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一夏两情 ...

  •   堂上一时寂静。谢雪臣神色淡定,取了手边的杯子,将剩下半口茶饮下。

      县官们各自打量:这位特使瞧着没什么资历,却原来带着股初生牛犊的劲儿。这番话的敲打太过明显,也不好再开口迂回。

      但再不好迂回,也是要开口的。

      周桐赔笑道:“大人说得小人甚是惶恐啊……这,若是侯县有这档子事,我等一定是绝不姑息!”

      “是是……”

      谢雪臣笑得和煦:“诸位大人食官家俸禄,自然是恪尽职守。时辰也不早了,不如先传晚膳吧。”

      “是是……快,吩咐下去,快传晚膳!”

      佣人们鱼贯而入,不多时就备好了案几,置好了席面。小鬟一面布着菜,周桐一面热情介绍着,一应是荔枝肉、姜母鸭,并着花甲、海蜇,俱是岭南风物。

      然而桌上一角还摆着几盘芝麻粉、甜糕粉一类的小碟子,以及一个摊着薄饼的浅盘。

      谢雪臣问道:“这是?”

      周桐抹了一把并不存在的汗,勉强轻松语气道:“这是本地时兴的消暑佳食,与北方夹馍、卷饼的吃法甚相似。”说着抬手示意谢雪臣身边的小鬟演示这吃法。

      那位妙龄的小鬟向他一礼,纤手拿小勺舀了几下芝麻粉、甜糕粉,在饼上铺成一条线;再取了木箸,夹起肉片、青菜、豆芽一层层铺在那层粉上。

      周桐也在自己案上做着,道:“这吃法叫做‘薄饼’,起源于前朝一位官员,公务繁忙到废寝忘食了,他的夫人就发明了这个吃法,服侍他用饭。”一边顾着自己,一边也连同其他县官的眼神直往谢雪臣的方向瞟。

      小鬟放下了木箸,再折起那堆菜两端的饼皮,将整张饼卷成一个筒形,递到谢雪臣的嘴边。

      周桐也卷好了饼,向谢雪臣致意。

      谢雪臣若有所思,道声谢,伸手接过,回向周桐致意,便吃起来了。

      小鬟愣了一下,在场的县官也愣了一下。

      这小鬟怎么说也是精挑细选来的,原指着能得特使大人青眼,争取一些“好说话”的机会。然而谢雪臣如此目不斜视,直教人不信他正值血气方刚的年岁,家中或许已经养了许多美娇娘?!

      除了那位小鬟,没人注意到谢雪臣其实嘴角泛起了一点笑意。

      谢雪臣品尝一番,对周桐点头道:“甚是不错。”

      她这才知道那笑意其实是对着饼。

      ————

      夜幕降临,谢雪臣住进了厢房,掌了烛火看信。

      霍临川的已经明显努力过的字迹,其实除了谢雪臣也极少有人能看懂。

      “雪臣见信如晤:

      忆分别之晨,君将某按在房内,不许出门相送,某至今意难平。

      落笔之时已是夏至,府上照例做了槐叶冷陶,色如碧玉,憾不能与君同食。

      相思情浓,嫌隙俱忘。

      问君安好,再问归期。”

      谢雪臣轻笑,一双琉璃眼在微黄的烛火里反出晶莹光亮。

      他将信收好,取了笔墨开始回信。他照例不在纸上表达除了官务之外的事情——其实二人之间的信件一直如此各言其事,简直像鸡同鸭讲。

      但这一次,谢雪臣写到末尾时,执笔思索了一番,写下了与前文无甚关系的内容:

      “在岭南尝到一趣物,待归去教尔如何服侍。”

      另一边侯县县衙的后邸,已经乔装成下人、摸完了县丞和主簿内宅的书房的阿飞,仍旧一无所获。

      只剩下眼前县令的内宅还未探过了。

      阿飞垂手,跟在一队家丁的队尾,快步进了宅门,在他们转向厨房的时候贴着墙壁进了小巷,扒上房梁,一路轻巧地辗转到了书房。

      书房四面门窗紧闭,他便挑了个偏侧的窗子,用扁刀挑开它的内销进了去。

      就在他轻声翻找的时候,夜已经完全黑下来。视物不清,只得用手虚拢了微烛,果然没能在小签中找到“盐账”二字。

      他忽而想起谢雪臣之前的叮嘱,又仔细搜了一遍,终于发现书柜一角上几个颜色偏深的小签,书封上《经略治要》的字体与其他不同。他粗略翻看,书内竟不是什么晦涩可惧的大家之言,而是一笔笔谭氏收盐账。

      “再晦暗的底流,其表面也不会平静无波。”

      阿飞一时得意,却听见外头一声大喊:“有贼!”他这才发现自己不慎将烛光漏出,于是迅速将火吹灭,揣了一本《经略治要》在怀里,便回身跳出窗外,飞身上梁。底下十几号人从四面八方聚过来,他避无可避,被困在房梁的一角。他一狠心,攀着屋角一翻身想上房顶,却被底下举着长叉的府兵戳中了腰,吃痛跌在地面。这一下摔得狠,他捂着大腿眉目狰狞;而旁边的府兵围了一圈喋喋不休,吵得他耳边嗡嗡的响:

      “大胆小贼竟敢擅闯县衙!”

      “把他抓起来交给县令大人!”

      阿飞一个打挺,站起身来,只见左右各自戳来一杆长棍,他掏出匕首,下意识想且战且退,却没了后路。

      恰在此时,一阵寒光闪过,瞬息之间便将那长棍一左一右荡开。

      季有辉手持长刀,从天而降落在阿飞面前,横劈一道,便震退数个府兵,将包围圈破了开,另一手抓住阿飞的后领,低喝一声:“走!”拎小鸡一样带着他跃上院中假山,再跳到屋顶上,跨过院墙往西南飞奔而去。

      县令后宅西南向的厢房,从窗子外扔进来一本书。

      谢雪臣走过去捡起那本书,翻阅几下,从齿间“嗤”了一声。

      《经略治要》,真是好书啊。

      旋即,门外火光与嘈杂之声渐渐明显。谢雪臣将书藏至袖笼,回身开了房门,问道:“县令大人,这是出了何事?”

      周桐领着一帮举着火把的家丁,向谢雪臣一礼,道:“小人无意扰特使大人清净,乃是县衙遭了贼人入侵了!”

      “哦?竟有此事?”谢雪臣抱着手,倚在门上,“那诸位聚在某的房门前又是为何?”

      “特使大人,有府兵目睹那两个贼人往这厢房的方向逃来,我们是一路追来的。恳请特使大人允我们入房内搜寻贼人踪迹,莫要让贼人伤到大人才是。”

      “可是谢某并未听见有什么贼人的响动,县令大人还要进我房内搜寻么?”

      “大人有所不知,那其中一个贼人武艺甚是高强,打伤了好几个府兵,只怕他们潜入房中啊!”

      “县令大人关切,谢某甚是感激,也要为大人忧心一番:敢问这贼人所偷何物,如此珍贵?”

      周桐一时噎住。他自己心知这“贼人”多半便是谢雪臣派来的;若他此时表现得焦急万分,那谢雪臣必定要追根究底,其他的账簿如何藏得住?若是说无甚紧要,他得了那一本账簿也足以拿罪。

      前后皆是穷路,他现在只悔恨方才为何不把整个书房烧了了事。

      谢雪臣见他站在阶下支支吾吾,心下估计阿飞他们应该已经走远,便从袖中拿出了那本《经略治要》。

      “敢问大人可是在找这个?”

      周桐一见,瞠目结舌,哆哆嗦嗦地指着谢雪臣道:“这这……这书怎会在大人手中?”随即深吸一口气,妄图保持体面,“莫非是贼人落在大人房外?”

      谢雪臣有心激他,轻蔑笑道:“大人,‘贼人’二字不必再叫了,那二人是我派去的;这书,也是我想要的。”

      周桐突然仰天长笑,眼睛血红:“哈哈哈哈哈……特使大人,你是疑我中饱私囊,竟不惜用这样下作的手段。您不如亲自来查!今日若是能在我府上查出半个来路不明的铜板,便叫我横死当场,不得超生!”一面说,一面大喘气,“可若是查不到,便是你与贼人为伍,诬陷朝廷命官!”

      谢雪臣不为所动,在脑中推演:他敢如此放话,那么走私盐利的大头应当确实不在他手中,而是还在盐商;伪造账本这事周桐做得,他便也能一口咬定谢雪臣也做得,真正的海盐产量总不能在侯县蹲守一年才得出;既然只靠账本不能板上钉钉,那就还得有其他证据才能说明他与盐商有利益的捆绑——贿赂。

      谢雪臣忽而想到在陇西得知的,二十余年前李氏走私一案。

      周桐喘着气,在僵持的空气里听见谢雪臣的声音自上方响起,语气温和,却令他毛骨悚然:

      “大人府上干净,那么大人名下的钱庄与田庄,又干净与否呢?”

      周桐只觉得周身一僵。

      “大人,这本《经略治要》上,怎么写着侯县海盐年产七十万斤哪?”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一夏两情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