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工作 ...
-
时间像南净市四季不停流转的梧桐叶,青翠、金黄、飘零、再萌新绿。
转眼间,大学的尾巴已经清晰可见。
大四的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初入校园时的懵懂与新鲜,而是另一种更为尖锐的焦灼。
——关于未来,关于工作,关于如何从象牙塔一步踏入现实的社会。
凌耀和孟惑的小出租屋,氛围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桌上堆叠的不再是专业课的书籍和设计草图,而是各种打印出来的简历、企业宣传册、行测题集和《面试宝典》。
电脑屏幕上常年打开的是各大招聘网站、公司官网的招聘页面和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
——里面记录着投递的公司、岗位、进度和deadline。
他们曾经的“家”,更像是一个临时的作战指挥部。
凌耀的目标明确而坚定——顶尖投行、证券公司、或者大型金融机构的管理培训生项目。
那是他选择金融专业的初衷,也是他证明自己、弥补那“两分”遗憾的野心的出口。
他西装笔挺地参加了一场又一场的校园招聘会,简历做得精美而专业,上面的绩点、实习经历、社团活动都足够亮眼。
孟惑则沉浸在各家知名设计工作室、互联网大厂的UI/UX设计岗位、以及一些独立设计师品牌的招聘信息里。
他的作品集凝聚了四年来的心血,每一张图,每一个模型,都倾注了他的审美和思考。
他渴望一个能让他才华得以施展的平台,一个真正理解设计价值的地方。
最初的阶段是充满希望的。
他们互相打气,帮对方修改简历,模拟面试。
凌耀逻辑清晰,帮孟惑分析面试官可能提出的问题,孟惑审美在线,帮凌耀调整PPT的排版和配色。
夜晚,他们挤在小小的书桌前,台灯的光晕笼罩着两人,仿佛又回到了高中一起奋斗的时光,只是目标从高考变成了求职。
“耀耀,你说我能进‘浮光设计’吗?他们的风格我好喜欢。”孟惑翻着“浮光设计”的作品集,眼睛亮晶晶的。
“肯定能!”凌耀从一堆行测题里抬起头,语气笃定,“你的作品比他们官网展示的不少项目都强。放心投!”
“那你呢?今天摩根那边有消息吗?”
“刚做完在线测试,感觉还行。下一轮应该是群面了。”凌耀揉了揉眉心,露出一丝疲惫但自信的笑容,“等着请你吃大餐庆祝。”
投出的简历像雪片一样飞向各个心仪的公司。
陆续地,面试通知也开始来了。
凌耀穿上了贷款买来的昂贵西装,皮鞋擦得锃亮,奔赴一场场位于城市CBD顶级写字楼的面试。
群面、单面、Case分析、高管终面…
他思维敏捷,表达流利,对金融市场有自己的见解,一路过关斩将,走到了几家最心仪公司的最终轮。
孟惑也背着他的宝贝作品集,出入于各种充满艺术气息的设计工作室或科技感十足的互联网公司。
他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完成现场布置的设计挑战,与未来的潜在同事交流,感觉距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
希望在一次次的面试中积累、膨胀。
他们甚至开始偷偷讨论,如果都拿到了offer,要去哪里旅行庆祝,第一份工资要给对方买什么礼物。
然而,命运的“差一点”似乎又一次悄然降临,并且这一次,来得更加沉重和残酷。
凌耀最先察觉到不对劲。
终面结束后,面试官的笑容依旧和善,甚至暗示他“非常优秀”、“期待后续。”
但左等右等,约定的通知日期过去了,却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他忍不住发邮件去询问,得到的是一封格式标准、措辞委婉的拒信。
“感谢您投入时间参与我司的招聘流程…您的背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本次职位竞争异常激烈…我们目前无法为您提供职位…祝您未来职业生涯一切顺利…”
冰冷的官方辞藻,像一盆冰水,从头浇下。他不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
他找到一位好心的HR学姐帮忙打听,对方隐晦地告诉他:“你很优秀,但今年这个岗位,最后录取的是一位有两年相关经验的硕士毕业生。公司今年更倾向于招募能立刻上手的人。”
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孟惑也收到了“浮光设计”的拒信。
邮件里同样称赞了他的创意和才华,但最后的原因是:“我们非常欣赏您的设计感,但您缺乏大型商业项目的实际经验,我们目前这个项目节奏很快,可能需要更能快速适应高强度实战的候选人。”
“经验”…“年轻”…这两个词像魔咒一样,接连击中了他们。
凌耀坐在电脑前,盯着那封拒信,看了足足有十分钟。
手指冰凉,胸口堵着一团无法疏解的郁气。
他想起自己为准备面试熬过的夜,刷过的题,模拟过的无数种情况,最终却败给了“经验”二字。
那感觉,比高考差两分更让人无力。
分数可以努力,可“经验”和“时间”,他要如何去立刻弥补?
孟惑则直接摔了鼠标,红着眼眶冲进了卧室,把自己埋进被子里。
他引以为傲的作品集,他四年来的心血,在“实战经验”面前,似乎变得一文不值。那种对自己的怀疑和否定,几乎要将他吞没。
坏消息接踵而至。
凌耀之前进入终面的另外两家金融机构,也以类似的理由拒绝了他。
一家甚至更直接地说:“凌同学,你非常出色,但我们觉得你可能过于年轻,担心你无法承受这个岗位的压力和复杂性。”
孟惑这边也是如此,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反馈说他的设计“学生气略重”,缺乏“商业转化思维”,另一家工作室则嫌他“没有独立负责过完整项目流程”。
希望如同被针扎破的气球,迅速干瘪下去。
出租屋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曾经一起憧憬未来的热烈讨论,变成了相对无言的沉默和压抑的叹息。
他们开始降低要求,海投简历,不再局限于那些顶尖的梦想公司。
但即便是次一些的选择,竞争也同样激烈,“经验不足”和“太年轻”依旧像两道无法逾越的门槛。
经济上的压力也开始显现。
房租、水电、吃饭、交通,还有凌耀那身昂贵的西装贷款…
之前靠着兼职和家里支持还能维持,但毕业在即,如果迟迟找不到工作,坐吃山空的感觉让人心慌。
一天晚上,又因为一点小事。
——可能是谁忘了交电费导致停电,也可能是谁煮泡面时不小心烧糊了锅。
——积累已久的负面情绪突然爆发了。
“你能不能上点心?!现在找工作已经够烦了!”凌耀在黑暗中烦躁地吼道。
“我上心?你整天就知道投那些根本没戏的券商,能不能现实一点?!看看我们账户里还有多少钱!”孟惑的声音带着哭腔和尖锐。
“现实?要不是你非要租这个房子,我们压力会这么大吗?!”
“当初是你要带着我租的!现在怪我了?凌耀你讲不讲道理!”
他们在黑暗中互相指责,将求职失败的挫败感和对未来的焦虑,全都宣泄在对方身上。
话语像刀子一样飞出,刺向彼此最脆弱的地方。
那些曾经的鼓励和支持,在现实的沉重压力下,变得不堪一击。
吵到最后,两人都精疲力尽。
黑暗中,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声和窗外隐约传来的车流声。
最终,凌耀摸黑找到钱包,抽出几张钞票摔在桌上,声音沙哑而冰冷:“我去买蜡烛和吃的。”
说完,摔门而出。
孟惑独自留在漆黑的房间里,蹲下身,把脸埋在膝盖里,无声地流泪。
冰冷的绝望感包裹着他。
工作找不到,未来一片迷茫,而现在,连最依赖的感情,也变得如此脆弱和伤人。
凌耀在楼下的小超市买了蜡烛、泡面和火腿肠。
站在晚风里,他点了一支烟,狠狠吸了一口。
尼古丁并不能缓解胸口的闷痛。
他看着眼前这栋老旧的居民楼,那个他们曾经称之为“家”的窗口漆黑一片,没有丝毫暖意。
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和茫然。梦想、爱情、现实…
一切都变得那么沉重而艰难。
那晚,他们借着蜡烛微弱的光,沉默地吃完了泡面。
谁都没有再说话。
之后的日子,他们依然在投简历,跑面试,但那股初时的锐气和希望已经消磨殆尽。
彼此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常常是各对着各的电脑屏幕,一整天说不上几句话。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小心翼翼的压抑,生怕一不小心又触碰到哪根紧绷的神经,引发新一轮的争吵或更令人窒息的冷战。
他们依旧相爱,这一点他们心里都清楚。
但在生存的压力和一次次的拒绝面前,爱似乎变成了一件奢侈而无力的事情。
它无法提供一份offer,无法支付下个月的房租,也无法弥合那种因理想受挫而产生的巨大失落和相互埋怨。
“差一点”有个好工作。
这“一点”,是经验,是时机,是运气,也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它不仅仅意味着事业的挫折,更悄然地、深刻地,开始侵蚀他们曾经以为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石。
南净市的梧桐树叶依旧在窗外摇曳,但屋内的两个年轻人,却在这个本该奔赴锦绣前程的毕业季,提前感受到了生活凛冽的寒意和那份熟悉的、令人沮丧的“差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