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9、第 119 章 ...

  •   冬至日的团圆宴过后,天色尚早,这样重要的日子,贾家的子弟们自然要多陪老太君贾母坐一坐,说说话,承欢膝下,以示孝道与家族和睦。

      荣庆堂内暖香弥漫,笑语喧阗,方才宴席的热闹尚未完全散去。

      在一众儿孙晚辈中,贾母此刻最挂心的,显然是她口中“为国事奔波,劳苦功高”却又“体弱单薄”的重侄孙贾葳。

      于是,贾葳便越过了依偎在贾母身边的宝玉和安静坐在下首的黛玉,被贾母亲自拉到了暖榻边坐下,一双布满皱纹却依旧温暖的手,紧紧握着他的手,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打量着。

      灯光下,贾葳清减的面容更显轮廓分明,肤色因久在外奔波而少了些养尊处优的红润,透着一种玉石般的苍白。

      贾母看着,只觉得心尖儿都疼了,忍不住抬手轻轻抚了抚他的脸颊,语气里满是心疼与无奈:
      “我的茂儿,瞧瞧这小脸,都瘦得没个巴掌大了。知道你是为了朝廷大事,不敢懈怠,可再怎么着,也得好好爱护自己的身子骨啊。今年你倒好,大半光阴都在外头风餐露宿的,这身子如何吃得消?”

      她说着,目光扫过堂内济济一堂的贾府子弟,从承袭爵位却庸碌无为的贾赦、贾珍,到只知在内帏厮混的宝玉,再想到那些或读书不成、或只知享乐的旁支子弟,心中不由泛起一丝酸楚与愧疚。

      荣宁二府,赫赫扬扬百年,如今这支撑门庭、为家族带来实质荣耀的重担,竟大半落在了眼前这个自幼体弱、需要精心将养的侄孙肩上。

      念及此处,贾母的声音更显低沉:“咱们家这么多爷们,如今倒要你一个孩子顶在前头……”有时候想想,真觉得对不住列祖列宗……

      贾葳感受到老人话语中真挚的关怀与那份沉重的期望,心中亦是动容。

      他无法保证来年是否会因公务再度离京奔波,但此刻,他愿意说些让老人家宽心的话。

      反手轻轻握住贾母的手,脸上露出温顺乖巧的笑容,声音柔和:“老祖宗疼我,我都知道。您放心,孙儿省得。过年这段日子,我哪儿也不去,就在家里好好将养,定把掉的肉都吃回来。只盼到时候老祖宗别嫌孙儿吃得多,把府上吃穷了才好。”

      贾母被他这话逗得展颜一笑,拍了拍他的手背:“胡说!巴不得你能多用些!咱们这样的人家,还怕你吃穷了不成?你若真能因此长上一两肉,那才不枉费你母亲和凤婶子日日为你操心吃食的这份心!”说着,目光便转向了正在一旁张罗茶水点心的王熙凤。

      贾葳连忙顺着贾母的话,略带歉意地看向王熙凤:“那……侄儿过年期间,可就真要多多叨扰凤婶子了。”

      王熙凤向来机敏,立刻领会了贾母的意思,这是要把过年期间“喂养”贾葳的重任交到她手上,既是信任,也是考验。

      她当即柳眉一挑,做出了一副又委屈又卖乖的模样,声音清脆响亮,带着她特有的泼辣劲儿:
      “我的老祖宗,您这可真是给孙媳妇出了个大难题!您瞧瞧我们茂哥儿这通身的气派,这神仙似的人品,那是寻常饭食能养出来的吗?珍大嫂子精心调养了这么些年,也没见咱们茂哥儿脸上多长几两肉,我这儿才哪到哪儿啊?万一伺候不好,岂不是我的罪过?”

      她这话半真半假,既点出了贾葳体质特殊、难以将养的实情,又巧妙地把尤氏抬了出来,显得自己并非推脱,而是自知能力有限。

      贾母听得呵呵直笑,指着她对众人道:“你们听听,这张巧嘴。我这是看重你,知道你是个能干的,才把这事儿交给你,你倒先推脱起来了。”

      王熙凤见贾母并未真个生气,立刻见好就收,脸上堆起明媚的笑容,福了一礼:“老祖宗既然这么信得过我,那我就是绞尽脑汁,也得想办法把我们茂哥儿伺候得舒舒坦坦的,这差事,我接了!”

      这时,坐在贾母身边的贾宝玉忍不住好奇,插话问道:“茂儿,你快悄悄告诉凤姐姐,你平日里最不爱吃什么?也好让她心里有个数,千万别犯了你的忌口。”

      被问到这个,贾葳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温和地回答道:“宝二叔挂心了。其实我很好养的,没什么特别忌口。只是口味偏淡些,油、盐、糖都不要太重。葱、姜、蒜、香菜之类的,若能切得大块些,方便我挑出来便好。”

      王熙凤听着,心里却跟明镜似的,知道绝不可能如此简单。

      但她面上不显,只笑着对贾母道:“听听,我们家的茂哥儿还是很好养活的,要求不高。”

      然而,一旁静静坐着的林黛玉却微微蹙了蹙罥烟眉,她心思细腻,又与贾葳在贾母处一同用过几次饭,隐约察觉到他饮食上远比说的要挑剔。

      她笑着轻声提议道:“凤姐姐,他说的不作数,还是问问尤嫂子更稳妥些。”

      王熙凤从善如流,立刻将目光转向了坐在稍远处的尤氏。

      尤氏见众人目光汇聚过来,慈爱地看了看儿子,这才笑着缓缓道:“大妹妹也是有心了。其实他说得也没错,是挺好养活的。只是这‘好养活’也得分怎么个养法。”

      “肉类呢,须得是极新鲜的,烹制前需仔细去血水、去腥膻,且要切得小块些,方便入口,也易克化。蔬菜嘛,他不爱吃根茎类的,叶子菜也不能煮得太老,火候过了,他会嫌有苦味。其他的,倒也没什么太特别的了。”

      她话音刚落,贾宝玉又想起什么,追问道:“那汤品呢?我记得茂儿好似对油腻的汤水颇为抗拒。”

      这个问题,坐在不远处、正安静听着的惜春倒是抢了先,小姑娘抬起头,声音清脆地插话道:“这个我知道!茂儿最受不了汤上面飘着一层油花儿了,看着就没胃口。”

      她这话一出,带着孩童的直率,顿时引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想想也是,贾葳那般清雅洁癖的性子,连书房都要一尘不染,对着浮着一层明油的汤,确实难以下咽。

      作为众人讨论的中心,贾葳脸颊微红,有些窘迫地低声道:“其实……这些我自己注意着些,也都能应付的。”

      王熙凤却摆手笑道:“那怎么行?既然应了老祖宗的差事,自然要让你用得舒心才算功成。你若能因我安排的饭食多用一些,长得壮实些,那我的功劳也就大了,也好到老祖宗面前讨赏不是?”

      她一番话说得俏皮又周到,再次引得满堂欢笑。

      贾葳好不容易从这“喂养”话题的中心脱身,悄悄挪到小姑姑惜春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刚端起茶杯想喝口茶润润有些发干的喉咙,惜春却用指尖轻轻戳了戳他的胳膊,小声问道:“茂儿,你前几年送给老太太贺寿的那套四季图,可还有存货?或者类似的也行。”

      贾葳闻言一怔,放下茶杯,疑惑地看向惜春:“四季图?就画了那一套。怎么了?原来的那套……”

      他说着,目光下意识地扫向荣庆堂侧壁,按照惯例,此时寒冬,那里应该挂着他画的那幅《踏雪寻梅图》才是,可如今悬挂的,却是一幅他同样熟悉的《庐山飞瀑图》——那本是被贾母收在里间偶尔赏玩的。

      “你们在悄悄说什么呢?”

      一直安静坐在母亲李纨身边、努力降低存在感的贾兰,见惜春和贾葳低声交谈,也忍不住小声询问。

      他在西府是年龄最小的男主子,与惜春这个最小的女主子年纪相仿,平日里倒也能说上几句话。

      惜春见贾兰问起,便直接道:“我们在说老太太屋里的那幅赏梅图呢,怎么这个时节倒不挂出来了?我记得枫叶图换下来后,就该轮到它了呀。”

      她年纪小,心思单纯,只觉得好东西就该在合适的时节摆出来欣赏。

      贾兰平时多跟着母亲在自己院里读书,对贾母房中的陈设变化并不太留意,闻言茫然地摇了摇头。

      这时,一旁的林黛玉轻声解释道:“四妹妹有所不知。前儿个大舅舅来给老太太请安,看中了那套四季图,说是要拿去送一位极要紧的朋友。老太太虽不舍,但大舅舅开了口,也不好驳了他面子,便让他拿去了。为此,老太太还私下里惋惜了好几天呢。”

      贾葳听完,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心中一时滋味难言。

      自己送给长辈的画作,被拿去送人……想要脚趾扣地怎么办?

      虽然他两辈子加起来画龄可观;

      虽然他不知道该送什么的时候非常不要脸地拿自己的拙作充数;

      虽然收到他的画的人表示很高兴……

      但那都是同龄人啊!

      现在被长辈当成礼物送出去,他心里完全没底啊!

      贾兰和惜春完全体会不到贾葳内心的尴尬与慌乱,他俩只有羡慕的份儿。

      毕竟在古代,在这等公侯之家,晚辈的诗词字画被长辈拿去赠友可谓是一桩美谈,是彰显家族人才辈出、风雅传家的雅事。

      但贾葳到底不是地地道道的古代人,没有为这事儿感到骄傲,只有对顶着自己大名的画作被外人评头论足的尴尬。

      送给刘锦年的那幅江南烟雨图他好歹披了个“梦旅人”的马甲,要听到别人议论,他厚着脸皮当做不认识也就罢了,但是送给长辈做寿礼的四季图不行啊,那上面有他的字号啊!

      这比过年过节的时候,长辈在亲戚面前夸耀你还要令人坐立难安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