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2、崔勇 ...

  •   “一、二、三……”
      程颂用眼睛数了一遍,跟着崔勇跳下车的一共八个布衣小娃。年龄都不大,看身高没有超过十岁的,三个男孩,五个女孩。
      小娃们下车后挨挨挤挤站成了一团,一个个小手紧攥着,眼中扑闪的全是不安。

      “少爷,对不起,我……”
      见程颂和黎仁诚出来了,崔勇赶紧上前想说话,却被程颂拦下了。
      “这儿太冷,不急,先进院子。”
      这些孩子穿得都不厚,程颂估摸他们身上最多两层布衣。小拳头关节处都泛了白,一是紧张,二是冻的。

      作坊都放假了,制糖院倒是不冷清。吴婶子、孙大夫妇还有几个帮工婶子每天还会过来熬煮饴糖。说是家里也没多少事,大冬天的在这熬糖还暖和。
      采摘小队每天也聚在堂屋写字画画,加上回到村子的代州少年,歇工的制糖院比平时还热闹,每日要做的饭食更多。
      午饭刚过,厨房还有些包子饼子,程颂喊孙大赶紧再煮一大锅热汤。

      八个孩子衣服上都打着补丁,比起去年崔勇他们的破衣烂衫还是强了不少,好歹没破洞,应是没遭了风餐露宿的罪。
      孙大按程颂教的,用西红柿酸甜酱加鸡蛋熬了一大锅汤。洗过手,孩子们很快吃上了热饭。饭菜太香,刚下车时的惶恐很快就被肉包子消灭了,一个个吃得小脸都快栽进汤碗里了。

      “这是你弟弟妹妹?”
      吃过午饭,程颂让吴婶子给几个孩子量了尺寸,拿了钱让石头木头去城里买些成衣鞋子和日常用具回来,忙完这些才坐下与崔勇说话。
      八个孩子吃饱后放松了不少,此刻都站在崔勇身后,其中两个一直不离他左右,能看出三人眉眼间有相似。

      “是,妹妹是四娃,弟弟是五娃。”
      崔勇的名字是程颂给起的,当初来时他就叫崔三,小时候就是三娃。
      没等程颂继续问,崔勇就把回去的大致经过说了。

      去年刚被程颂买下时,崔勇就说过,他们三十几人不同村,但相隔并不算远,村子都在离县城几十里的山窝子里。大雨受灾后,衙门送来的救助粮只够每家分两袋,还是不知陈了几年的杂粮。
      靠着卖孩子换来的一两银子和山上的野菜,几个村子勉强熬到了今年夏收。

      他们那里每家最多七八亩地,还不算肥沃,加上延误了农时,今年的收成也就是往年七成左右。县令心黑,只少收了一成粮税。交完税,各家剩的粮食连熬过今年冬天都勉强。无奈之下,就有人想起了去年被卖掉的这些孩子。
      去年传回去的口信里说了,他们都被卖到了同一家作坊。口信里没提有没有工钱,可家里也没别的法子,就凑钱送了封信过来试试。

      “各家的银子都送到了,我家也留了。家中困难,我想过多留些钱,但我爹娘不是能管住嘴的,留钱多了他们肯定往外说,我怕……不过我偷偷给大哥留了些,他嘴严。”
      “我回来前,又有人家想要卖孩子了,说家里吃饭人多,存粮的陶瓮都见了底。我见他们可怜,怕他们落到黑心牙商手中,就都给带回来了。”
      说到后面,崔勇话音低了下来。他相信少爷宽厚,不会埋怨他,可怎么说也是自己擅作了主张,多少还有几分心虚。

      崔勇说话时,程颂一直凝神细听着。他略过没说的,程颂也能猜到。他要是给家里留多了银子,传扬出去,这次没来信要钱的那些人家,怕是都要写信甚至亲自跑来了。
      这些孩子原本就是家中不受重视的,好不容易在学田安了家,他不能因为自己行事不周给大家带来困扰,更不能给少爷惹麻烦。

      程颂哪会责怪,反而憋了一肚子表扬要发表呢。
      “做得好!不能让他们落入牙商手中,明年采摘小队都要搬去书院,过了年让他们同去。不过四娃五娃为何也跟来了,你留了银子,家里还养不起?”

      崔勇被夸得微微红了脸,挠挠头又清了下嗓子,讲起了自家情况。

      临行前崔勇拒绝了程颂给带的年货,只装了一罐饴糖。快到家时,他又绕去最近的镇子买了一大罐细盐、两包糕点。他家周围山路颠簸,粮食买多了骡车不好拉,买少了只给自家,又怕其他人眼红。细盐价贵,这一罐家里两年未必吃得完,省下的银钱能买不少粮食。

      村里来了骡车是新鲜事,崔勇刚进家门,听着信的村民就找来了。
      崔勇爹娘都在家,听见院外有人喊三娃便赶紧出了门,见真是被卖了的三儿子,身后还跟着两个陌生的壮汉,一时间愣是没敢开口。四娃五娃倒是直接冲了过来,抱住了很久没见的三哥。

      崔勇喊过爹娘,没多解释,先把张樘李江请到了当初自己屋中,让他们二人好好歇歇。
      他家三间能住人的屋,爹娘一间,二姐四妹一间,这屋是他和大哥五弟一起住的。村民来得多,一会儿堂屋定是很乱,没法好好待客。

      从屋中出来,崔勇想去烧点热水,就看到他大哥背着捆柴禾冲进了院子。
      爹娘忙着养家,崔勇几乎就是大哥带大的,兄弟俩感情最好。被牙商带走那天,家里已经没几个钱了。大哥连夜上山,采了鲜嫩的野菜,烙了两个野菜饼子塞给自己,别的话都没说。大哥今年才十七,爹娘要卖孩子,他根本拦不住,崔勇心里清楚得很,从没怨过大哥。

      崔勇大哥倒有个正式名字,叫崔丰。刚从山上下来,崔丰就听人说三弟回来了,一路没停跑回了家。
      这么多人看着,崔勇和大哥说稍后他们兄弟再说话,请他帮忙烧点热水给张樘李江送去,自己先去了堂屋。

      堂屋里外站了十多个村民,早急着想问话。可眼前的崔勇与一年多前变化太大,回来坐了骡车,衣服上一个补丁都没有,看着还是细布的。

      崔勇知道他们想问什么,直接说了自己和其他孩子都在作坊做工。东家施恩,让他回家看看,顺便替其他人送些银钱回来。一家三两,是他们一年多的积攒,其中半两还是和东家赊的。

      三两银子是村里人半年收入,有钱拿的人家一脸的喜色,没钱拿的难免眼酸,还有些不相信的。
      “穿那么好,一年多才挣这么点银子?”
      “我穿得是工服,衣服好是不能丢了东家面子。我们都是山里长大的,啥都不会还吃得多,东家肯给工钱就不错了,还想多要?外面有的是人可用,东家不缺哪个。”
      崔勇冷着脸看向说话的妇人。

      工钱多少崔勇撒了谎,有的是人想进他们作坊却是真,他说得一点不心虚。

      村民不知他们在哪家作坊,倒也听说过找工难得很。
      “可不是,他们这年纪,能被东家掌柜的看上就是造化,还想多要工钱,做梦吧!”

      崔勇没再和村人多说,取出提前备好的笔墨凭据,给同村的三家人发银子,又让相熟的村民去邻村喊另外几家过来。
      凭据样式与作坊发工钱用的“领状”相似,写着送钱回来的九个少年名字,让他们爹娘领完三两银子就按个手印,崔勇再标注上领钱人名姓。

      这村里只有村正勉强认得几个字。崔勇落笔的瞬间,方才还吵吵嚷嚷的堂屋,骤然安静了大半,只剩了窸窣的低语,还有几个汉子不自觉地抻长了脖子。

      “拿自己儿子工钱,咋还要按手印?”
      最先挤过来的男人不乐意道。
      “这上面只有东家的奴仆,没有哪家的儿子。”
      崔勇抬起头。话音不高,却字字沉笃,没有人听不清。
      ……

      邻村得了信儿的也很快来了。发完银子,崔勇又简单回应了村邻的好奇,便借口疲累将人都请走了。
      崔勇爹娘早等上了,旁人多的时候他们没好多说,好不容易清静了,正想问儿子给他们多少钱,忽然闻到院中飘来的肉香。

      “先吃饭,给你炖了鸡。”
      崔丰走进堂屋,对三弟说。
      “炖鸡?你把前天打的山鸡炖了?不是说好了留着过年……”
      崔爹下意识道,快要说完才停住,搓着手呵呵了两声:
      “炖就炖了吧”。

      崔家没钱买肉,平日想沾点荤腥全靠大儿子上山打山鸡打野兔。崔丰不是猎户,没那么好的本事,家里也买不起弓箭刀犬,也就挖个陷阱猎点小野物。冬日里难得抓到山鸡,一家人几个月没见过肉了,就想用这鸡过年呢。

      崔丰没出声,摆好饭,又将张樘李江请过来,一起吃了顿晚饭。
      崔勇只吃了一口鸡肉,拆了只鸡腿分给了大哥和弟弟妹妹,另一只夹到了娘碗里。张樘李江早看出崔家日子不好,只夹了两筷子没什么肉的,就着路上剩的半罐辣酱吃了两碗杂粮饭。

      饭后张樘李江先去休息,崔勇把给家里的三两银子拿了出来。
      三两银子不少,不过别人都没回来,崔氏夫妻想着也许儿子能多给。见也是三两,便想再要些。

      崔勇没给银子,只去车上取来饴糖糕点和细盐。
      “这些还是和东家另赊了银子买的。”
      两罐子盐糖加起来也得一两多银子,崔勇爹娘的脸色总算好看了些。

      “买些盐糖就好,这糕点,不如拿钱回来”。
      崔勇娘打开油纸,看着里面的枣糕豆团,咽了下口水说道。
      “给四娃五娃的。”
      说完,崔勇一样取了一块,塞到弟弟妹妹手中。
      “他们哪用吃这些。”
      见媳妇还要再说,崔爹皱了下眉头,使了个眼色把话拦下。
      “买就买了。那个,三娃你看,你能不能把四娃也带走做工?家里实在养不起了,前几天还有牙商来问……”

      他们兄弟姐妹五人,二姐嫁去了邻村,家里的女孩只剩了四妹,明年开春满十岁。去年那牙商只买十一二岁的女孩,四妹个子又小,没被看上。

      等爹说完,崔勇眼光一转,先看向他娘。见娘没露出意外,便心下了然,他们应是商量过此事了。

      崔丰比三弟更意外爹娘的打算,家里刚得了三弟的银子,哪用得上再卖掉妹妹!明年他辛苦些,再开点荒地,总能把日子过下去啊!

      崔勇倒是猜到了些爹娘的想法,无非是见他今日穿得好又送回了银子,想着四妹跟自己去做工,能给家里省口粮食,还能多一个挣钱的。
      跟着少爷一年多,自己又做了小管事,再见爹娘,崔勇想法变了很多。
      他听说过歹毒的贾二夫妻,也见过尽心抚养亲人子女的吴婶子一家。他爹娘只是最为寻常、被生计磋磨得心肠渐冷的穷苦人,算不得十分良善,也没有过于恶毒,不过是穷得自私了些。

      他们曾被牙商说动过,却又想等等自己的消息,看能不能靠卖掉的儿子把这关过了。要是自己没送钱回来,四妹兴许真会落入牙商手中。

      见儿子没说话,夫妻俩露出了几分忐忑。去年三娃跟牙商走后,他们也不是不想,但家里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真是没办法。后来得了消息,听说儿子被卖去做了工,也就安了心。一年多过去了,看着眼前穿着体面的儿子,当初的那点愧疚更是消散得没了痕迹。

      爹娘还在相互使着颜色,崔勇看着角落里瘦瘦小小、捏着糕点却不敢吃的弟弟妹妹,压了压火气:
      “那我就都带走,四娃五娃一起。”
      “五娃也去?”

      五娃是儿子,崔勇爹娘有些犹豫,可想到三个儿女都去做工,每年能送回来九两银子,再多的不舍也化作了合算。
      “没有九两,今年这三两中还有半两是赊的。四娃五娃太小,东家能答应留下他们,管口饭就是行善了,他俩挣不了工钱。”

      “管饭也行,家里也能少两张嘴吃饭。过两年他们大些了总会给工钱吧?”
      崔爹问道。
      “那要看他们能耐如何,而且我们少爷只买人。四娃五娃跟我走了,必须改户籍,今后跟我一样,都算少爷家奴仆了。”
      见爹娘算计起弟弟妹妹还没影儿的工钱,崔勇不由生出了警惕,决定把他俩的户籍也带走。

      当初买下代州少年时,程颂名下没房子,三十多个孩子都暂时落在青寿程家名下。买下新北村的荒地建了书院,程颂便把他们户籍全都迁到了书院。现在少年们已经不是奴籍,只是没有对外宣扬。
      这次回来崔勇没提放奴籍的事,村里人以为他们还都是别人家的奴仆,只不过碰上了还不错的主家。
      想从根上断了弟弟妹妹被卖掉的可能,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户籍迁走。

      卖就卖吧,不过这次崔勇只带回来三两银子,他要把四娃五娃带走,总要多留些钱。
      崔勇同意了,但说自己没钱,装着去找张樘李江借了钱,又给了爹娘三两银子。

      去年卖掉一个儿子只得了一两。这两个小的做不了多少活,能卖三两银子也算合适了。
      孩子跟着三娃走,崔勇爹娘有不舍,但少了两张嘴吃饭,到底轻松了些。
      今日儿子的穿着打扮、回来乘坐的骡车、交到他们手中的银子与桌上的盐糖馆子,意外地滋养了这对夫妻的错觉,好像他们并非狠心的爹娘,也不是卖了儿子,而是给儿子找了个做工的好去处。还能给家里送钱,是做对了。
      改了奴籍也没啥,三娃是有了新名字,不还姓崔嘛。

      说定了安排,夫妻俩让四娃五娃今晚跟他们一起睡,三娃和大儿子去女儿那屋,不要去和客人挤了。

      “大哥,要不你也跟我走吧,去书院做工,能读书还能做工。”
      回了屋,崔勇低声与大哥商量。书院里,和大哥年纪相仿的很多。
      “读书?”
      崔丰还在为送走四娃五娃难过,听到读书眼睛不禁亮了下。他已经听说三弟有了读书的机会,很替他高兴。只是他自己,崔丰垂下眼皮,轻轻叹了口气。
      “家里几亩地,只靠爹娘,忙不过来。”

      “嗯……”
      掂量着家中难处,崔勇也只能点头。大哥是长子,重活都指着他,爹娘绝不会答应放他走。除非,除非他承诺大哥离开,一年能给家里几十两银子。

      “大哥,这个给你。”
      崔勇从怀中掏出钱袋,里面是十两银子。
      家里从来没存下过这么多钱,崔丰被吓到了,问他哪来的。
      “我攒的,东家人好,给的赏钱多。”
      崔勇对大哥敢说实话,让他把银子自己藏好。

      这钱是留给大哥应急的。留给爹娘怕等不到他走就能传遍全村,给大哥就不用担心了。而且二姐都嫁人了,要不是太穷,大哥这也该议亲了。他不知大哥有没有心仪之人,要真有,这十两银子至少能给他一份提亲的底气。

      崔丰想不到弟弟替自己考量得如此周全,忍不住又红了眼眶。崔勇让大哥把钱收好,又拿出少爷给他的本子,仔细给大哥讲了堆肥和如何用腐叶土肥田。
      崔丰不识字,但人不笨。本子里的堆肥图绘得细致,三弟讲了两遍,他就记住了。

      “无需在院子里试,开春我就把咱家田里都上了。”
      听三弟说要是拿不准就在院子里先试试,崔丰说道。
      弟弟妹妹的去处他说了不算,家里几亩地都是他操持,他信三弟。
      ……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2章 崔勇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