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第二十五回 ...
-
“我要一张王吟月的画像。”
三分院外,一整条街,挤满小商小贩。不过,是咬文嚼字,卖书贩画的小贩。只一句话,小贩纷纷掏出画卷,全是有备而来。
“好!都给我看看再说!”
买画像的是伸手。
那一夜,伸手愿称之为“作画惊魂,杀人未遂,及真相揭破之夜”。乌琼玉一剑,没有任何伤害,唯一斩断的,是伸手眼前的迷雾。
明褀和其母王吟月一般面孔,因此常戴铁面,遮掩容貌。
那么,若阿晓的王吟月也是同样样貌,便能确定,明褀便是阿晓。
王吟月的脸,怎么变成尺子似的东西了。
虽对天下第一美人有些冒犯,但这也是为了推测出你儿子的样貌,让他不用开口,就重拾一个当年的朋友。希望她在天之灵,不要太在意。
伸手在心中对王吟月道歉。
至于明笃身上两枚上上签,她实在没有头绪。
成亲,乔迁,大寿,生病,痊愈……或者其实根本没发生任何事,都会有人去寺庙里求签。
一般一百只签文中,只有三支上上签,着实不多。如能求到上上签,大多数人都会日日携带,祈求好运。因此,明笃所作所为,于情于理,并不稀奇。
同时,上上签再少,并不算是奇珍异宝。求签者众,方法总比困难多,实在不行,把一桶签文全抽了,或是挨个打开看看,把上上签偷走……
总之,带签文的行为与签文本身,都不稀奇。
把上上签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她总不能真是信命之人?
伸手一时不解。
不过,自顾自觉得那就是明笃最重要的东西,她也没什么凭据。只得撂下此事,暂且不理,向画像一一看去,方发觉不对。
好消息!王吟月的画像太好找了!
坏消息——全都不一样。
王吟月的脸,简直比变脸杂耍时,那些脸谱的花样还要多。从十二岁到三十五岁,从圆脸到尖下颌,甚至,还有些低俗,令人不敢直视的……王吟月,总不能像猴子一样,是很多不同样子的猴子的统称吧?
她不能长着一张不确定的脸。那么,就是别人不能确定地画出她。
“沉瑜,惜玉公子的画像,如今真一幅也寻不到了么?”
他是最能画出王吟月真容之人。
自王吟月死后,逝者已矣,三分院毕竟是有规模的民间书画院,为表缅怀,已不再收王吟月的画像贩卖。她要找,也只能在门口小贩这里,零零散散地找。
再次扫视群画,目光停留在其中一副,上面落款依稀像是个“玉”字,伸手不识字,不敢肯定,马上摇摇他的肩膀,喜道:“这落款是不是有个‘玉’字?”
沉瑜一看,微笑摇头:“不是惜玉,而是惜王。”
伸手:“……”
惜王……好吧。
不是她不识字,就算是识字的人,也很容易被骗。
伸手叹道:“就算画技不足,也不至于个个都不一样吧?莫不是时间相隔太远,有人为了卖钱,画了个女子,就说是王吟月?就算不是惜玉公子所作,或许,年代久远些,王吟月还在世,便不会有人乱画。”
沉瑜笑着,指了指其中几幅:“这几幅画,看落款,便是当时传下来的。“
“啊?可这几幅,就是差得最多的。”
不用仔细看,只一眼望去,便知画上几人是都一等一标致,但并非一人。失之毫屋,谬以千里,长在面上,落在画中,果然如此。
“独惜玉公子,得美人神韵。”
“难道,就没人可以同惜玉公子一比,哪怕只及他一半水便?”
“还真有过一位。”
伸于期待地盯住他,眼睛一眨也不眨。
扇子一抖,沉瑜道:“那便是十余年前,一位化名‘怜香’的画师。”
“……这和惜王,不是一样吗?”
都是借惜玉公子的名号,硬蹭上去,吸引人的目光。
“这名字太过依附惜玉公子——当时,众人亦是如此想的。加上怜香的画技,远不及惜玉,本未引起波澜。可一周后,有人在宴会上得见王吟月一面,一回三分院,便宣称:怜香是胜过惜玉的!”
“为何?”
“更像。”
“可你方才还说,独惜玉公子一人,神韵最佳。”
沉瑜呵呵一笑:“这像,不是别的地方像。只是小处,亦是大外……”
“我听不懂。”
什么小处又是大处的。
“这小处与大处,便是一颗痣。”
伸手又仔细看去,轻呼一声。
三分之一的画,都在她左边面颊处,点了一颗痣。
“她面上有痣?”
沉瑜抖开扇子:“时人称,惜玉虽画技超群,却没发现这样一颗锦上添花的痣,如何能称得上是最佳呢?”
“也就是说,画像失真,才是最不该的。”伸手摇摇头,“但,还有这么多没画痣的啊。”
“之后,又有人说,王吟月脸上根本没痣。待王吟月与乌渠正定下婚约,不再频繁露面,因此总也无法证实。事到如今,点不点痣,全看心中所信是何。”
先前在桓州,抓唐宝获时,罗老爷说画像不可信,她还觉得是狡辩。
“这么看,画像还真的靠不住。”伸手叹道,“惜玉公子本人云游四方,画也不见了,难道没人知道,他究竟去了哪里?我们还是去三分院中,再问问才好。”
沉瑜做个手势:“请。”
伸手向前,走进三分院,被门口看守的男子拦住。身后沉瑜走过来,那男子一见他,便认识,寒暄几句,方放伸手进去。
沉瑜一路领她一处清幽画院,只有个素衣长袍的书生,和沉瑜拱手问好。
看来他常来此处,有专门的接待者。
伸手问:“三分院可知道,惜玉公子的画像被收购后,去向哪里了?”
“常有人来问这些画的下落,但本院已应承收藏此画之人,不透露他的信息。他只留下一句话。”
“什么话?”伸手赶忙问。
“留的话就是,什么都不留。”
“什么都不留,为什么还要留?这人是不是有毛病?”
“……其实小生觉得蛮风雅的。”沉瑜略显尴尬。
“疯哑?”
三分院内,连王吟月的画都找不到,更没有半点收获。
沉瑜留下,欣赏新进的书画,伸手独自离开,在街上打听,十奎巷巡检司在何处。
她要去找左柃。这是约定,而且,左柃如果真要前往边关,或许过了年,便要远行,不去个三五年,是回不来的。
人人都知道巡检司在何处,热心为她指路。她还未进门,就见厅堂前排了七八个人,都是平民百姓。
厅堂前站了个面容粗犷的属下,窄袖袍衫,正和先前所见的左柃属下一样打扮,她上前道:“我找左大人,麻烦通报一声,是伸手来找她。”
大汉喏一声,道:“先排队,这些都是找左大人的。”
“这些人都是找左大人的?”
未免有些多了吧。
“其实,我是认识大人的。我能不能去别处等着大人,处理完事务后,再来见我?”
“大家都认识大人。你不排队,等到天黑,可别后悔。”
伸手只好乖乖排队。
前面的人聊起天来,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左柃还真是连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亲自去管。
前面走了三个人,都是哭丧着脸进去,缓和着面容出来。一定是左柃,的确给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法子。在左柃眼中,人人的问题都是问题,就算是一筐鸡蛋被人打烂了,也是大事。
这巡检使非她莫属。
伸手心中暗赞,明笃有眼光。左柃就应该当个好官,还是稀世的好官。
“你来干嘛?”
眼旁一簇白绒绒狐裘,麂棕卷发,正是乌琼玉。眼底带些乌青,想是昨夜没有睡好。那一场刺杀,虽无功效,但挺耗精力。他身后跟着高朋、高义二人,手中托着匣子,像是要赠人的礼物。
“排队。排队见左大人。”伸手打了个哈欠。排太久队,她有些困了。
“呵。”
乌琼玉嗤笑一声,迈步就要进门,被门前属下拦下。高义上前理论,那属下不为所动。高义还想再说,那属下分毫不让,乌琼玉一抬手,拦住高义,阴着脸,望了一眼长长队列。
伸手忍不住笑了。
原来你也要排队。
伸手排了两刻钟,她身后现在又多了五个人,一女一男还在不停吵着架,乌琼玉要排队,可要好好等着了。
他挥退高朋、高义,让他们去一边自己守着,迈步而来,不向队尾走,却留在伸手身边。
“我是和你一起的。”
“不是吧。”
乌琼玉冷哼一声,低声道:“你不打听‘神捕’的事了?”
伸手变脸,嘻嘻笑道:“乌大人,一起排吧!我们一起排队,就不无聊了。来,你站我旁边,不,前面。”
“更无聊。”
“那大人还……”
“我平时过得太有趣,就喜欢无聊。”
“……”
乌琼玉插队,后面的人抱怨几句,也就不理了。
伸手怕他忘了什么,极小声问:“乌大人?”
“他是七年前,才出现在汴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