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8、贾宰相矫诏推重责 ...

  •   谢太后听得襄阳城惨状,极是心痛,垂泪问道:
      “襄儿,哀家明天就去召贾似道来问问,务让他近日内发兵救援襄阳。效法上一次鄂州破敌的威势!”
      郭襄见谢太后仍未知道贾似道的底细,不禁大为着急,见谢太后似乎还是对贾似道信任,又怕将他与蒙古秘密媾和之事和盘托出,会引起不必要的事端,只好隐忍不说,只是磕头道:
      “襄儿代表襄阳满城百姓感谢皇后娘娘的恩德!”
      谢太后摆摆手,道:
      “哀家还要代表大宋朝廷谢谢你呢。”
      谢太后又道:
      “娥儿无辜冤死,哀家又不敢以此处置朝中大臣,只好厚葬,厚恤其家族,以慰其在天之灵。襄儿,你身手不凡,又忠心耿耿,留在哀家身边罢!”
      郭襄见谢太后说得诚恳,慈祥中带着一股难以抗拒的威严,不禁心下一凛,急忙跪倒在地,奏道:
      “襄儿出生草莽,不懂宫廷礼仪,恐负太后娘娘的重托!”
      谢太后揪然不乐,叹了一口气,道:
      “罢罢罢,你甚么时候想出宫,哀家命人送你出去便是!襄儿,哀家有个不情之请,你能否留在京城?”
      郭襄一听,不便拒绝,见自己此行目的达到,不愿久留,便点了点头,与谢太后告辞,谢太后命人赏赐郭襄黄金五百两,绢绸一匹,珠宝若干。
      郭襄辞谢道:
      “金银珠宝,身外之物,留在身边,反而累赘,皇后娘娘见招,襄儿已感佩莫名,更不敢拜领赏赐了。”
      谢太后叹息一回,益发喜爱郭襄,嘱咐身边的冬儿,好好服侍郭襄,明日一早,送郭襄出宫。
      郭襄见谢太后身为国母,处事周到,谦恭待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泣道:
      “襄儿得见皇后娘娘,心愿已足,但愿娘娘凤体永康,解了襄阳之围后,宋蒙两族世代友好,大宋江山万年永固,老百姓安居乐业,不再有征战之苦!”
      谢太后好言抚慰,见郭襄一腔忠义,便拿出一块令牌来,对郭襄道:
      “襄儿,哀家与汝一见如故,这块令牌汝暂且保存,凭着这块令牌,汝可自由出入深宫。”
      郭襄磕头拜谢,谢太后命冬儿陪着郭襄去歇息。
      第二天一早,冬儿果然派人送郭襄出宫,郭襄还想去拜见谢太后。冬儿道:
      “皇后娘娘一早就去皇上寝宫了。”
      郭襄见谢太后行事干脆利落,大为感动,对冬儿道:
      “皇后娘娘英明贤达,识见又在众文武大臣之上,如果能用得着襄儿的地方,襄儿即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说完,拔出一枚玉钗来,交给冬儿,告诉她如何去寻找自己。
      且说谢太后听郭襄介绍襄阳城的情况后,焦急万分,天一亮,马上就命人起驾,先来到全皇后的寝宫,全皇后还正在宫女服侍她洗漱,听说谢太后驾到,急忙起身迎接。谢太后道:
      “玫儿,快与哀家一同去皇上那里,襄阳城不保,北方门户一开,大宋江山岌岌可危了!”
      全皇后闻言,急命宫女起辇,与谢太后一同往赵禥寝宫赶去。
      赵禥昨晚受惊,正与李妃在如胶似膝地忙活,陡听到太监一声高叫:
      “皇后娘娘和太后驾到!”
      急忙起身,宫女太监匆匆给他穿戴完毕,谢太后和全皇后已经闯了进来,赵禥身形狼狈,急忙拜见母亲,道:
      “皇儿拜见母后,母后和太后这么早赶过来,不知有何要事?”
      谢太后道:
      “大宋江山不保,皇儿还在高枕而卧啊?速命人去传贾丞相到偏殿议事!哀家要亲自问问!”
      赵禥不敢怠慢,急命人火速去传。
      谢太后道:
      “襄阳城被困已达五年之久,朝廷始终蒙在鼓里,这其中的是非曲直,皇儿应该还不明白罢?”
      赵禥老实地点了点头,见全皇后去看李妃,便涎着脸对谢太后道:
      “昨晚护卫在母后身边的那位持刀宫女,英武不凡,母后你就将她赏赐给我罢!”
      谢太后又气又怒,道:
      “娥儿之事还未向你要人,你倒反还想要人。只要襄阳城之围一解,北兵退去,哀家自会答应你。”
      赵禥仍想软磨硬泡,谢太后脸一板,道:
      “马上就要去偏殿议事了,还是先进食要紧。”
      旁边执礼太监闻言,急命宫女将皇上、皇后的点心呈进上来,是时李妃也穿戴停当,出来拜见谢太后,谢太后便命她与全皇后一起,服侍赵禥进膳。
      赵禥用餐已毕,太监回报道:
      “贾丞相已在偏殿恭候圣驾。”
      赵禥闻言,心下惴惴,说道:
      “好了,皇儿陪同母后起驾前去。”
      谢太后见赵禥不争气,教训道:
      “皇儿,你可是皇上啊,怎么行事全没有主见?玫儿,和哀家一起去看看。”
      说完,命太监宫女起驾,前往偏殿而来。
      贾似道清晨被叫起,心中犹是闷闷不乐,听说谢太后召见,便会同陈宜中、孙虎臣等几个心腹大臣赶到偏殿来。还道是谢太后为娥儿之事,前来兴师问罪,早就在心里拟定了几种应对方法,嘱咐陈宜中等人如何如何应答。此时见谢太后盛气而来,急忙与众人拜伏在阶下,高声唱道:
      “恭迎皇上、皇后、太后娘娘!”
      三呼已毕,谢太后见赵禥没有说话,便摆手道:
      “众位爱卿平身。皇上此次召见重臣,只是商讨如何发兵去救襄阳城!”
      贾似道听说只是商议襄阳城之事,便将身子一板,道:
      “微臣早已命范文虎为殿帅,率精锐之师去援救襄阳。”
      谢太后道:
      “此事非同小可,哀家以为,还是师相亲自督兵前往,才可再造盖世奇功。”
      贾似道以“打算法”将刘整逼迫降元,他知道刘整行军打仗之能,对此颇为忌惮,此时见谢太后要他亲自出兵,顿时如芒刺在背,惶恐不已,望着赵禥,一连说道“这个,这个——”知道事已至此,再也隐瞒不过,只好硬起头皮道:
      “太后说得极是,臣请自领兵去戍边!”
      说完,用力将眼神望向陈宜中等人,陈宜中等人会意,急忙向前,齐声道:
      “不可!”
      监察御史陈坚奏道:
      “师相行边,顾襄未必及淮,顾淮未能及襄,不若居中调度,较为得当。”
      赵禥闻言,点头道:
      “陈御史所言极是,朝中大事亟待师相处理,朕看还是另派他人较为妥当些。”
      贾似道闻言大喜,道:
      “皇上之言极是,想我大宋朝廷,战将千员,军队数百万,岂将区区一个蒙古放在眼里?待微臣等陪着皇上,在朝廷上与众文武大臣商议,即刻出兵,皇后娘娘就等着将士报捷便是了。”
      谢太后见贾似道已然允诺,脸色稍和,好言抚慰道:
      “哀家乃女流之辈,本不应干涉朝政,只是此事非同小可。众位爱卿乃国之股肱,朝中柱梁,哀家别无所求,只愿众位爱卿一心辅佐皇上,兴利除弊,勤于政事,为国尽忠!”
      贾似道与众大臣躬身道:
      “谨遵皇后娘娘教诲!”
      赵禥命太监宫娥起驾,送谢太后和全皇后回宫,自己在贾似道等的陪同下,来到朝廷。
      赵禥问道:
      “各位爱卿,解襄阳城之围,不知有何良策?”
      贾似道出班奏道:
      “襄阳城被围日久,朝廷始终没有得到消息,这应该是襄阳城守将失职。微臣曾听说吕文焕镇守襄阳城,出现将帅不和,步调不一,又犯了一系列战术错误,屡战屡败,没有主动出击,只是实行消极防御策略,导致了被元军围困五年之久。微臣恳请皇上降旨,将吕文焕降职一等,以儆效尤。”
      赵禥惊愕道:
      “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理应褒奖守城将士,如果将主帅降职,恐怕有扰军心。”
      贾似道冷笑道:
      “皇上的妇人之仁,才落得个这样的局面,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敬请皇上三思。”
      赵禥见贾似道坚持己见,早已没有主意,说道:
      “师相说该如何做,就由师相和众位爱卿商量决定罢!”
      贾似道见皇上如此说,便微微一笑,又奏道:
      “臣请以汪立信为江淮招讨使,李庭芝为两淮置制使和范文虎为殿帅,率兵五十万,分三路往援襄阳。”
      赵禥大喜,道:
      “准奏!”
      贾似道命人前去草拟诏书,赵禥见诸事办妥,宣布退朝,急往后宫赶去。
      正是:昏君当朝国将灭,佞臣误国民难安。大宋朝廷发兵援救襄阳城,不知结果如何,欲知后事,且看下回分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三易其稿,修改后为给她找一个好婆家,今日起独家正式在晋江文学城上传!以前被人恶意上传到其他网站。 敬请其他网站已经上传的,尽快下架。 本篇小说主要是写给青少年看的励志类小说,不会有半点不健康内容,也还在持续修改中,请喜欢本文的读者朋友看后在评论区提出修改意见,一旦采纳,必有酬谢。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