语,他只是走到桌边,拿起一支削尖的铅笔,在信纸背面那片微小的空白处,落下了一行笔迹:
      “一直,都是很喜欢你。”
      字迹锐利流畅,清晰无比。没有繁复的解释,没有宽慰的铺垫,那短短几个字,干净得像数学推导后最终的答案,带着绝对的确定性和一种沉淀后的重量。
      下面一行,是他用铅笔尖端极清晰地写下了一个看似突兀的化学分子式结构简图——那是当年他们高中化学竞赛,他为她讲解一道难题时,她最初完全无法理解的异构体之一。
      彼时少年心性,他握着她的笔杆,在草稿纸边缘画下这个结构,说:“看,就像这个结构,看似扭曲复杂,本质依然是C7H8O,终归有它存在的道理。”
      此刻重新画在这里,是独属于他们两人间心照不宣的密码,是跨越漫长时光后的一句:我懂,我从未忘记。
      做完这一切,他将信纸原样折叠好,塞回那个米白的信封,然后走出宿舍,像往常一样去食堂。
      江枳比他先到一步,正低头小口喝着粥,指尖似乎还有些微不可察的紧绷。晨光从高大的落地窗斜射进来,在她低垂的侧脸和纤长的睫毛上投下一层朦胧的光晕。时淮端着餐盘在她对面坐下,发出轻微的声响。
      她几乎立刻抬头,眼中残留着几分等待宣判的紧张与忐忑,像一只在晨露中忐忑不安的小鹿。
      时淮神色如常,拿起筷子夹了一个小笼包。只是在动作的间隙,一个米白色的信封从他指间平稳地滑出,轻轻落在江枳面前的餐桌上,正好压在她摊开的纸巾一角。
      江枳的心脏猛地一撞,呼吸骤然屏住。她没有立刻伸手去碰那信封,只是怔怔地看着它,看着信封背面那行熟悉得让她心惊的锐利字迹
      “一直,都是很喜欢你。”
      每一个字都像滚烫的烙印,精准地烫在心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