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8、第 118 章 ...
-
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这一日,乃大雍朝最重要的祭天之日。
天色未明,细碎的雪花便已从铅灰色的云层中簌簌飘落,为沉睡的京城覆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装。
观雨楼内,贾葳蜷缩在温暖的锦被中,听着窗外风雪声,只觉得被窝是世间最难以割舍的所在。
然而,皇命难违,今日太上皇与皇帝将亲率文武百官,前往南郊天坛祭天,他这个从三品的太仆寺卿,无论如何也必须到场。
顶着风雪,穿戴整齐朝服冠戴,贾葳随着百官队伍,在黎明前最深的寒意里,抵达了南郊天坛。
天坛圜丘,汉白玉砌成的三层圆坛在雪光中更显肃穆洁白,四周旌旗猎猎,卤簿仪仗森然陈列,身着特定礼服的侍卫与乐工肃立无声,气氛庄重得令人屏息。
吉时将至,钟磬齐鸣。
首先登场的是被封为“清微妙济通真致一真人”的大雍国师邵元节。
他身着繁复华丽的紫金色道袍,头戴芙蓉冠,手持一柄寒光闪闪的七星宝剑,步履沉凝地登上圜丘顶层。
在庄严肃穆的乐声中,他脚踏罡步,挥舞七星剑,口中念念有词,主持着繁复的祭天开场仪式,沟通天人,迎请神祇。
随后,真正的主角登场。
太上皇水钦与皇帝水栋,身着最为隆重的十二章衮冕,在礼官引导下,缓步登上圜丘。
风雪吹动着他们冠冕上的旒珠,父子二人面色沉静,目光虔诚,每一步都透着无比的庄重。
祭典正式开始。
迎神、奠玉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饮福受胙、撤馔、送神、望燎……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复杂的礼仪。
贾葳和所有文武百官一样,按照品级排列在圜丘之下,除了冒着越来越密的风雪僵硬站立,便是在礼官高亢的唱赞声中,一次又一次地跪拜、叩首。
寒风如同刀子般刮过脸颊,雪花钻进脖颈,瞬间融化,带来刺骨的冰凉。
贾葳缩着脖子,只觉得双脚早已冻得麻木,官袍下的身体也在微微发抖。
他望着前方那两位在风雪中依旧一丝不苟完成着每一个动作的帝国最高统治者,心中除了必要的敬畏,更多的却是后悔——早知道这祭天大典如此熬人,真该找个借口,拖到冬至过后再回京!
不过转念一想,今年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奔波,倒是躲过了无数个需要天不亮就爬起来上朝的日子,也算“因祸得福”了。
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前方的皇子队列。
二十三位皇子,从太子到年幼的总角小儿,皆按序站立,个个冻得脸色发青,却无人敢有丝毫懈怠。
但里面唯独少了那个熟悉的身影——被派往南直隶剿匪赈灾的六皇子水沚。
不过,从昨日收到的信件来看,他那边的事务也已接近尾声,返京之期不远了。
想到水沚,贾葳被冻得有些僵硬的心里,又泛起一丝微澜。
冗长而庄严的祭天大典终于在所有程序走完后结束。
队伍又移驾奉先殿,祭祀皇家的列祖列宗。
待到最终进入奉天殿,接受百官朝贺时,贾葳才感觉自己几乎冻僵的血液重新开始流动。
殿内温暖如春,他悄悄吐出一口带着白雾的寒气,一直紧缩着的脖子也终于敢稍稍放松。
朝贺完毕,便是赐宴。
能在奉天殿内拥有一席之地的,皆是高品级官员。
御厨的手艺自是顶尖,但端上来的菜色品类与多寡,却严格依照官员的品级而定。
贾葳与父亲贾珍虽为父子,但同属三品,故案几上所摆的菜肴种类、数量一般无二。
而西府的大老爷贾赦,因袭着一品将军的爵位,所得的菜色便明显高出一个等级,更为丰盛精致。
当然,这仅是常规赏赐。
是否有额外的、代表特殊荣宠的“小灶”,则全看圣心。
就在宴席进行到一半时,一名内侍躬身来到贾葳案前,恭敬地奉上一个精致的红木雕花食盒,低声道:“贾大人,此乃太上皇特意赏赐,请您慢用。”
一时间,边上不少目光都汇聚过来,带着惊讶、探究与羡慕。
贾葳连忙起身,朝着太上皇所在的方向躬身谢恩。
他捧着那尚带温热的食盒,心中好奇里面究竟是什么珍馐,味道如何,更想着回去后,母亲尤氏是否会允许他多吃几口——毕竟,他这身子,饮食上向来有许多忌讳。
宴席散后,贾葳、贾珍、贾赦等贾府男丁,与从宫中拜贺完太后、皇后归来的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尤氏等女眷汇合,一同聚在了荣国府的荣庆堂。
虽然宁国府为长房,但贾母辈分最高,且常年居于荣国府,因此一大家子的冬至团圆宴,便设在了此处。
荣庆堂内早已布置得暖煦喜庆,地龙烧得旺旺的,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今日更是打扮得彩绣辉煌,言笑晏晏地指挥着丫鬟婆子们穿梭伺候,将一场家宴安排得井井有条,热闹非凡。
就在正式开席前,王熙凤眼珠一转,笑着扬声道:“老祖宗,太太们,爷们,且慢动筷!今日宫里可是赏下来两份额外的体面呢!”
她说着,示意丫鬟将两个食盒小心翼翼地提了上来。
“这一份,”她指着其中一个明显更显贵气、纹饰也更繁复的食盒,“是太后娘娘赏给咱们老祖宗的!”
贾母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微微颔首。
王熙凤又指向另一个红木食盒,声音拔高了几分,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与打趣:“这一份,可更是了不得!是太上皇他老人家,单独赏给咱们茂哥儿的。老祖宗福气大,太后每年都赏。但太上皇赏给茂哥儿的,是个什么稀罕物儿?也让我们大家开开眼!”
她这一番话,顿时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了贾葳和他面前那个红木食盒上。
贾母也笑道:“既是太上皇所赐,茂哥儿,快打开看看,也让咱们见识见识。”
自己儿子这么出风头,贾珍觉得有些烦,直接道:“这有什么,老太太什么没见过,当年叔爷爷在的时候那才叫皇恩浩荡呢。”
的确,对于一门双国公的贾家而言,祖宗的荣耀实在耀眼,贾珍虽然因为年龄小忘记了自己爷爷贾代化当年受宠信时的光景,但还对西府当年的强盛记忆犹新的。
自己儿子被这么当面泼冷水,尤氏有些不高兴,但贾珍是她的丈夫,只能忍着回护道:“茂儿才多大,怎么能和叔爷爷比,而且叔爷爷那是和太上皇一起长大的情分。我们做晚辈的不坠了祖宗的威名就知足了。”
自己是个什么玩意儿自己不清楚吗?!竟然还有脸面来说她的茂儿。
贾珍听不懂尤氏话里有话,只是摸着胡子教训贾葳道:“听到了没有,可不要坠了祖宗的威名,用心办差。”
贾葳:“……”
贾母也不喜贾珍这做派,但她一个西府的长辈,连自己儿子都约束得费劲更别说管教东府的人了。
于是贾母慈爱道:“你身子弱,不要太劳累,我们做长辈的都知道你的不容易。”
“那可不,”王熙凤笑着给贾母夹菜,“不止我们知道,太上皇也知道呢。”
在众人好奇的目光注视下,贾葳只得在丫鬟的帮助下,轻轻打开了食盒的盖子。
只见里面并非想象中的大鱼大肉,而是几样制作极为精巧雅致的点心:一碟做成梅花形状、晶莹剔透的茯苓糕,一碟形如小葫芦、散发着淡淡药香的山药枣泥糕,还有一小盅温热的、用名贵药材与乳鸽精心炖煮的补汤。
显然,这份赏赐不仅代表着荣宠,更透着一份对贾葳体弱身体的细致关怀。
王熙凤啧啧称奇,连声道:“瞧瞧!到底是太上皇,赏的东西都这般与众不同,又雅致又贴心!茂哥儿,你这面子可真是独一份了!”
贾葳看着食盒内的点心,心中微暖,再次朝着皇宫方向遥遥一拜。
这份特殊的赏赐,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恩宠,更是对他这大半年在外辛苦推行马政改革的一种无声肯定。
在家人们或真心或客套的祝贺声中,荣庆堂内的团圆宴,这才在更加热烈和荣耀的气氛中正式开始。
窗外风雪依旧,室内却是一片暖意融融,家族团聚的温馨与天家赏赐带来的荣耀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冬至日最鲜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