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1、拜访同行 ...

  •   次日,大家早早集合,吃罢早饭出门逛府城。
      加上吴家人,长宁购物团老老小小快二十人了。走在路上,队头的想与队尾的说句话还得费点力气。廖阔也跟来凑热闹,他在队头做向导,专挑物美价廉的铺子进。程颂黎仁诚缀在队尾,身后跟着雷冲曲湛。

      年底的府城内外城俱是一片热闹繁华,平日不舍得花钱的百姓也大方起来。果品摊子前聚满了提着竹篮的妇人,一手攥着钱袋,一手仔细地挑拣。布铺里也还热闹着,离过年还有一旬多,这时买布,还赶得及做两件新衣。
      比起其他货郎,卖糖人的还算手艺人。长宁也有,但吹出的糖人没府城里的多变。画队长卖门画挣了分红,没找少爷,自己掏腰包,一人一根,大个的!

      走到李记,除了买水果,程颂自然要与掌柜寒暄一番,打听一下自家货品售卖得如何。
      “杏干早都卖光了,平价的贵价的都没了。山楂糕走得也快,新出的‘童果斋’礼盒卖得尤其好。”
      掌柜灿笑着向程颂介绍。

      “童果斋”是程颂名下专门制作干果的品牌名字,也是制糖院的正式作坊名。采摘小队召开了三次全体会议,叽叽喳喳、集思广益加不记名投票选出来的。

      去年画砚就与程颂说过想给采摘小队做的果干也起个名字,拖到今年秋末才定下。冬日的山楂制品出货时就全贴上了新品牌的招纸。
      招纸相当于现代的商品标签,上面除了“童果斋”三个字,还有个圆脸双髻的简笔卡通头像。画砚参照自己和梁文创作的,特别新奇,特别喜庆。

      别家铺子可没有这个,加标志是程颂提的,其他人只觉着新鲜。标志可以是人像,也可以是小动物。动物形象难以达成一致,最后还是人像胜出了,就有了如今这个版本。定稿后画砚还领到了少爷给的五十两“设计费”。
      孩子没有版权概念,对一次性买断价非常满意。

      “不少人没尝过山楂零嘴,只冲着招纸好看就买了。”
      掌柜说。

      程颂送来的山楂制品多是用了冰糖,味道酸甜开胃,没几日就红遍了云州府。产量受限,那些外地客商很少有能抢到货的,只能少买些带回家自用。
      李记的东家还去学田与程颂谈了个长期合作。他买了不少山楂果苗,打算大量种植,就为了能争取一个山楂制品的优先供货。程颂同意了,他不会种果树,也没工夫钻研,有稳定的原料货源最好。

      出了李记,画砚就不走直线了,溜到程颂身边转来转去地念叨。
      “少爷,该去廖家书肆了吧?”
      程颂看得好笑。
      “走!去看看你的门画,在府城卖得如何。”

      “哎呦,好!卖得可好!比桃符卖得都好!”
      书肆掌柜见少东家和程颂都来了,打过招呼没说两句就提到了门画,可着劲夸了一通。

      掌柜口中的桃符是指春联。大琞没有春联的概念,凡是过年贴挂在门上,驱邪避灾、祈福迎祥、辞旧迎新的物件,都叫桃符。门画与春联最为接近,能比春联卖得好,足见门画的热销。

      画砚站在程颂身侧,听掌柜夸门画卖得好,美得特别想和少爷说说,又清楚不能打扰少爷谈话。想去扯人的手不停地扒拉自己衣角,等真看到进店的客人点名要买门画,他实在压不住快要飞起的嘴角,只得装作犯了鼻痒,抬起小手来来回回地擦蹭鼻尖。
      程颂早用余光扫到画砚的小动作,这孩子以为自己掩饰得挺好,殊不知那小肩膀早都颤起来了。
      ……

      离开书肆,众人去了最近的九香楼。吃过午饭,程颂问廖阔能不能去他家书院看看。
      廖家的凌霄书院是府城最大的私立书院,内部如何也只是听廖阔讲过,他们还都未去过。如今自己办了书院,程颂自然也对别家书院有了兴趣。

      “那有何难,书院明日放假,今日父亲祖父应该都在。”
      廖阔痛快答应。
      “还没放假?我们这么多人过去会否打扰了?”
      程颂以为书院也放假了,想着趁没人去看看环境。
      “无妨,祖父早就想见见颂弟了。”
      “见我?”
      程颂一愣。
      “是,你的名声,可不止限于长宁,这府城中,也是没少传扬。”

      凌霄书院离廖家书肆不远,他们到时,学子们刚刚上课。不论官学私学,只要进了正门,学府中特有的威严就会扑面而来,让人不自觉安静下来。
      书院建在城内,占地无法与府学相比,教学区就占了大半。后面是山长夫子办公的厅斋,还有个不算太小的园林。
      简单参观过后,廖阔把其他人请到一间厅堂休息,让杂役准备了茶水糕点,他陪着程颂黎仁诚去见自己祖父,章清谢驰和陈卓也跟了去。

      书院如今的山长是廖阔父亲,祖父只是偶尔过来授课。他以为今日父亲与祖父都在,到了才知道父亲与友人相约外出了。
      程颂几人在斋院等了约半刻,便见到了刚下课的的廖阔祖父。

      凌霄书院就是廖阔祖父辞官后创办的。不到三十就考中进士,还做了京官,廖阔祖父的学问功底自不必说,会因为耿直不融于官场,更可观其风骨。
      未谋面时,程颂就畅想过这位创办人的风采,等真见到了眼前清瘦硬朗、苍劲古松一般的老人,内心不自觉地生出了敬意。

      外人对廖阔父亲的称呼是“廖山长”,尊称其祖父为“廖公”。
      简单寒暄过后,廖公问起“诚颂书院”的兴办情况。听程颂本人介绍多专业办学的想法,廖公面露温和,点头称好,还讲起了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当年我辞官后,并未立时返乡,在外游历过两年。途径西南边地一个小镇时,曾因水土不服突发疾病。那里连个像样的医馆都没有,还是当地一位老猎户替我诊病施了药。”
      “痊愈后我问过恩公师从何人,他说那只是民间土方,只靠口口相传,并无师承。我听过之后便觉十分可惜,如此良方却无明确记载,随时会断了传承。朝廷科举虽有医科,太医局也有教化职责,培养医科学子,却是学不到更考不到这些民间古方。”
      “我也曾与程公子一般,想过收集民间良方、兴办医科书院,却最终志向空悬。今日见你如此年纪就有这般兴学的手笔格局。老夫心中,唯有欣慰赞赏。”

      程颂过来是抱了学习请教的目的,顶天够得上同行交流,却被廖阔祖父抬至这个高度,还真说不清此刻的感受。有被认可的感动,被夸奖的惶恐,嗯,还有些微的窃喜。

      他站起身再次向廖公施礼,感谢老人对自己的赞美,自谦的话也说了,只是因为不算擅长且略感腼腆,说得不多。倒是胆子被夸得大了些,很是郑重地对廖公发出了邀请,请老人将来去书院给学子们讲几堂课。
      诚颂书院预设了科举专业,而廖公这样沉浮过宦海、阅历深广的大儒可遇不可求,几堂讲座就能为大家开拓不小的眼界。
      要是他也与那些士族一般批判自己的办学理念,程颂自然不会提,但眼下这局面,机不可失!

      等程颂说完邀请,廖阔眉眼一挑,冲着黎仁诚悄悄比了个大拇指。
      廖家书肆卖了不少识字算术书,靠着诚颂书院的话本更是赚了大钱。程颂还给廖家送过不少作坊的吃食与西红柿鲜果,他早和长辈们提起过程颂,只是没想到祖父对程颂的评价如此之高,更没猜到程颂会开口邀请祖父讲学,真真是意外连连。

      廖公笑着听完程颂邀约,未见丝毫犹豫便答应了。
      “那有何难,明年书院正式开课,小友随时来信,老夫定当前往。我也想看看这多学科的书院,能办成何种模样。”
      ……

      从凌霄书院出来,程颂身上像是镀了层新光,喜气洋洋的。
      “不是去与廖掌书祖父说话,怎比当初考上秀才还高兴?”
      画砚没跟着去,看不懂他家少爷这份得意从何而来,跟在后面与梁言嘀嘀咕咕。
      “少爷像是被夸奖了。”
      小账房慧眼如炬,一语中的。

      众人难得有如此放松的逛买机会,两日下来,加上吴家人买的,整整装了两骡车。
      程颂他们不缺服饰穿戴,买得不多。除了花炮,还囤了不少长宁少见的干果蜜饯零食果子。另外买得最多的就是花灯,手提的、悬挂的,好看就买。秀才院,制糖院,绢花作坊,还有南北新村,书院里的作坊过年没什么人,高大壮一家也要回村,少挂两盏可以,不挂不行。
      过年就得有个过年的样子。小少爷穿去现代,过年还多了个名叫春节,吃喝是丰富了,年味却越来越寡淡。回到大琞,身边这么多娃娃,哪能不好好热闹一番!比照着去年准备的那些,翻着倍地买!

      “还美呢?”
      回程当日,大家在客栈吃的早饭,程颂的得瑟劲走了大半,他家书童还会一阵阵地傻乐。
      “嘿嘿,少爷,明年咱们早些开印吧!”
      掌柜可是说了,那小猪门画不止卖得好,还得了特别多夸奖,说画得好看,喜气!

      “好,提前五个月就印,得赶在运河封航前做好。明年少爷把这画卖到京城和江南去。”
      “京城江南??那得卖多少啊?!”
      “至少是今年的十倍八倍吧。”
      !!!
      十倍八倍?画砚大眼瞪得溜圆,一脸地不敢信。

      少爷的银子多是他藏的,孩子不是没见过钱,如此震惊全是难以想象自己的画作能卖去那么繁华的地方,还能卖那么多?少爷又哄他玩呢?
      ……

      “少爷,明年春天这条路就能修完了吧?”
      路边食摊,画砚端着热水坐到他家少爷身边。天气太冷,就算有暖炉,连续几个时辰坐在车里也很难受,中途总得下车歇歇。
      打从云州长宁间的水泥路开建,路边多了几家卖水卖饭的摊子。不过上冻前修路就停工了,要等年后天暖了再开工。

      “开春要忙春耕,不能征发徭役,只能多付工钱雇佣无地的青壮。人手够了,应该入夏前就能铺完。”
      没等程颂开口,黎仁诚说道。
      长宁城里人口不算多,想多雇人怕是要把和雇的帖子发到其它地方。修路的银子筹措得不少,单县令不会干等到农忙结束才张罗继续修路。这条路,衙门比他们急。

      “入夏也行,这路修好了,少爷才能好受些。”
      看着程颂略显苍白的脸色,画砚重重叹气。少爷回回坐车都是遭罪,真希望水泥路能快些修起来!
      “晕车,不是,苦车这事,路修好了也无法根治。”
      程颂垂着眼皮,靠在黎仁诚肩头低声叨叨。只有这时候,两人亲密些也不用顾忌他人眼光,小少爷难受并珍惜着。

      算上来回,程颂他们一共走了四天。
      “少爷,后日就是小年了。”
      画砚一下车就问了牛娃,知道崔勇他们还没回来。
      “估摸这一两日就到了,没听说代州方向有大雪,应是不会耽搁太久。”
      有张樘李江陪着,程颂不怎么担心。要是再过两天不回来,就辛苦雷冲骑马去找找。

      各个作坊前两日都放假了。去云州前,程颂就把发放福利的事项安排给了黎仁平和舅父一家,标准比去年只高不低。
      今年新来的工人只听说过小东家发的年货又多又好,但也料不到这么多这么好。就连书院木工专业的新生都有。

      “他们既是学生,也是作坊的工人。这些孩子工钱低,年货就发一样的,都过个好年。”
      听郭年说那些学生读书做工都挺认真。纺车赚得钱不少,程颂哪会心疼这点儿年货钱,发,都发!

      领过福利的工人都回家了,作坊里只剩了看门的杂工。小年前一天,程颂让画砚领队,带着代州少年们都去街上逛逛。长宁城里的集市比不了府城,但在这群少年眼中已经足够热闹。去年刚来,虽然过年吃得好,却是没出去逛过。小少爷掏了银子,让书童带着大家逛完下馆子!

      “少爷少爷,崔勇回来了!”
      小年这天午饭后,画砚从外面跑进来喊程颂。
      “总算回来了,还好,赶上今晚的小年夜饭了。”
      程颂匆匆套上暖裘,与黎仁诚出来接人。他一直担心崔勇回家会受委屈,想赶紧看看孩子问问情况。

      “这是?”
      快步出了院子,见到刚从车上跳下来的崔勇,小少爷眨了眨眼,愣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1章 拜访同行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29号入V,从第20章开始倒V。入V后还是隔日更,我会努力,争取尽早成长为日更作者。 感谢看文!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