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蓝蝶归海 ...
-
晨光尚未驱散夜色的时刻,城市还在睡梦中轻轻呼吸。美术馆的老园丁张伯像往常一样,提着铁皮水壶来到西侧的玫瑰园。这个六十五岁的老人每天清晨都会准时来照料这些娇嫩的花朵,就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
今天却有些不同。
当张伯走近那片开得最盛的玫瑰丛时,水壶突然从颤抖的手中滑落,砸在石板路上发出刺耳的声响。晨雾中,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年轻女孩安静地卧在花丛间,怀里紧紧抱着一幅画框,乌黑的长发散落在鲜红的花瓣上,仿佛一幅精心构思的油画。她的面容安详,嘴角甚至带着若有似无的微笑,就像只是睡着了。
"姑娘?"张伯的声音在发抖。没有回应。他颤抖着走近,这才看清女孩的裙摆已经被暗红色的血迹浸透,而怀里的画布上,一只未完成的蓝蝴蝶在晨光中泛着奇异的光泽。
老人的呼喊很快引来了其他人。救护车的鸣笛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美丽的女孩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警方在她的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美术馆的工作证:夏洁,23岁,实习策展人。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阳光心理矫正中心的铁门紧锁着。保安室里,一个中年男人正打着瞌睡,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上午九点整,整个互联网突然被一场数字海啸席卷。一个名为"蓝蝶"的加密账号在微博、推特、ins等各大社交平台同步发布了一段视频和大量文件。视频自动播放,画面里出现了一个面容憔悴的年轻女孩。她穿着宽大的病号服,锁骨处的电击伤清晰可见,但她的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当你们看到这段视频时,"她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我和小洁应该已经自由了。"她对着镜头露出一个温柔的笑容,"别为我们难过,我们只是先一步去了那个可以光明正大相爱的地方。"
视频的发布时间显示是三个月前,而上传时间设定在今天上午九点整。显然,这是夏洁生前精心安排的。
随视频一起发布的文件包令人触目惊心:
一份47页的戒同所内部资料,详细记录了所谓的"矫正治疗"流程
三十多段偷拍的视频,记录着那些不为人知的黑暗时刻
齐若用指甲在墙壁上刻下的日记照片,每一篇都以"亲爱的洁"开头
夏洁整理的调查报告,用红色标记出所有可疑之处
其中一份病历记录格外刺眼,上面潦草地写着:"患者仍拒绝承认同性倾向是病态,建议加大电击强度。"而旁边,是齐若用血画的一只小小的蝴蝶,翅膀上写着"S+J"。
中午十一点二十八分,一位自称林女士的中年女子来到殡仪馆。她穿着黑色高领毛衣,右手的小指缺了一截,全程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沉默地办理着各项手续。在签字确认时,工作人员注意到她的眼泪无声地落在纸上,晕开了黑色的墨迹。
"请问您是..."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问道。
"朋友。"林女士的声音沙哑,"她们唯一的朋友。"
在整理遗物时,林女士来到夏洁和齐若曾经合租的小阁楼。推开门,阳光透过天窗照进来,灰尘在光束中跳舞。画架还立在窗边,调色盘上的颜料已经干涸。床头放着两个相框,一张是她们在美术学院门口的合影,另一张是齐若弹钢琴时的侧脸。
在画具箱最深处,林女士发现了一个防水信封。里面是一封字迹工整的信:
"亲爱的朋友:
如果你读到这封信,说明我已经去找若若了。请不要为我们悲伤,这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请把我们一起撒向大海吧,若若总说海水是咸的,因为里面藏着所有人的眼泪。现在,我们要去尝尝那滋味了。
不必为我们准备骨灰盒,就用那个装薄荷糖的铁罐吧,若若最喜欢那个味道。她说过,死后也要带着甜味离开。
画室里还有二十七幅未完成的画,请捐给美院的LGBTQ+社团。衣柜最下层有个铁盒,里面是我这些年攒的钱,希望能帮助和我们一样的人。
最后,请告诉这个世界:爱从来不需要矫正。"
信纸上有明显被泪水晕染又干涸的痕迹。
葬礼选在一个阴沉的午后。林女士租了一条小渔船,独自划向海湾深处。海风轻拂着她的白发,远处传来海鸥的鸣叫。她先取出齐若的骨灰,灰白的粉末在风中飘散,像一场小小的雪。然后是夏洁的。当两缕轻烟在空中交织时,一直阴沉的天空突然透出一缕阳光,照在海面上,泛起粼粼波光。
"去吧,"林女士轻声说,"这次没人能把你们分开了。"
就在她准备返航时,一个浪头打来,船边漂来一样东西——那幅被夏洁抱在怀里的画。画框已经碎了,但画布上的蓝蝴蝶依然完好。林女士捞起画布,翻到背面,发现用防水颜料写着一行小字:
"我们不是消失了,只是化作了千风。当你闻到海风中的薄荷香,那就是我们在亲吻。"
傍晚时分,城市广场的巨型屏幕上突然播放起一段从未公开过的视频。画面里,夏洁和齐若并肩坐在阁楼的窗前,夕阳为她们的侧脸镀上金边。"看,"齐若指着天边的云说,"像不像我们画的那只蝴蝶?"夏洁笑着靠在她肩上,镜头在这一刻定格。视频最后出现一行字:
"请以春天的名义记住我们
当所有铁笼锈蚀成尘
蝴蝶终将飞越沧海"。
没有人知道这段视频是何时、由谁安排的,但广场上的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有人开始轻声啜泣,有人紧紧握住身边爱人的手。
夜幕降临,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那幅被冲上岸的画静静地躺在月光下,画中的蓝蝴蝶似乎在微微颤动。远处灯塔的光扫过海面,有那么一瞬间,仿佛看到两个透明的身影手牵着手,踏着浪花走向光的尽头。
第二天,报纸头版刊登了这对恋人的故事。小编在结尾写道:"她们用生命证明,爱是天赋人权,而非精神疾病。"同一天,心理学会发表声明,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分类中删除。
三个月后,阳光心理矫正中心被永久关闭。在拆除现场,工人们发现一面墙上有用血画成的蝴蝶,旁边写着:"这里曾经囚禁过爱情,但爱终将获得自由。"
多年后,一位老人在海边对孙子说:"看那些海浪,每一朵都在讲述一个故事。而最动人的那个,是关于两只蓝蝴蝶的。她们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