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7、第八十四回 郭侠女奋力护宫闱 ...

  •   第八十四回郭侠女奋力护宫闱贾宰相矫诏推重责

      上回说道郭襄被娥儿带入禁宫,娥儿还未及禀明谢太后,谢太后听说襄阳城被围,朝廷未发兵救援,勃然大怒,带着娥儿去与皇帝赵禥和贾似道理论,谁知贾似道反诬娥儿无事生非,逼娥儿勒帛自尽。
      且说郭襄住在宫廷里面,不敢移动半步,幸喜娥儿早就嘱托太监宫女照顾,吃用不愁,郭襄又聪颖异常,宫廷礼仪也学得似模似样,没有什么越规之举,连日来倒也相安无事。
      郭襄来到宫廷的第二天晚上,她才知道娥儿被逼自尽的消息,自己在宫廷里人生地不熟,举步维艰,心下不禁慌张,思索脱困之策。她唯一的念头就是在逃出皇宫之前,无论如何要面陈谢太后。她向宫女打听到谢太后寝宫的方位后,晚膳刚过,众宫女太监聚在一起用餐,郭襄趁乱偷偷溜出屋里,避开众人,脚步轻捷地往谢太后寝宫掩去。
      郭襄边走一边躲藏,穿过几个拱门,越过几道回廊,走了大约一个时辰左右,终于看到一座装饰豪华的宫殿,根据宫女的指引,这里应该是谢太后的寝宫了,只见寝宫里灯火喧哗,宫女太监身着华服,往来穿梭,仍是热闹非凡,劝慰之声不时从里面传来,想是谢太后对于娥儿的死,怒火犹自不息,众贴身宫娥,正在好言劝慰。
      郭襄不敢大意,只好静伏暗处,等候时机。
      突然,一声“抓刺客!”在耳边想起,郭襄以为自己的踪迹被发觉,刚想从暗处走出,却听见不远处有兵刃交战之声音,凝神细看,却见一黑衣人手持宝剑,正与十多个侍卫胶在一起。
      郭襄心想,天助我也,便移步往寝宫靠近,刚到门口,听到里面一个苍老而又威严的声音喊道:
      “谁在外面喧哗?”
      接着众宫娥簇拥着一个浑身穿戴珠光宝气,头戴凤冠,身披霞帔,雍容大方的老妇人走了出来。郭襄心想,这个娘娘肯定就是谢太后了。
      郭襄料得不错,这个妇人果然是谢太后,宫廷里一向死寂,这时传来喧哗声,禁不住亲自出来查看,见侍卫围着一个黑衣人在搏斗,不禁大吃一惊。
      那黑衣人见大门洞开,四处灯光高举,亮如白昼,便奋起神威,手中长剑连挥,几个侍卫不敌,中剑倒地,郭襄越看越惊奇,这个黑衣人竟使用玉女剑法!
      突然,这个黑衣人击倒了另外两名侍卫后,伏地一滚,避过侍卫的刀剑长枪,竟挥着长剑,直指谢太后而来。
      郭襄一见大惊,来不及细想,俯身拣起一把侍卫掉在地上的长剑,一挽剑花,使出燕子三抄水的轻功,飞身一跃,挡在谢太后的面前,黑衣人的长剑直刺郭襄的肩胛骨,却怎么也刺不进,黑衣人大骇,急忙抽剑回来。郭襄挥剑格住黑衣人的长剑,与黑衣人一打照面,见来人竟然是欧阳华。
      欧阳华刷刷刷地使出玉女剑法的绝技,郭襄与小龙女相处日久,小龙女也曾将玉女剑法倾囊相授,此时见来势凌厉,也使出了玉女剑法,那人见几招都被制住,不禁一窒,身后侍卫业已环至,急忙返身与众侍卫搏斗在一起,郭襄没有持剑追击,而是守候在谢太后身前。谢太后见这个宫女如此奋不顾身,惊魂稍定,不禁点了点头,脸上充满了赞许。
      欧阳华瞬间又击倒了几名侍卫,刚想挥剑回来刺杀谢太后,突然剑指郭襄道:
      “你就是郭襄?你怎么也在这里?”
      郭襄不答,谢太后闻言,心里一动。
      欧阳华长叹一声,挥剑刺到几名侍卫,一个急跃,翻身跳出包围圈之外,
      此时,正门又涌过来一群人,原来皇帝赵禥听到吵闹之声,也带着几个太监过来,赵禥见太皇太后站在门首,身边一绝色美女护卫在身前,英姿飒爽,俏丽逼人,顾不得问候,竟看得痴了。
      欧阳华趁众人忙乱,飞起一脚,将赵禥踢滚在一旁,趁众人惊愕之际,竟翻墙而出,众侍卫大呼小叫,在后面追赶。
      谢太后低声喝道:
      “保护皇帝要紧!”
      急命人扶起赵禥,传令众侍卫赶快保护好皇上回宫。赵禥虽然胸口剧痛,众人的簇拥,仍时不时回头来望郭襄,令谢太后恚怒不已。
      郭襄急忙将手中的长剑丢在地上,谢太后过来一拉她衣袖,道:
      “请这位女侠到宫里一叙。”
      郭襄想不到给谢太后发现自己这副模样,苦思无法,只好硬着头皮跟着走了进去,心想,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来到寝宫,郭襄跪倒在地上,三呼已毕,匍匐在地,不敢抬头。
      谢太后见状,说道:
      “哀家赦你无罪,抬起头来!”
      郭襄依言抬头,谢太后从头到尾打量了郭襄一番,啧啧称奇道:
      “果然是大家闺秀,不禁模样儿可人,行为举止都有分寸,只是脚显得粗大了些。”
      谢太后的夸奖,让郭襄扭捏不安,低声道:
      “小女子草野村姑,不懂礼仪,敬望皇后娘娘原谅则个。”
      谢太后见郭襄言语得体,越看越喜欢,说道:
      “平身罢,跪着说话不方便!你真的是郭靖郭大侠的女儿郭襄?”
      郭襄磕了一个头,站起身来,裣衽一揖,道:
      “民女正是郭襄!”
      谢太后赞道:
      “哀家早就听说襄阳郭靖一家大小誓死抗元,忠君爱国,不求权位的故事。与朝廷那一些只知道争权夺利的人相比,这样的义士实在太少了。如果人人都像令尊那样耿耿忠心,何愁国家不强,蒙古铁骑不破?”
      郭襄逊谢,道:
      “其实我大宋以文教治国,黎民百姓俱怀忠义之心,我等女儿之辈亦受其感染。太后娘娘虽居深宫,但贤名远播,黎民百姓都沐浴皇后娘娘的恩泽。就像娥儿姊姊,也是受皇后娘娘的耳濡目染,才忠心为国、视死如归。”
      说完满眼含泪,不能自已,郭襄的一番话让谢太后唏嘘不止,感叹良久。
      谢太后问道:
      “襄儿,娥儿早就将你带入宫来的吧?”
      郭襄点了点头,承认道:
      “娥儿姊姊昨天替皇后娘娘进香,襄儿冒昧求见。娥儿姊姊说将我带入宫中,面陈边境情况,以达圣意。”
      谢太后脸上一沉,道:
      “你原想昨天在庙里见我?”
      郭襄点了点头,道:
      “只有这种办法,民女想不出其它方法来晋见太后娘娘。”
      谢太后叹息道:
      “贾似道这个蟋蟀丞相误国,民意不能通过正常的道路上达圣听,哀家念你与娥儿的耿耿忠心,也就不责怪你的鲁莽了!”
      郭襄急忙磕头,道:
      “谢谢太后娘娘恩典。”
      谢太后和颜悦色道:
      “起来吧,襄阳城的情况到底怎么样啦?”
      郭襄垂泣道:
      “襄阳城被困五年,没有外援,城中的粮食即将用尽,将士的兵甲亦已溃烂,城内盐柴布帛奇缺,襄阳城中军民拆屋作柴烧,连污水和鼠雀也成了奢侈品。”
      谢太后流着泪道:
      “这是朝廷的过错啊,被围困达五年之久,犹坚守孤城,忠义之心,可昭日月,理应嘉奖,才是正理。”
      郭襄泣道:
      “襄阳城死守待援,只是盼望朝廷派出精锐之师,里应外合。我爹爹曾说,只要打败蒙古军队,迫使他们退兵,宋蒙两境才能相安无事。襄儿趁夜突围时,樊城已经陷落,再不去救,襄阳城危在旦夕!”
      说完,又磕了数个响头,只磕得额头流血不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本文三易其稿,修改后为给她找一个好婆家,今日起独家正式在晋江文学城上传!以前被人恶意上传到其他网站。 敬请其他网站已经上传的,尽快下架。 本篇小说主要是写给青少年看的励志类小说,不会有半点不健康内容,也还在持续修改中,请喜欢本文的读者朋友看后在评论区提出修改意见,一旦采纳,必有酬谢。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